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回顾“骨与关节十年”国际公益活动实施十年来的历史,对骨关节炎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预防、监测、治疗的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进一步提高骨关节疾病整体预防和治疗水平,全面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新时期临床骨关节炎疾病的防治对策开启新的思路。

  • 标签: 骨与关节十年 骨关节炎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护理过程中,早期采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14年10月至次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一般组21例与活动组21例.前组进行院内常规骨折处理及护理措施,后组进行CPM协助进行早期关节活动,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一般组有效率为42.86%,后组为76.19%,后组较高,P〈0.05;一般组生存质量评分不及后组,P〈0.05.一般组满意度低于后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下肢骨折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早期进行CPM活动锻炼,大部分患者生存质量较好且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CPM 下肢骨折 关节康复 影响
  • 简介:调查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电活动。16个健康成人(男8名,女8名)参加了这项研究。测量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胫骨后肌肌肉电活动。支撑相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峰值在踝关节平衡装置失衡和制动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踝关节平衡装置可能有益于踝关节外侧扭伤后的康复治疗,特别是步行训练。

  • 标签: 肌电图 踝关节平衡装置 步行 踝关节扭伤 康复治疗
  • 简介:研究借助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王西安老师的“懒扎衣”动作进行数据采集,获得运动学参数,以太极拳、运动学、生物力学理论为分析依据,结合“懒扎衣”动作下肢关节活动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能帮助习练者更加直观认识并掌握不易察觉的技术细节,为规范习练者运动技术,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太极拳运动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懒扎衣 王西安 关节活动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等速训练 配合 康复手法松解 对 创伤后肘关节僵直 (PTES) 患者关节功能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1 0 月至 201 7 年 10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68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34 例、实验组 34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 等速训练 帮助肘关节活动 ,实验组在进行等速训练的基础上增加 康复手法松解 。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05 % 、对照组患者的 治疗有效率 为 79.41% ,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等速训练 配合 康复手法松解 对 创伤后肘关节僵直 (PTES) 患者关节功能 和周围肌肉力量恢复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等速训练 康复手法松解 肘关节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试验组(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及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肩关节疼痛指数及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恢复训练进行,并且对于提升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值得相关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针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周围炎 疼痛 肩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在术后恢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数字抽样法进行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而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5%,下床活动时间为(4.1±0.7)天,对照组为85.0%;下床活动时间为(8.1±1.3)天,两组比较,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疼痛,该护理方式也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3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4周及护理8周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4周及8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康复治疗应用到髋关节置换术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日常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它最早开始骶髂关节,然后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累及脊柱。导致AS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是脊柱和关节的强直。慢性炎症部位的新骨生成是AS患者影像学结构破坏的标志性特征,同时也是影响患者脊柱活动度和机体功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就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损伤和炎症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损伤 炎症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56.3±9.7)min,术中出血量为(55.6±8.5)ml。经过为期1至2年的随访,患者术后Kofoed评分(踝关节评分)相比于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优良率为88.6%(31/35)。结论通过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展开关节镜手术治疗,可将其疼痛症状迅速缓解,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加快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重视。

  • 标签: 关节镜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7年1月32例(32踝)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13-31个月,平均(22.3±8.4)个月,同时在手术中用关节镜探查踝关节继发性病变情况,手术前后按AOFAS足踝评分法进行评定,采用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3月(3-21个月),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后足僵硬等并发症,AOFAS足踝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前评分(46.40±4.61)分改善至术后(87.22±4.22)分。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7.25±2.30改善至术后2.05±1.35,采用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术后踝关节疼痛减轻,踝关节自主活动明显改善,优良率92.18%。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45例,对其实施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KSS总分、功能评分、临床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KSS总分、功能评分、临床评分均低于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均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在术后出现感染、化脓、皮下水肿等并发症,1例关节内血肿经穿刺手术后消失。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康复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镜 关节清理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结束~出院后半年)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有利于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术后恢复,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复杂踝关节 骨折脱位 术后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为我科门诊病历,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均为Ⅳ级、Ⅴ级。将入选病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关节量角器对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能降低肌张力,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药熏蒸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中选取64例。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口服十三味通络止痛胶囊(加减宣痹汤防己、黄柏、连翘、半夏、生薏苡仁、滑石、苦杏仁、通草、豨茜草、苦参、甘草、百部)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析6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证属湿热痹阻证)患者,观察其关节症状及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实验室检查项目(ESR、RF、CRP)等,并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评分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证明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结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中医 辨证分型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关节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关节病患者86人,为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43人。研究1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2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各项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关节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同时以期安全性高和微创的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骨关节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的相关量化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1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选择全髋关节置管术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另外选择非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量化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发病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情况、文化水平、髋关节最狭窄处间隙值以及Harris评分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除自身不具有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因素以外,患者自身的经济情况、文化水平、髋关节最狭窄处间隙值以及Harris评分值均没能够在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关量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