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胰岛β细胞初始胰岛治疗基础胰岛和餐前胰岛替代治疗方案哪一个更好,格列美脲加睡前基础胰岛治疗组,而应用格列美脲加睡前基础胰岛治疗后真胰岛原仅轻度增加

  • 标签: 促分泌 保护作用 分泌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8-01摘要胰岛抵抗会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流量,但也有平稳血糖的作用。胰岛服务作用也是平稳血糖,并且胰岛的服务作用会限制胰岛分泌

  • 标签: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服务作用,胰岛素主要作用,降糖药
  •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长效胰岛+胰岛分泌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在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并口服胰岛分泌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胰岛用药剂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明显较高,其中对照组显效率为84%,观察组为96%(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用药剂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胰岛用药剂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2.6±8.7)U、8%,观察组的胰岛用药剂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19.2±5.1)U、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长效胰岛+胰岛分泌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降低胰岛用药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

  • 标签: 长效胰岛素 促泌剂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胰岛B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中,前胰岛原mRNA经转录而合成分子量为11500的前体分子,即前胰岛原,其寿命极短,约30~60秒。它合成后即刻在胰岛BN胞中经过微粒体酶的作用将其裂解为分子量为9000的胰岛原,然后转运至Golgi复合体,形成被成笼蛋白包被的囊泡,内含胰岛原。分泌颗粒成熟后去除成笼蛋白包被,胰岛原经蛋白水解酶的酶切转化为胰岛和C肽,并逐步形成分泌颗粒,储藏在小囊泡内。当胰岛B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颗粒与胞浆膜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该过程被称为胞吐作用。

  • 标签: 前胰岛素原 分泌机制 蛋白水解酶 胰岛B细胞 分泌颗粒 粗面内质网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星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是胰岛索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胰岛移植虽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但面临胰岛供体匮乏,免疫排斥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困难。能找到可以避免上述困难又能有效分泌胰岛的细胞将给亿万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病人 免疫抑制剂 分泌胰岛素 前治疗 重大疾病
  • 简介:胰岛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体内物质代谢、细胞有丝分裂、甚至胰腺外分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胰岛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与放大而实现的。体内体外实验已经证实胰岛可以显著增加胆囊收缩(CCK)等胰酶分泌因子的作用,本文就胰岛信号传导及胰岛在胰腺外分泌中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信号传导 胰腺外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奈类胰岛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在本次实验中,随机抽取42例作为参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剩余4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数据较参照组更优,p<0.05;相比较于参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数据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格列奈类的胰岛分泌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格列奈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2型糖尿病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与澳大利亚同行合作,在蜗牛捕食时产生的毒液中发现了胰岛素分子结构,这种天然胰岛素能在短短5分钟内调节血糖水平,而目前最快的人工胰岛素起效时间是15分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类认识到糖尿病(DM)的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1921年才由加拿大学者Bantng和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从此开辟了DM治疗的新时代.胰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经历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最早使用的胰岛是动物胰腺组织的粗提物,以后经过不断纯化,衍生了许多胰岛的制剂,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开发了胰岛类似物(insulinanalogue),制备成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原 胰岛素类似物 C肽 生物合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樊女士,54岁,身高165厘米,体重80公斤。惠高血压10余年,3年前又发现糖尿病。曾服用二甲双胍、美吡达等药,但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1年前开始注射胰岛治疗,早餐前28单位,晚餐前20单位,血糖控制还是不佳。半年前体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为9%、甘油三酯为3.6mmol/L。

  • 标签: 胰岛素增敏剂 多重功效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控制 胰岛素治疗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敏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胰岛增敏可显著改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的血糖控制。结论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糖尿病 Ⅱ型 增敏剂 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别观察在葡萄糖为5.6和16.7mmol*L-1时,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的影响.进一步加入不同的抑制剂观察Gl-PS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ting观察Gl-PS对胰岛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6mmol*L-1葡萄糖时,100mg*L-1的Gl-PS可明显促进胰岛细胞胰岛分泌;当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1时,50和100mg*L-1的Gl-PS均可明显促进胰岛细胞胰岛分泌.维拉帕米或维拉帕米+EGTA均可显著抑制5.6和16.7mmol*L-1葡萄糖时胰岛分泌,维拉帕米只能部分抑制Gl-PS的胰岛分泌作用,而维拉帕米+EGTA则可完全抑制Gl-PS的这种作用.在葡萄糖浓度为5.6和16.7mmol*L-1时,Gl-PS50和100mg*L-1均能明显促进胰岛细胞GLUT2的蛋白表达.结论:Gl-PS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细胞GLUT2蛋白的表达从而有助于葡萄糖转运入B细胞,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引起胰岛细胞外Ca2+内流而起到胰岛释放的作用.

  • 标签: 灵芝多糖 胰岛细胞 胰岛素功能 葡萄糖转运蛋白2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从阔褶水蛙皮肤分泌物中发现新型蛙皮素多肽,并鉴定其对胰岛细胞的胰岛分泌作用。方法通过电刺激法提取阔褶水蛙皮肤分泌物,以分子克隆大量制备蛙皮素多肽单链并测序。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已知序列多肽QUB2995,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合成多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确认合成多肽是否为之前发现的新型多肽QUB2995。用qPCR以及ELISA检测QUB2995对小鼠胰岛细胞MIN6及大鼠胰岛细胞INS-1的胰岛分泌作用。结果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在亚洲阔褶水蛙的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蛙皮素多肽,命名为QUB2995(GAFGDFLKGAAKAGALKILSIAQCKLSGTC)。该蛙皮素多肽对小鼠胰岛细胞MIN6及大鼠胰岛细胞INS-1具有显著的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以及胰岛分泌作用,在10-5 mol/L浓度下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从阔褶水蛙中发现了新型蛙皮素多肽并命名为QUB2995,其对小鼠胰岛MIN6及大鼠胰岛INS-1细胞具有显著胰岛分泌作用,显示出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蛙皮素多肽 分子克隆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摘 要:胰岛属于一种多效性激素,不仅能够对血糖有调节作用,还能够调节多种生物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分化。胰岛抵抗属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属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重要因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脂质代谢
  • 简介:目的检测胰岛瘤及瘤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胰岛原、C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38例胰岛瘤及20例相应瘤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组织中胰岛原、胰岛、C肽的表达.结果胰岛细胞瘤和瘤旁正常胰腺组织均表达胰岛、C肽、胰岛原.100%的胰岛瘤组织胰岛原和C肽强表达,而55%~60%正常胰腺组织为弱表达;79%的胰岛瘤组织胰岛表达为+++,而85%的正常胰腺组织胰岛的表达为++++.38例胰岛瘤的胰岛原、C肽阳性表达细胞数占80%~100%,胰岛阳性表达细胞数占50%~70%,胰岛原/胰岛>1占78.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20%~80%、60%~90%、10.0%,两者差异均非常显著(P值均<0.05).结论胰岛瘤组织的胰岛原/胰岛>1者占78.9%,测定血浆胰岛原可能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胰腺 胰岛素瘤 胰岛素 胰岛素原 C肽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