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电网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审计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数据分析体系,针对电力企业不同领域展开了持续审计工作,从而构建出科学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内部管理对数字化审计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数字化审计工作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审计;措施         一、数字化审计概述         审计是鉴定与证实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是否可靠无误,经济行为是否合理与合乎规定。建立 “ 集中分析、分散核实 ” 的数字化审计模式,让被审计单位使用 “ 数字画像 ” ,从而完成从 “ 周期性审计 ” 向 “ 持续审计 ” 的转变,从 “ 经验依赖 ” 向 “ 数据依据 ” 的改变,从 “ 抽样审计 ” 向 “ 全面审计 ” 的变化。数字化审计审计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数字化审计,可以提高审计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实现审计信息共享、全程控制、在线监督、辅助分析功能,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更经济、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二、数字化审计现状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 功能设计不能满足审计需要。由于缺乏统筹谋划,审计信息系统依托于各业务信息系统碎片化构建,审计作业功能缺乏整体架构且功能固化,可扩展性不高,无法发挥大数据关联分析的技术优势,不能满足跨系统、跨业务审计需求。 ② 数据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不够。最新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应用不充分,不适应数字化审计工作 “ 全面分析、发现异常、精准定位、实时监控 ” 的工作需要。 ③ 数据源质量不高。企业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是审计的对象,由于各专业新系统建设层出不穷,业务数据缺乏统筹管理,造成审计信息系统数据源来源不完整、不统一,有时不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实质。另外,审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后,后期数据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数据更新滞后或提取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以上问题,搭建企业数字化审计平台是实现数字化审计的理想方案,平台以真实完整、逻辑清晰、更新及时、来源唯一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平台之上能够充分应用数据处理分析工具进行可扩展、插件式审计模型开发构建,通过多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关联分析轻松实现跨系统、跨业务审计,形成具有开放、动态、融合、智能特征的数字化审计一体化平台。         三、全面提升数字化审计的相关措施         1 、组建完善的审计团队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目前,电网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数字化审计工作,想要助推数字化审计工作深入开展,就要组建完善的审计团队。以某电网企业为例,该企业组建了四个团队,分别为:审计团队、运监团队、工作团队、运维团队。其中工作团队中涉及到了电网企业的核心专业部门,针对审计团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核实整改。借助团队化的方式可以引领数字化审计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数据的集中分析、远程持续监督,也能够让企业充分发挥出资源集约优势,从根本上提升数字化审计工作的质量效果,开展研究、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2 、监督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工作在监督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主动作为,坚持重预防、强检查、抓整改措施,通过审计监督有效促进所属各单位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全面开展党费审计。一是受托开展清理收缴党费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按照党组工作部署,对本级党委及所属各单位基层党组织清理收缴党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重点检查了扶贫攻坚项目、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室建设等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开展日常党费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将日常党费收支使用情况纳入审计重点内容,与经营业绩、经济责任审计同步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接受委托,开展工会经费审计审计部受企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托,对所属部分单位工会经费和 “ 三不让 ” 帮扶救助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所属单位工会经费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工会资产安全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工会主席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审计,促进工会组织认真履职,规范管理。         3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消费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计算机系统开展数字化审计,将会使审计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也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企业利用审计信息系统开展数字化审计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审计人员由于接触机会少、培训不到位以及对新事物存在畏难抵触情绪等客观原因,使得审计思维方式仍然以传统审计为主,对新兴审计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数字化审计水平停滞不前。虽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审计工作面临全新的外部环境和新的挑战,但审计人员要迅速转变传统思维模式,不断探寻新的规律、发现新的方法、学习新的技术,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职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审计部门应抓住机遇,走 “ 科技强审 ” 的道路,提高审计技能和审计监督能力。         4 、加强交流和培训工作促进审计人员提升。加强交流和培训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审计人员提升,开展学习培训,可以有效突出重点,数字化审计工作在考核部署上较为复杂,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可以让其对审计考核标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考核过程中,更加科学的安排部署审计工作。比如,电力企业可以组织审计工作团队学习优秀的审计案例,对比自身存在的不足,吸收借鉴优秀审计案例中的经验,持续改进数字化审计编制工作。不仅如此,数字化审计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技术和编程语言应用知识,因此作为数字化审计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审计工作知识之外,还要掌握 SQL 等编程语言知识,电网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数据库人员,同时让审计工作人员可以熟练操作有关系统。         5 、强化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一是严肃问题整改,要求被审计单位审计结论和决定执行情况报告以公函形式上报,同时要求审计组紧盯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多渠道推动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实现审计问题闭环管理。二是要求各单位将接受内外部各类审计被查出的重大问题及其整改、问责追责情况向本单位党组织报告,重大问题要在民主生活会上通报问题整改情况。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将审计决定整改情况纳入对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考核,对问题较多的单位按规定进行审计约谈。四是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召开审计问题整改联席会议,会前对所属单位未整改问题逐一落实,了解整改情况;会中听取相关单位、部门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汇报,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问题整改工作部署,制定整改期限和措施;会后印发会议纪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本着 “ 制度未完善的不放过、资金未追回的不放过、责任未落实的不放过 ” 的原则规范整改,助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 “ 科技强审 ” 工作要求部署,未来数字化审计必然成为开展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支撑。新时代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融入发展潮流,研究更新技术手段,以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应对纷繁复杂的业务信息数据,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的代表性和提出建议的针对性,为企业发展持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         [ 1 ]闫 . 我国数字化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J ] .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 4 ): 127. [ 2 ]郭求文,张力军,童竞 . 对数字化审计发展与提升的思考[ J ] . 中国总会计师, 2018 ( 8 ): 88-89.         [ 3 ]周翔宇 . 关于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J ] . 经贸时间, 2018 ( 13 ): 137-138.

  • 标签:
  • 简介: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管理重点,对于内容控制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降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内容的实质也就是内部审计的风险管控。本文就以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内容的关系分析,明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内容,通过对内部审计中五个要素的控制分析,从而为内部审计的控制内容进行推进提升。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环境 ;风险管理 ;信息沟通    一、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风险的关系    国际内部审计在 2001年建立起内部审计师协会。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客观自助的咨询保证活动。其作用就是为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咨询内容,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运行的效率和稳定,他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案,结合相应的风险评估改进机制,有效为企业组织的风险控制和治理提供了规范化的控制。有助于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提升。    同时,内部审计的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很多的相同内容,其参与成员都是组织内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实施的。对于内部审计的高效管理发展,一方面要做好管理内容的风险评价要素,也是内部审计的五大要素之一。另一方面实现高效率的风险评估管理就是要不断重视组织的控制流程建设。所以,内部审计是组织进行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为组织运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共同组成构成企业风险管控防线   二、基于 COSO框架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一)内部审计环境     1.从全球化内部审计的发展内容看,内部审计的管理环境主要分为 3个方面:董事会组织的领导、经理层的管控、审计总负责人的控制,不管属于哪种控制类型,都要求内部审计管理部门需要一定的自主性,能够进行管理审计工作的独立运行,并且不受其他管理职能部门的干扰。只有这样内部审计的管理内容才有一定的公正客观性,审计管理内容才有被有效使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审计控制机构都是采取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工作,同时结合相关审计机构和政府管理的指导内容,相关审计控制部门的设置上与组织内部的设计工作相互对应。虽然总经理的直接管理和审计部门与组织业务的对应可以有效提升审计管理的效率,但是相关的审计管理工作也会受到相关利益的干扰,造成风险管理的结果出现误差。     2.内部控制的责任和管理风格理念。除了上述审计管理的主导人员和部门配置对于审计管理的独立性影响外,内部审计的实际负责人也是审计管理的独立性和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内部审计控制的工作虽然由总经理经营指导运行,但是实际运行的审计负责人的权利也不宜太低或者太高,过低会影响到审计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展开。过高反而会影响到管理层对于审计工作的指导,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影响其他部门的运行。这两方面都是对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审计部门应该在总经理的指导下进行审计管理工作,但实际的管理内容并不会受到相关的影响,可以独立自主的展开相关管理控制内容并且不会对企业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二)风险管理     1.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就是对于企业运行的风险问题的发现。在进行企业内部风险管控工作时,一方面需要时刻关注被审计内容的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做好被审计对象的全面内部发展,服务被审计单位的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组织运行的市场环境因素的审计管理,关注自身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前景。比如,相关组织内容的市场竞争状况,相关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做好组织内部管理控制的发展环境的风险分析,同时时刻了解本行业有关的法律政策的发展内容,为市场变化内容做好风险预测,法律政策的变化影响对于组织的运行将是关键的改革内容。所以,被审计单位的外部风险管理需要市场大环境和行业内容的细分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风险问题,外部的审计风险管理是为企业提供方向规划,内部风险的管理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点,比如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的指导意见、重要岗位的人员更替、相关领导人员的话语权、公司组织的结构效率等,都会影响到企业在行业发展的步伐。借助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分析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有效规划,能够对审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风险进行解决。所以风险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内、外部情况,为企业的发展做好风险管理评价。     2.内部控制构建的内部审计本身的风险。内部审计管理需要为单位运行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前提要做好审计管理的本身风险的评估改进。对于内部审计管理风险的内容,一是审计管理中审计计划的有效制定,审计计划是开展内部审计控制的总体流程,作为整个审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关键,能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管理的风险评估效率,所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前,需要制定出详细全面审计管理计划,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可以使内部审计的风险管控更为有效。二是对于审计管理中的人员分工做出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审计工作和企业的运行内容相互冲突,由于审计管理工作很容易受到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影响,所以进行审计管理时要充分做好控制人员的细分化安排,保证审计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信息与沟通     1.做好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沟通。内部控制构建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管理时,就是对于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内部审计的相关信息要从企业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很多员工进行收集,需要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首先,进行部门间信息的有效沟通是进行内部审计控制的必要条件,能够让内部审计审计人员有效理解到自身工作与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对于两者的工作协调起到重要作用,其审计控制的态度和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其次,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前,还需要对管理层做好沟通交流。一方是取得审计管理控制的相关权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更为顺利。另一方面,相关审计控制的内容可以及时与领导人员进行沟通,进一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项内容需求。为领导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管理建议。    2.做好内部审计控制过程中的外部信息收集。很多时候组织内部的信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与之相关的外部信息资源可以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提供控制建议。同时,外部信息的参照作用也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参照,比如行业的市场环境信息就可以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参照点,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有着更为重要的审计控制的咨询作用。当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外部信息收集时,首先就要参照行业协会的信息,相关行业协会信息是对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和技术能力的参照,市场占有率和发展前景是进行公司内部审计评估的重要指标。可为公司的技术发展和经营风险提供更加专业的市场指标,内部审计控制通过行业协会外部信息的收集分析,可以提炼成为本公司发展服务的信息资源,也有助于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潜在风险管理的预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控制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往往作为企业发展中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而内部审计的质量往往是审计内容的重中之重,可以有效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完善相关企业的控制管理框架。同时,我国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几年不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内部审计的探索研究,审计署于 2018年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为我国的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凤 .借鉴 COSO理论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 [J].中国内部审计, 2012 ( 9): 58-59.     [2]阎银泉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 [J].财会通讯, 2012 ( 33): 46-47.     [3]于伯新 .依托内部控制体系开展审计质量内部评估 [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 5): 32-3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