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春秋公羊》(以下简称《公羊》)是战国、秦汉之际的儒家解释《春秋》的一部传述,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近代革命者拿来作为改良维新的武器,其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今人有关《公羊》大一统和历史哲学的研究著述很多,但《公羊》丰富的思想内容,并不止于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强烈的复仇意识,也是《公羊》的特异之处。我们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复仇意识 历史哲学 君臣之义 思想内容 君臣关系
  • 简介:公羊》《谷梁》二传本是同源,但在后来公羊氏的“展转授受”后产生了分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义解说和系统传承.《公羊》在时代交替与齐风齐韵的影响下,解说风格明显呈现出了齐、鲁观念交汇与新、旧思想掺杂的地域与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尊王”“尊周”的等级思想、仁政爱民的理想情怀、“讥变古”与崇权变的情感纠结,以及浓厚的血亲“复仇”观和夷夏新民族观.这些思想观念既继承了鲁国《春秋》的原典精神,更凸显出社会转型下的齐学气象.

  • 标签: 《公羊传》 齐学 气象
  • 简介:<正>汉语是一种孤立语,是分析型的语言,故语序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曾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重视。我国古代尽管没有诞生语法学,但古人已注意到语序问题。《公羊》和《谷梁》中就有许多训解涉及语序问题,有的阐述很精辟,对于探明古人对汉语语序的认识,推动语序研究,均有极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一语序是指语言各级单位在组合中排列的次序,如单句中各个成分或各个语词的排列次序、复句中各个分句的排列次序等等。语序属于句法范畴,是一种语法手段。现代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语义、语用和句法。汉语的语序与语义关系、语用效果、句法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讲,语序变了,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及语用效果,或一项或两项

  • 标签: 汉语语序 语用效果 公羊传 谷梁传 语序问题 语义关系
  • 简介:一般史家眼中的《春秋》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可公羊家视阈中的《春秋》却是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以义解经”,以为“义”之所在可从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来窥探。一方面《公羊》有还原倾向,旨在探求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表现为尊圣宗经原道;另一方面又有生成倾向,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旨在阐述自己的政治、历史、道德理想。

  • 标签: 《春秋》 《公羊传》 以义解经 意图自觉
  • 简介: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语言学价值,一是保留了丰富的方俗语词,二是有了朴素的语法观念,三是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

  • 标签: 《春秋公羊传解诂》 语言学 价值
  • 简介: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不同。陆贾在引用两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 标签: 儒家 陆贾 《新语》 《谷梁传》 《公羊传》
  • 简介:<正>《汉书·儒林》韦贤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战国时代稷下齐学,丰富多采;其后流衍之迹,线索犹多未泯。今从汉代《公羊》入手,清理旧说,寻求根源,便可窥见上承齐学,灼然无疑。一历来提起《公羊》的述作,大都信奉戴宏的说法。唐徐彦《公羊疏》引《戴宏序》说:

  • 标签: 董仲舒 公羊传 春秋 司马迁 战国时代 齐学
  • 简介:与《左传》和《谷梁》不同,《公羊》对祭仲参与逐君的行为给予肯定。这种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郑昭公日后复位这一事实作出的。预期后果能否为一个道德行为提供免责辩护?考察伦理学几大主要流派(道义论、后果论、美德伦理学)有关后果与责任的论述可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预期后果是否可以提供有效的免责辩护,而在于辨别谁是真正的施动者,只有施动者才谈得上追究责任问题。《公羊》从后果角度试图为祭仲逐君的行为提供辩护,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但其中揭示的被动行为者责任问题却发人深思。

  • 标签: 祭仲逐君 被动行为者 责任
  • 简介:东汉时期,以经注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律注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注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注律与以律注经是二而一、一而三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律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1
  • 简介:而主导这一社会转型的思想理论是儒家的春秋公羊学,在清代春秋公羊学兴起、发展的一百多年中,清代后期春秋公羊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 标签: 公羊学案 晚清 清公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8
  • 简介:而主导这一社会转型的思想理论是儒家的春秋公羊学,在清代春秋公羊学兴起、发展的一百多年中,春秋公羊学以发明孔子

  • 标签: 公羊学案 晚清 清公羊
  • 简介:张忌是公羊。是一只擅写小说的公羊。为了避免此话怎讲的剑拔弩张,我承认。我们都是公羊,都是被张忌书写的公羊

  • 标签: 《公羊》 长篇小说 春秋
  • 简介:公羊疏》引《尚书》注解以郑玄注为主,并未引述伪《孔》。《公羊疏》所引之《孝经》旧疏,具有宗郑玄注,据谶纬立说之特点。《公羊疏》多引述北朝《公羊》旧疏,是《公羊》学一度"大行于河北"的反映。综合上述三个方面考察,《公羊疏》反映了北朝经学尊崇汉学之学风,其成书上限不早于北魏后期宣武、孝明帝之际(公元510年前后),下限不晚于北齐末、隋初(公元580年前后),很可能为东魏、北齐间燕赵之地的经生所撰。

  • 标签: 《公羊疏》 北朝学风 成书时代
  • 简介:孔广森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戴震学古文经学,从庄存与学今文经学,于两家之学能取长补短,使之相得益彰。他的《春秋公羊通义》既发挥公羊学的微言大义,又运用古文经学精擅的考据学,校订文字,审音释义,特别是利用《左传》《谷梁》厘正史实,纠正公羊学家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错误,对清代公羊学的复兴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清代公羊学 庄存与 左传 考据学
  • 简介:公羊》这个小说,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个意义在于,通过这个小说,我明白了自己和写作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 标签: 《公羊》 小说 意义
  • 简介: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公羊大师,其春秋公羊学研究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总体透视孔子《春秋》以究《春秋》制作本原;(二)系统归纳《春秋》书法以明《公羊》解经方式;(三)驳难申辩《公羊》悖论以显《公羊》精神特质;(四)衍生申论《公羊》大义以成《公羊》思想体系。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研究大大拓展了《公羊》的思想空间,并由此形成一个公羊学派,对两汉乃至此后古代中国的经典解释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董仲舒 《春秋》 《公羊传》 公羊学派
  • 简介:1种公羊的选择种公羊的品质对整个生产羊群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一定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挑选。(1)正确定位羊场的发展目标,选择与本场、本地区地理条件相适应的品种。(2)有完整的系谱记录,公羊与本场母羊要没有近亲关系,确保不造成近亲繁殖。(3)遗传基因良好,必须从双胞胎以上中选留,多胞胎更好,单羔不宜留种。(4)体型外貌要求发育良好,结构匀称,角颈粗大,鬐甲高,鼻梁突出,胸宽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紧凑不下垂,

  • 标签: 种公羊 饲养管理 胸宽 体型外貌 混合精料 单圈饲养
  • 简介:<正>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第二章的步条脚注中说:“《公羊》《谷梁》之文……多用意动、致动,世人颇有喜其奇崛者。”(12页,商务印书馆,1957)此语甚是,两书中意动、致动(使动)用法可谓俯拾即是。只是有一些词(其中包括名词、副词、介词、动词)也用作动词,然细味其义,既非意动,也非使动,而是带有“称[记、言]”义。正如《马氏文通》所说:

  • 标签: 马氏文通 公羊 动词 带宾语 大夫 介词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