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栓塞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栓塞患者,分析其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80例患者中,58例溶通,将其设置为溶通组;22例溶栓失败,将其设置为失败组;溶通组患者溶通时间、血栓形成时间、溶栓所用时间和尿激酶剂量均显著低于失败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溶通组患者中栓塞24小时,54例溶通,该组患者中31例患者出现再次栓塞现象,证明动-静脉栓塞溶通后会出现再次栓塞,并且发病率较高。58例溶通组患者中,34例证实有附壁血栓,其中23例溶通后再次栓塞,24例没有附壁血栓患者中,只有5例再次栓塞,有附壁血栓患者溶通后再次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没有附壁血栓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栓塞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溶通率。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内瘘栓塞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动静脉栓塞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s组给予防治栓塞治疗。结果:s组动静脉栓塞率明显低于D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 内瘘栓塞 预防护理
  • 简介:患者男,59岁,7个月前因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接受腔修复术,术中造影发现I型,考虑较小,有血栓可能,故行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复查CTA示及瘤体均增大。随访7个月,期间未对Ⅰ型行针对性治疗。本次就诊以"腔修复术后Ⅰ型形成"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听诊可闻及搏动性杂音。行经皮血管腔栓塞治疗。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鞘成功后行主动脉弓造影,见支架近端I型形成;应用同轴导管技术将2.7F微导管超选择至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造影证实微导管,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主动脉 胸的 内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6例首次发生动静脉栓塞的患者为病例组,按1:2选择与其同期行动静脉术且入组时功能仍良好的患者92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的各项临床和生化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10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2组之间年龄、糖尿病、部位、血管吻合方式、透析次数、透析时问、低血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三酰甘油、钙磷乘积、心脑血管并发症、使用左卡尼汀等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O.082)和钙磷乘积高(OR=O.963)是栓塞的危险因素,使用左卡尼汀(OR=16.244)是保护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使用左卡尼汀者动静脉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6天,未使用者为272天,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O.001)。结论糖尿病、钙磷乘积与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长期使用左卡尼汀可以延长动静脉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左卡尼汀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半个月前突发抽搐”于2014年1月22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半个月前走路时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随后送入当地医院,行头部CT示右侧颞叶卵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影(图1),MRIT2像示右侧颞部卵圆形血管流空影并与颅血管相连(图2),初步诊断为“颅血管畸形”,为进一步治疗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治疗 栓塞性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Glubran胶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动静脉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经探讨决定,本研究合计选取4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动静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定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随机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接受全面护理干预的组别命名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护理 动静脉内瘘栓塞 溶栓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术后患者阻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对我肾内科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0例行动静脉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160例,常规护理),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术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阻塞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患者阻塞发生率为41.9%,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动静脉术后阻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与发展。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内瘘阻塞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动静脉手术、并门诊长期透析随访的MH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栓塞分为栓塞组(n=40)和正常组(n=40),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静脉的各相关指标,并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引起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栓塞组患者在年龄因素、合并糖尿病、高凝状态、低蛋白血症、透析后低血压等方面及发生率比较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透析中血流量低于正常组(P<0.05),透析后压迫时间、血肿压迫发生率比较高于正常组(P<0.05);年龄、高凝状态、血肿形成、透析后压迫时间等因素与MHD患者栓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透析中血流量、透析后低血压与其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高凝状态、透析中低血流量、透析后压迫过久、血肿压迫等危险因素是导致MHD患者栓塞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患者自体动静脉早期栓塞是其并发症之一。早期对内栓塞进行预防和处理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保护这条生命线的重要途径。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早期栓塞的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2月~2007年10月发生早期动静脉栓塞的12例病人,尝试给予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入内动脉端中,并与1999年6月~2003年2月发生早期动静脉栓塞的12例病人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2003年2月~2007年10月12例病人中,10例疗效良好,用药后第2~3天杂音恢复,血管壁柔软,有弹性,血流量充足,恢复正常;2例治疗无效,血栓进一步形成,完全栓塞栓塞后的再通率达83?3%;1999年6月~2003年2月发生早期动静脉栓塞的12例病人中,3例恢复正常,7例血栓进一步形成,完全栓塞栓塞后的再通率达30?0%。结论两组病人栓塞后的再通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关异,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治疗早期动静脉早期栓塞,是一种简单安全而且患者容易接受的方法。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早期栓塞 低分子量肝素 瘘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分析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降低动静脉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期成熟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 70 名,于研究期内(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从我院收治的 动静脉术 患者中筛取,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对 70 名患者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8.57% ,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0.00% ,两组对比( x 2 =9.4007 , p=0.0021 ) 。 结论:通过早期术后护理干预, 早期术患者能够明显降低 动静脉并发症的 发生率,帮助患者 早期成熟, 值得推广 。

  • 标签: 内瘘早期术 护理 干预 静脉内瘘并发症 内瘘早期成熟
  • 简介:摘要动静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如何能更长久地使用动静脉,避免闭塞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总结了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闭塞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易发生闭塞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闭塞的护理策略。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内瘩闭塞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绳梯式穿刺对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血透中心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绳梯式穿刺法,观察组采取血管穿刺计划图指导下绳梯式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差异(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绳梯式内瘘穿刺 内瘘 血液透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肺动静脉介入术后突发颅气体栓塞的护理,保持头低左侧卧位,制动,积极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尼莫同,低右等药物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相应处理及心理护理,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该患儿经过积极处理,颅气体消失,安全出院。

  • 标签: 肺动静脉瘘 空气栓塞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颅软脑膜动静脉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3年1月期间3例颅软脑膜动静脉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三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结论球囊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颅软脑膜动静脉是一种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 标签: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球囊辅助下 血管内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评估表对于防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并发症发挥的作用。方法将31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常规组15例,应用动静脉评估表于整个透析治疗中。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血栓、感染、血肿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析期间应用了动静脉评估表去维护血管,使血管寿命延长,功能良好,减少了因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 动静脉内瘘评估表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AVF)在新动静脉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我中心抽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将钢针穿刺与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成功率、漏血率、穿刺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与钢针穿刺方法相比,应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的有关参数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动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动静脉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穿刺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留置针,新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人造血管动静脉(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但反复多处穿刺AVG会引起人造血管内膜增生和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AVG对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穿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