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腔镜外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全国唯一的腹腔镜外专业学术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腹腔镜暨镜外组的学术性刊物,为中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月刊,大16开,80页。

  • 标签: 腹腔镜外科 杂志 国家科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稿约 学术刊物
  • 简介:摘要 :随着国内人口的增多 , 经济的发展 , 在这些前提下 , 我国的就医环境在不断的增强 , 同时需要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 , 这也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医学生临床经验的不足 , 在临床上不知所措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 医学教育工作 , 通过对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变阶段的教学质量的重视,关于外科基础的实践课程方面加强了教学力度,有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就通过外科总论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再与网络化质量教学管理合理的结合 , 对在校学生外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外科学 基础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前提下,我国的就医环境在不断的增强,同时需要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这也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学生临床经验的不足,在临床上不知所措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医学教育工作,通过对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变阶段的教学质量的重视,关于外科基础的实践课程方面加强了教学力度,有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就通过外科总论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再与网络化质量教学管理合理的结合,对在校学生外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外科学 基础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录像反馈法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2013级43名全日制本科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4名在甲状腺乳腺外科轮转实习的医学生为实验组,另外同期在外科实习的19名医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录像反馈式教学法,利用手机录像投影仪播放方式采集换药及询问病史2项临床工作,后进行点评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实习。之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比两者在教学相关问题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相关教学问题上均提示获得较好效果或收获,对照组也认为试验方法对比常规方法有更好学习效果。结论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被教师应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录像反馈法 医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 简介:摘要 :针灸推拿专业和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所接触的《中医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学生实践技能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提高中医外科实践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以中医实验室为基地,以老师为指导,让学生动手参与中医外科丸、散、膏、丹的炼制过程,并对药物制备过程的实践操作、临床疗效进行总结评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发散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目标。

  • 标签: 中医外科 药物制备 实践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案例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概述,对临床案例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情况实行分析,然后对临床案例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应用的不足和完善措施予以研究,旨在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设置外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外科教学中有效应用临床案例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经被动学习于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案例式教学模式 外科学教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8级外科教学班中某两个班级,分别为A班和B班,其中B班学生行传统教学模式联合终结性评价,A班行PBL教学法联合形成性评价,分别在期末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学生病案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外科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为临床提供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外科学教学 形成性评价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八年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CBL教学法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8名正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临床见习的八年制学生,以习见小组为单位,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9名。使用常规教学与CBL教学法,结合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教学方法满意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63.15%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各项成绩低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见习教学中使用CBL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八年制 临床见习 CBL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神经外科术后颅感染发生因素,临床特征,为开展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 1月~ 2014年 12月,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患者 719例,发生颅感染 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颅感染临床特征。并将颅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余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男女比例 1.15:1,年龄 11~ 84岁、平均( 34±10)岁;春夏季合计占 75.86%;脑外伤占 31.03%1;分离 7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 56.33%、格兰阴性杆菌占 35.21%2;患者术后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感染控制时间( 5.1±3.1)日,死亡 5例,继发癫痫 7例;感染组与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长≥ 4h、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应用激素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长> 4h、脑脊液漏、术后应用激素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感染男性多于女性,但与性别无关,年龄跨度广,春夏多见,感染控制时间可长可短,重症者可致死亡,术后还易发生癫痫,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脑脊液漏预防,慎重应用脑室外引流、激素药物治疗,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肠营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外科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给予积极的肠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在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肠营养护理干预对急诊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外科重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6月行颅脑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 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例。两组术后均进行负压引流,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至出院前颅感染情况,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感染,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肠营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 外科重症患者 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给予积极的肠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在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结论:积极有效的肠营养护理干预对急诊 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外科重症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100例的效果,,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所选病例实施腔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0.37±3.68)min,术中出血量为(18.56±2.48)ml,术后拔管时间为(3.43±1.23)d,术后住院时间为(6.92±1.86)d;治疗前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23.43±8.40)mm、(7.55±2.09)mm,治疗后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12.73±6.53)mm、(6.05±1.26)mm,治疗后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54例痊愈、45例好转、1例失败,痊愈率为54.00%、好转率为45.00%、失败率为1.00%。结论腔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术中出血量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