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乳房Paget病(MPD)和乳房外Paget病(EPD)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皮损特征常为红斑、浸润或溃疡等湿疹样表现。该文针对某些相关蛋白在MPD、EPD中的表达,及其对MPD和EPD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来源和预后的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PAGET病 乳房 PAGET病 乳房外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定量受到苏木素复染的影响,以期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定量分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肺癌组织40例,分为苏木素复染与未复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切片中CK、Ki-67的表达,在阳性区域随机截取样品显色反应细胞图像,分析测试两组组织切片中CK、Ki-67蛋白表达的PU值。结果两的C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均表达于癌细胞胞浆中,Ki-67蛋白均表达于癌细胞核中;苏木素复染的显色反应均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未复染均呈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苏木素复染的CK、Ki-67显色反应均较深。对比两CK蛋白在肺癌细胞胞浆中表达的FU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偏差为19.1%;对比两Ki-67蛋白在肺癌细胞核中表达的FU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偏差为30.3%。结论经苏木素复染后,CK、Ki-67的PU值均明显增大,对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定量的分析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定量分析时,不可进行苏木素复染。

  • 标签: 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苏木素复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临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关联。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组化SP法对100例患者术后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和患者临床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小于2cm患者ER与PR表达率较高,C-erbB-2表达率较低;年龄小于50岁或临床Ⅰ期患者PR表达率较高,晚期患者C-erbB-2表达率较高;P53和Ki-67阳性表达和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53和Ki-67、VEGF阳性表达和C-erbB-2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和C-erbB-2等指标和P53、Ki-67、VE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经过检测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化指标 临床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胆管癌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收集16例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及手术活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γ干扰素(IFN-γ)的百分含量;收集13例胆管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组织内CD4及CD29分子的表达含量,以及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胆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29+T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升高(P=0.016),但胞内TNF-α及IFN-γ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14及0.223).免疫组化显示胆管癌患者胆管组织内CD4、CD29分子及TNF-α表达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P=0.002、0.006及0.021),但IFN-γ含量却明显降低(P=0.013).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TNF-α升高,而IFN-γ降低,导致Th1/Th2平衡向Th1倾斜,可能是胆管癌的新型免疫机制.关键词胆管癌;辅助性T细胞;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实验室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辅助临床治疗方案和鉴别诊断都有特别的应用价值。但是要保证每一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就需要注意每次操作的细节,并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下面是本人对免疫组化中一些细节问题的体会。

  • 标签: 免疫组化 问题 方案材料和方法
  • 简介:摘要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对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人们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种疾病的形成以及肿瘤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大大增加,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然而,人们慢慢发现免疫组化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次研究将从免疫组化技术的局限出发,就如何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院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良性9例,交界性6例,恶性21例;镜下观察肿瘤直径(12.35±1.42)cm,边界清楚,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食管、大肠、小肠;其中CD117阳性率97.22%,CD34阳性率61.11%,DOG-1阳性率94.44%,S100阳性率8.35%,SMA阳性率5.56%,desmin阳性率2.78%,CD117、CD34、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检测DOG-1、CD117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在尖锐湿疣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10例门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比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原位杂交92例表达HPVDNA阳性;免疫组化技术染色68例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两者联合应用检测到104例呈阳性反应。结论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优于免疫组化技术,两者联合使用更加有利于尖锐湿疣的检测,使检测阳性率提高。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腹水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入住我院进行临床送检的139例胸腹水标本行常规细胞涂片检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常规细胞涂片疑似恶性胸腹腔积液标本22例制作细胞沉渣切片,行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2例疑为恶性胸腹水标本进行离心沉渣包埋及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腺癌13例,鳞状细胞癌3例,小细胞癌2例,恶性间皮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反应性间皮细胞2例。细胞块切片HE染色细胞丰富密集,染色分明,结构清晰,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信号定位准确,对比度好,背景干净。结论细胞沉渣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与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胸腹水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肿瘤细胞诊断的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胸腹水 细胞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沉渣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在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8例胸水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其中65例恶性及可疑恶性胸水进行沉渣包埋切片,并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追溯其组织来源。结果65例胸水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49例(75.38%),可疑阳性16例,经沉渣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出阳性61例,阳性率9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证实,肺腺癌41例、肺鳞癌2例、肺神经内分泌癌1例、恶性间皮瘤2例、胃肠道癌9例、乳腺癌2例、胆管癌1例、卵巢癌3例、反应性间皮增生4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沉渣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胸水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和阳性检出率,并对判断肿瘤细胞组织来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沉渣包埋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胸水
  • 简介:摘要近些年,免疫组织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几乎在所有病理科室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都需做许多免疫组织来辅助病理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成为了医院病理科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辅助技术,其不但可以让病理诊断的结果更加精确,便于对肿瘤类型进行正确的分类,而且还可以对部分肿瘤预后进行有效的预测、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依据。本文主要就病理科室日常工作中免疫组化组织对照的设计与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使免疫组化在诊断、研究、鉴别工作中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 标签: 免疫组化 组织对照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肝癌组织切片检查中,使用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同时,搭配使用免疫组化DcR3染色方式,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本院以手术方式切除的12例肝癌组织分别切片4张,1号切片单纯进行TUNEL,2号切片单独进行免疫组化诱捕受体3(DcR3)染色,3号切片先免疫组化DcR3染色随后进行TUNEL,4号切片先TUNEL后行合免疫组化DcR3染色,研究DcR3在病变组织中表达形式和细胞凋亡最适合联系方法。结果14例肝癌组织切片样本中,1号切片中可判定11例细胞凋亡状况,2号切片当中有10例阳性,3号切片或者4号切片均能观察到11例细胞凋亡情况、10例免疫组化DcR3染色阳性。结论在同1张肝癌组织切片上使用TUNEL的同时,搭配使用免疫组化DcR3染色的方法,可实现同时判定细胞凋亡与DcR3的表达形式。

  • 标签: TUNEL 免疫组化DcR3染色 肝癌组织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讨论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比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3例患者均组织蜡块行免疫组化、显色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通过比较得出CISH基因扩增与HER-2IHC(+++)表达结果符合率较高,二者明显相关(均P<0.01)。结论C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结果与IHC检测蛋白表达及FISH结果高度一致,可作为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检测的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

  • 标签: 乳腺癌 HER-2 免疫组化 显色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的分析,总结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食管小细胞癌分为单纯小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两种类型,镜下多为单纯小细胞型。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NSE(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Syn(突触素)、CgA(嗜铬蛋白A),阳性表达率NSE为91.3%,Syn为94.3%,CgA为80.1%。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点,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组化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标本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CIN病变中P16和Ki-67的研究。

  • 标签: 宫颈 免疫组化 P16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16蛋白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A)与宫颈腺癌(B)患者各8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im、CEA、ER和P16蛋白表达,并比较Vim、CEA、ER三联检测与Vim、CEA、ER和P16蛋白四联检测的各项功能指标。结果A的Vim和ER阳性率分别为71.25%、73.75%,均高于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的CEA和P16阳性率分别为73.75%、67.50%,均高于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四联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43%、56.44%、71.21%,B组分别为98.62%、58.57%、74.62%,均分别高于同组三联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im和ER阳性表达较高,宫颈腺癌组织CEA和P16阳性表达较高,p16蛋白联合传统三联检测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子宫内膜样腺癌 宫颈腺癌 波形蛋白 癌胚抗原 雌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征象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遮盖容积再现(SVR)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CT征像的认识与诊断正确率。结果采用MPR重建后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胸膜受侵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MPR重建后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容量,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值达到峰值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VR重建后无空洞征检出,而对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受侵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VR重建后血管集束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采用SSD重建后无空洞征检出,而在显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受侵征等主要征象上敏感性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SD重建后对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MPR、SSD、SVR等三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征的显示敏感性显著提高。多层螺旋CT灌注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非小细胞病变 经皮细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标记组合(p53、PR和PTEN)对鉴别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观察本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切片,按WHO子宫内膜癌分类分组,子宫内膜样腺癌56例,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7例。采用p53、PR和PTE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均阳性表达、p53和PTEN表达缺失,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结论p53和PTEN表达缺失而PR阳性表达,倾向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而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则倾向诊断子宫浆液性腺癌。

  • 标签: 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p53 PR和PTEN 组织学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胎显微镜下病理诊断及结合应用P57,P53,Ki-67蛋白在葡萄胎诊断中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流产病例包括30例完全性葡萄胎,22例部分性葡萄胎,15例水肿性流产病例,并以正常早期妊娠流产病例作为对照。全部病例进行免疫组化P57,P53,Ki-67检测。结果30例完全性葡萄胎中26例P57(—);所有部分性葡萄胎,水肿性流产及正常早期妊娠病例均为P57(+)。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水肿性流产及正常早期妊娠P53阳性率分别95%,84%,15%,0,差异显著(P<0.05)。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及水肿性流产Ki-67阳性率99%,84%,45%。差异显著(P<0.05)结论P53;P57;Ki-67对于诊断葡萄胎有重要价值。P57(—)且P53和Ki-67(+)支持完全性葡萄胎,P57(+)且P53和Ki-67(—)提示水肿性流产

  • 标签: 葡萄胎 P53 P57 Ki-67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