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结膜下膜片注射植入装置并进行动物实验测试其性能。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制作一种结膜下植入注射装置,并在兔左眼利用该注射装置将可降解明胶膜片注射植入(作为试验组),右眼作为对照组仅重复穿刺、进针动作,不植入膜片,分别于植入后0、1、2、3 d各取2只兔子,处死后摘除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设计的注射装置的针头弧度曲率半径为18 mm,内径截面为1.96 mm×0.38 mm。利用此装置注射明胶膜片如兔眼结膜下注射后兔眼未见出血,膜片未见移位。试验组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伤口愈合程度相近,未见明显区别。结论:该注射装置操作简便省时,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植入手术创伤,为新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辅助。

  • 标签: 结膜下植入 注射装置 眼表
  • 简介:摘要:我国在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作为保护医疗器械、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无菌包装(无菌屏障系统)在医疗器械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骨科植入领域,北京中安泰华科技有限公司全系列产品采用无菌包装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医疗器械 骨科植入物 无菌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并应用基于手供一化设计的手术植入全程追溯系统,实现对患者使用的每块钢板及螺钉进行全程追溯,确保追溯信息完整准确。方法2018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追溯系统中基于手供一化研发完善了植入追溯管理模块,对植入实施全程闭环式追溯管理。收集植入追溯系统应用前后3个月的相关记录,将2018年5—7月处置使用的植入设为对照组,共处理2 246件,处置使用过程手工记录与交接;将2018年8—10月处置使用的植入设为试验组,共处理2 570件。比较两组植入交接质量;抽检追溯系统应用前后各1个月的骨科钢板60个,比较应用前后追溯所用时长及追溯信息完整率。结果试验组植入交接名称规范、数量及灭菌标签信息的清晰度、完整性均全部合格,对照组分别有78、107、260、285件不合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21、125.217、314.485、346.626;P<0.01)。试验组植入交接中发生型号错误88件,灭菌标签错误27件,对照组分别为113、48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0、9.230;P<0.01)。试验组植入追溯信息完整率为100%(60/60),追溯时长为(1.1±0.2)min,对照组分别为90%(54/60)、(74.2±7.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自主研发的植入追溯系统,实现了手术室、CSSD以及物资采购供应处等多部门联动追溯管理,能够对患者使用的每块钢板及螺钉进行有效监管与可追溯,提高了CSSD的工作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植入物 追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目标性监测对预防骨科 植入术后患者 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设置感控 专职工作 人员 1名 , 同规范化 培训后的骨科与手术室感控小组成员一起调查分析 2017 年 1-12 月份骨科住院患者 植入术后 切口感染状 况与危险 因素,共同拟 定《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方案》 、SOP及 流程。骨科医师对各自 2018 年 1-12 月份收住院 植入手术患者完成《 骨科植入术后切口 感染监测登记表》填写工作。 结果 2017 年 1-12 月份 419 例骨科植入患者, 发生 9 例术后 切口感染,感染率 2.15 %; 2018 年 1 -12 月份 552 例植入手术患者,发生 2 例术后 切口感染, 感染率 0.36 %; 两组比较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目标性监测采用的是 前瞻性监测方法, 改变了过去只关注 终末质量,而 忽视了 “过程”中 质量控制的弊端;通过目标性监测对 降低骨科植入手术患者 术后切口感染发生 率效果显著 。

  • 标签: 植入物 术后 切口感染 目标监测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超重超大包、硬质容器的护理管理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 170 份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超重超大包、硬质容器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在 2018 年 6 月 -12 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设为常规组,在 2019 年 1 月 -12 月,则采取护理管理方式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设为观察组,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记录医疗器械清洗情况、器械准备情况器械包装情况,记录管理合格的器械。 结果: 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的有 170 份( 100% ),器械准备合格的有 161 份( 94.71% ),器械包装合格的有 163 份( 95.88% ),观察组 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的有 170 份( 90.59% ),器械准备合格的有 161 份( 87.65% ),器械包装合格的有 163 份( 85.88% ),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情况、器械准备合格情况器械包装合格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超重超大包、硬质容器的 管理过程中,采取 护理管理 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并且减少器械准备不齐全事件的发生,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外来医疗器械 植入物 超重超大包 硬质容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里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医疗卫生、手术质量、医疗设备使用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外来医疗器械与植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得不面临供应室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的问题。在此,本文将对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应对策略。

  • 标签: 外来医疗器械 植入物 消毒供应室 管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ontgomery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Montgomery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的46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7岁。评估方法包括GRBAS听感知评估、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以及最长发声时间(MPT)等。声学参数MPT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GRBAS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动态喉镜结果显示,44例患者的患侧声带明显向中线移位,发音时声门裂隙较术前明显减小;2例患者的声门裂缩小不明显。GRBAS听感知评估各参数除紧张声(S)外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较术前也均明显减小,MPT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例声门裂缩小不明显的患者行修正性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ontgomery植入的甲状软骨成形术可有效地改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声带麻痹 Montgomery假体 甲状软骨成形术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内地塞米松缓释植入(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应用玻璃体内植入傲迪适治疗的17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植入前后视力、视网膜中心区厚度及并发症。结果植入前视力(BCVA,logMAR)为0.93±0.70,植入后1、2、3、4、5、6个月依次为0.55±0.49、0.47±0.48、0.48±0.48、0.53±0.65、0.46±0.53、0.41±0.51,植入前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0,P=0.000),植入后各时间点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前视网膜中心区厚度为(640.72±181.80)μm,植入后1、2、3、4、5、6个月依次为(318.39±143.54)μm、(234.44±85.71)μm、(367.00±178.61)μm、(321.83±137.67)μm、(288.94±121.55)μm、(271.72±111.96)μm,均较植入前明显降低(F=6.347,P=0.000);植入后3个月视网膜中心区厚度较植入后2个月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余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有11只眼黄斑水肿复发,平均复发时间(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植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 标签: 黄斑水肿,继发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植入乳房重建的5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59例患者采取2种分组方式:(1)根据乳房切除方式不同,分为保留乳房皮肤的皮下腺体切除术(SSM)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腺体切除术(NSM) 2组;(2)根据乳房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一步法"或"两步法"2组。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比较2组乳房切除方式2组重建方式的并发症和美容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结果33.9%(20/59)患者行SSM,66.1%(39/59)患者行NSM;44.1%(26/59)患者行"一步法"重建,55.9%(33/59)患者行"两步法"重建。30.5%(18/59)患者同时行对侧乳腺预防性皮下腺体切除术加植入重建术。中位随访71个月(范围:27~133个月),失访12例。随访的47例患者中术后移位发生率为10.6%(5/47),包膜挛缩破裂发生率均为4.3%(2/47)。21.3%(10/47)患者最终取出植入。不同乳房切除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植入取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0.716);不同重建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植入取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1.000)。死亡2例,余45例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评分的优良率为73.3%(33/45),不同乳房切除方式不同重建方式的术后美容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6、1.000)。患者是否同时行对侧预防性皮下腺体切除及植入重建术的美容效果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71)。患者的OS率为95.7%(45/47),DFS率为89.4%(42/47)。结论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植入乳房重建术后总体生存情况良好,不管采用哪种乳房切除方式或重建方式,术后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可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并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年龄、病变分级、植入等因素对于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选取术后存活患者 45 例以及围术期死亡患者 45 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诊疗信息,比较年龄、病变分级、植入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 ( 68.35±3.16 )岁<( 76.73±3.71 )岁, t=33.294] 、 ASA 分级 3 级患者比例( 26.67% < 48.89% , χ2 =4.727 )、 ASA 分级 4 级患者比例( 22.22 % < 37.78% , χ2 =4.486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1.11 % < 31.11% , χ2 =5.404 )相对更低( P < 0.05 ),而 ASA 分级 1 级患者比例( 17.78% > 4.44% , χ2 =4.050 )、 ASA 分级 2 级患者比例( 37.78% > 8.89% , χ2 =10.497 )相对更高( P < 0.05 ),两组接受髋关节置换、钢板螺钉固定、空心钉固定以及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比例对照相仿( P > 0.05 )。 结论: 在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年龄、病变分级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高、病变分级越高,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越高。而植入类型对于围术期死亡率并无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髋部骨折 年龄 病变分级 植入物 围术期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带金属植入患者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准确度的方法。方法利用具有金属伪影消减技术的CT模拟机对插入金属棒的CIRS调强模8例椎植入了钢钉并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扫描,在获得的常规CT图像、金属伪影消减技术CT图像及对其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的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在模中比较单个射野及IMRT计划的计算结果与剂量测量结果,同时对患者IMRT计划中金属植入及其伪影对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射野入射路径未通过金属区域时,单个射野的剂量计算误差为3.85%,通过金属区域时射野计算误差范围达4.46%~74.11%。IMRT计划中存在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时,其误差可能超出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计算误差随这种射野所占剂量权重的增加而变大。当采用密度填充及伪影消减技术处理图像后,上述单个射野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23%0.89%~4.73%,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4%。若单独采用密度填充技术处理金属区域,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8%。基于常规CT图像的患者IMRT计划中,受金属植入及其伪影的影响,实际靶区受到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处方剂量覆盖率较计划结果下降,危及器官剂量相近。结论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可能产生较大的剂量计算误差。如果植入的金属材料已知,在计划系统中对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能有效提高计划的剂量计算准确度。伪影消减技术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进一步减少剂量计算误差,对于配备这种功能的CT机进行带金属植入患者的模拟定位时应作为常规技术。

  • 标签: 金属植入物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计算 准确度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制备复杂形态骨科金属植入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而钛及钛合金是目前3D打印金属植入最常用的原材料。3D打印多孔钛及钛合金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特点,相关临床试验证明其支撑可靠,骨修复效果良好。钽金属具有与钛金属类似的理化性质,相关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近年来,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多孔钽金属也越来越被关注,但现有相关研究仍有限。本文通过对既往国内外关于多孔钛多孔钽的研究报道进行回顾,从制造工艺、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骨整合效应和临床应用及钛合金方面对两类多孔金属的性能进行比较,同时展望了多孔钛多孔钽相关骨科个性化置入产品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假体和植入物 3D打印
  • 简介:摘要随着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适应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需要放疗,而伴随着乳房重建的开展,在治疗肿瘤获益的同时,放疗及其时机的选择又会给乳房重建带来影响,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和美容效果迥异。如何优化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与放疗等综合治疗的策略,尤其是乳房重建的技术放疗时机选择等,已成为放疗科、乳腺外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治疗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回顾汇总该领域最新的高质量研究,从放疗及其时机选择对组织扩张器/乳房重建的影响、体重建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学者了解与放疗乳房重建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放射疗法 乳房重建 组织扩张器 假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自体肋软骨硅胶在隆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于某整形医院进行整形隆鼻术的患者 123例,其中自肋软骨移植组 61例,硅胶组 62例。整形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在术后 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患者对整形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自体肋软骨移植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 7.63±1.04)天,对照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 7.44±0.98)天,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自体肋软骨移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例( 6.6%),对照组为 12例( 1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体肋软骨移植组对整形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98.4% vs. 8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自体肋软骨移植能够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因此,鼻部整形手段中的自体肋软骨移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自体肋软骨移植术 硅胶假体移植术 愈合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实施保留乳头以及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手术联合一期植入乳房重建病患采取腔镜以及传统开放式手术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保留乳头以及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手术联合一期植入乳房重建治疗的68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4例)以及实验组(34例),予以常规组病患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病患腔镜治疗。对比每组病患临床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实验组前哨淋巴结活检时间以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均长于常规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手术后三天引流量,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乳房重建 假体植入 乳腺癌根治切除 开放 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焦点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及阅读能力。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共75例(150眼),依据患者选择的IOL进行分组,双眼植入Tecnis ZCB00 IOL 25例(50眼)作为单焦组,双眼植入Tecnis ZMB00 IOL 25例(50眼)作为双焦组,双眼植入AT Lisa tri.839MP IOL 25例(50眼)作为三焦组,对比3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祼眼远视力(UDVA)、祼眼中视力(UIVA)、祼眼近视力(UNVA) (LogMAR)及阅读能力。使用NEI-RQL-42量表中文版评价3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75例(150眼)患者纳入研究。3组间UD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187,P=0.203)。三焦组UIVA(0.2±0.1)优于双焦组(0.3±0.2) (Z=-2.041,P=0.041)单焦组(0.3±0.3) (Z=-2.142,P=0.032)。三焦组UNVA(0.3±0.2)双焦组UNVA(0.3±0.2)优于单焦组(0.4±0.2) (t=2.332,P=0.017;t=3.014,P=0.036)。3组阅读视力(F=0.421,P=0.658)、阅读速度(F=1.754,P=0.182)、阅读错误率(H=6.347,P=0.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焦组近视力维度得分(92±14)双焦组近视力维度得分(100±11)均高于单焦组(50±42) (U=-3.139,P=0.005;U=-3.726,P=0.001);三焦组中视力维度得分(100±12)高于双焦组(75±25)单焦组(25±75) (U=-2.758,P=0.017;U=-3.145,P=0.002)。三焦组脱镜率维度得分(100±25)双焦组脱镜率维度得分(100±40)高于单焦组(30±100) (U=-3.004,P=0.008;U=-3.766,P=0.001)。结论:多焦点IOL植入患者可获得与单焦点IOL植入患者配戴老花镜时相同的近距离视觉质量;AT Lisa tri.839MP IOL与Tecnis ZMB00 IOL可提供相同的远近视力及近距离阅读能力,但前者中距离视觉质量更佳。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阅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后稳定型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患肢有外伤史手术史的患者,最终纳入74位患者,其中后交叉韧带保留(CR)组35例,后稳定型(PS)组39例。分别记录CR组P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 d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术后2周、1年、3年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最大屈曲角度、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OM、最大屈曲、HSS、WOMAC在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CR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PS组(t=-16.68,P<0.001),且术后3 d血红蛋白浓度也明显高于PS组(t=6.95,P<0.001)。术后2周、1年3年的随访数据中,CR组的膝关节ROM最大屈曲度均显著大于PS组,其中术后3年ROM(F=10.358, P<0.001),最大屈曲度(F=10.358, P<0.001)。结论CRPS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可作为初次膝关节置换的选择。但是在术后早期,CR失血量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同时与PS相比,CR在术后早期可能会拥有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屈曲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的病历资料,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60±9)岁。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彻底清创,取出聚乙烯衬垫,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周为一周期,待感染控制后取出间质体更换同种型号衬垫并关闭术口。术后使用万古霉素稀释后关节腔注射,并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控制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4周治疗,术口均甲级愈合,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30.1±17.8)个月。患者均无感染复发或新的感染,术后3月VAS评分及HSS评分[VAS评分(1.1±1.0)分;HSS评分(87.3±5.4)分]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5.5±1.4)分;HSS评分(43.0±16.2)分]相比明显改善(t=8.713,P <0.05; t=8.970,P <0.05)。结论保留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中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且保留良好的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感染 清创术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