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免疫组化技术(IIIC)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不仅仅是因为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对疾病准确的定性,同时免疫组化技术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肿瘤,对肿瘤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本文对目前临床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技术改进,旨于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免疫组化检测CK5/6应用在乳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各49例,观察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检测CK5/6,对照采用常规的免疫组化检查,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在乳腺肿瘤病理诊断上显著优于对照,可帮助区分良恶性肿瘤、小叶性及导管性肿瘤,准确评估与检测间质浸润程度,以及预后蛋白表达、乳腺癌治疗情况,对预后判断及内分泌治疗起到指导作用。结论快速免疫组化检测CK5/6在乳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快速免疫组化检测 乳腺肿瘤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总结分析质评结果,监控实验室分析性能,发现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质量改进。方法对该科室免疫在2011~2014年参加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的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A、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C、内分泌、肿瘤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完成27项检测指标990个检测结果,966个符合NCCL标准,合格率达97.6%。内分泌、肿瘤标记物、HbA1c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满足总误差要求。结论该实验室室间质评合格率较高,应当继续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坚持做好室内质控,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达到全面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内分泌 肿瘤标志物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度好、分析速度快、所需的设备简单等一系列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检测等领域均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大量复杂的样品测定所需时间长、成本高、样品用量大等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建立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成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种类以及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 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的洗板方法和市场目前通行的洗板方法的优劣,观察两种方法哪种对酶联免疫的质量控制更加精确。方法在酶联免疫质量控制中,出现了很多没有与反应中抗原抗体相结合的物质和在反应过程中与载体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为了除去反应中的这些物质,在酶联反应的质量控制中通常采用洗涤的方法。结果酶联免疫的质量控制需要经过加样、孵育、洗涤、显色、比色五个步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若酶联反应的质量控制不好,可能会引起医疗事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结论在实验室洗涤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各孔中的洗涤剂都被完全充分吸干,必要时需要人工扣板。最后一次洗涤一定要保证彻底清洁,否则会导致空白值,影响酶联免疫质量控制的精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 质量控制 洗涤方法
  • 简介:2016年8月22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协调推进、总体和专家咨询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部副部长辛国斌、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殷明汉出席并讲话。据了解,此次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协调推进、总体和专家咨询三个组成立大会,各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 标签: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智能制造 专家咨询 组成 副部长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和放射免疫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肝纤维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7例乙型肝炎纤维患者,设为观察,并抽取同期我院体身体健康的47例作为对照,设为对照,对比两研究对象血清相关生化检查及放射免疫,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Ⅳ型胶原、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指标对比,差异均较大(P均<0.05)。结论临床中采用生化检验和放射免疫方法鉴别乙型肝炎肝纤维疾病,可为这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化检验 放射免疫方法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分为两,对照行常规检验,观察运用质量控制,比较两效果。结果两检验指标和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将质量控制运用在免疫检验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质量控制 免疫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小但毒性极高的非蛋白毒素,其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河豚毒素快速检测方法是防止受污染河豚毒素食品进入百姓餐桌有效手段,其中免疫检测技术由于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对国内外河豚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与目前已有的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河豚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河豚毒素 免疫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简介:针对个性推荐系统中用户的多个不同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求解方法。该算法将要求解的个性推荐列表建模成一个最大化推荐准确性和多样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技术对用户进行分类,设计了适合推荐问题求解的抗体编码方式、克隆、变异算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求得个性推荐的最佳解,达到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多个不同推荐的需求。

  • 标签: 免疫算法 多目标优化 个性化推荐 协同过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184例血样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每组92例。对照标本行常规免疫检验方法,观察标本在采集、保存、检验仪器使用等过程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的血样变异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的缓解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检验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理及生理状况,对影响因素做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规范操作,以提高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临床免疫 质量控制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为解决轨道衡称重时非线性误差大、误差补偿较难实现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免疫RBF网络的轨道衡误差补偿实现方法。通过分析轨道衡称重误差的来源,建立了轨道衡的实际称重模型;针对传统RBF网络学习策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免疫机制的三级RBF网络学习方法,通过免疫三级算法训练的RBF网络,在轨道衡误差补偿仿真实验中实现了良好的误差补偿效果,与普遍使用的加权融合误差补偿方法相比,免疫RBF网络补偿误差减小了约92%,具有明显优越性。

  • 标签: 轨道衡 误差补偿 人工免疫系统 RBF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