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大腺瘤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有部分患者不接受手术,是否可行伽玛刀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96例垂体大腺瘤的伽玛刀放射外科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1997年到2003年,本院行伽玛刀治疗的垂体瘤302例,其中96例为垂体大腺瘤.5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体积1/2或2/3,肿瘤基底部周边剂量14~27Gy,中心剂量30~40GY,视通路控制在8-10GY以下。结果: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随访平均34个月,临床症状、MRI检查肿瘤大小及形态的改变、内分泌检查相关激素的变化、视力视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采用剂量-体积分割治疗垂体大腺瘤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放射外科 脑肿瘤/ 垂体巨腺瘤
  • 简介:<正>我们对38例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施行了伽玛刀放射手术。有19例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均进行了血管造影观察。患者平均年龄11.2岁,共21例男孩,17例女孩。他们的最初症状有:颅内出血32例,发作4例,头痛2例。在放射手术之前,有10例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8例脑室引流;4例脑室腹腔分流;3例经过导管内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AVM发生在顶叶,7例发生在丘脑,5例发生在枕叶,4例发生在颞叶,4例发生在基底节,3例发生在胼胝体,还有8例发生在别的部位。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8.9mm,按照Spetzler的

  • 标签: 伽玛刀放射外科 颅内动静脉畸形 儿童 伽玛刀放射手术 血管造影 脑室腹腔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伽玛刀放射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给予观察组TACE+伽玛刀放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相比对照组的56%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总发生率16%,相比对照组的37.33%明显更低(p<0.05)。结论:巨大原发性肝癌采取伽玛刀放射治疗,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伽玛刀放射治疗 巨大原发性肝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治疗对听神经瘤生长的控制作用和对肿瘤周围的颅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从1997年至2005年我科伽玛刀中心采用多中心点照射治疗159例(164个)听神经瘤,其中137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MRI随访6~96个月,平均37.2个月;临床随访6~116个月,平均36.4个月。单纯行伽玛刀治疗86例,开颅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51例。结果肿瘤控制率为94.16%;肿瘤体积增大8例(5.84%)。术前有听力的106例患者中听力保留率为72.64%,听力下降率为27.36%。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5.50%,三叉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4.16%。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并发症少,对肿瘤周围颅神经有较高的功能保留作用。

  • 标签: 伽玛刀 听神经瘤 疗效 颅神经功能
  • 简介:<正>伽玛刀放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放射损伤,为了降低放射损伤率,尽量减小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受照体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动静脉畸形(AVM)位于象脑干或视神经这样的重要部位时,把周围受照结构尽量分开就成了降低放射损伤最重要的因素。然而,仅靠前面与侧面看到的血管并不能全部描绘出病灶的三维

  • 标签: 伽玛刀放射外科 放疗计划 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 放射损伤 受照体
  • 简介: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随访时间超过60个月、仅接受过1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长期疼痛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对69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2个月。疼痛控制率I级14例(占20.3%);II级10例(占14.5%);III级26例(占37.7%);IV级13例(占18.8%);V级6例(占8.7%)。11例(占15.9%)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疼痛的部位不影响伽玛刀的疗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较好治疗方式。

  • 标签: 伽玛刀 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采用GKRS治疗的293例药物难治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判断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疼痛缓解程度依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量表评级,其中Ⅰ~Ⅲb级为疼痛缓解有效,Ⅳ、Ⅴ级为疼痛缓解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果2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6~132个月)。至末次随访,270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另23例无效;疼痛有效缓解率为92.2%(270/293)。293例患者中,术后存在面部麻木伴蚁走感80例(27.3%),单纯蚁走感26例(8.9%),眼角抽搐14例(4.8%),眼睛异物感、干涩等6例(2.0%),耳鸣3例(1.0%),味觉减退或丧失5例(1.7%),咀嚼功能障碍4例(1.4%)。随访期间,17例(5.8%)患者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4个月(14~81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既往治疗史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的危险因素(OR=3.419,95%CI:1.264~9.248,P=0.015),与照射剂量<80 Gy比较,80 Gy的照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效果好(OR=0.252,95%CI:0.071~0.888,P=0.032);存在既往治疗史(OR=2.533,95%CI:1.194~5.373,P=0.015)和血管压迫神经(OR=5.865,95%CI:2.538~13.556,P<0.001)是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TN的疼痛缓解率较高,治疗后并发症以面部麻木最常见。存在既往治疗史的TN患者疼痛缓解较差,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照射剂量80 Gy的患者疼痛缓解较好;存在血管压迫神经的患者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采用GKRS治疗的293例药物难治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判断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疼痛缓解程度依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量表评级,其中Ⅰ~Ⅲb级为疼痛缓解有效,Ⅳ、Ⅴ级为疼痛缓解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果2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6~132个月)。至末次随访,270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另23例无效;疼痛有效缓解率为92.2%(270/293)。293例患者中,术后存在面部麻木伴蚁走感80例(27.3%),单纯蚁走感26例(8.9%),眼角抽搐14例(4.8%),眼睛异物感、干涩等6例(2.0%),耳鸣3例(1.0%),味觉减退或丧失5例(1.7%),咀嚼功能障碍4例(1.4%)。随访期间,17例(5.8%)患者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4个月(14~81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既往治疗史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的危险因素(OR=3.419,95%CI:1.264~9.248,P=0.015),与照射剂量<80 Gy比较,80 Gy的照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效果好(OR=0.252,95%CI:0.071~0.888,P=0.032);存在既往治疗史(OR=2.533,95%CI:1.194~5.373,P=0.015)和血管压迫神经(OR=5.865,95%CI:2.538~13.556,P<0.001)是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TN的疼痛缓解率较高,治疗后并发症以面部麻木最常见。存在既往治疗史的TN患者疼痛缓解较差,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照射剂量80 Gy的患者疼痛缓解较好;存在血管压迫神经的患者术后易出现面部麻木。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早有报道,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安全、无创等优点.但对致痫灶的定位,照射剂量的选择及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采用PET、MEG等综合定位,低剂量照射靶区的治疗方法得到肯定.

  • 标签: 癫痫 放射外科 治疗 神经元 脑组织
  • 简介: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探讨脑AVMγ-刀治疗的定位方法.方法用Leksellγ-刀对216例脑AVM进行治疗,并随访17~31个月.AVM体积0.3~43.9cm3,平均7.1cm3;周边剂量12~30Gy,平均(21.2±6.4)Gy.行MRA定位156例,DSA定位22例,MRA与DSA联合定位38例.结果γ-刀治疗后的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定位方法、周边剂量、剂量规划及质量控制等因素有关.对体积≤5.0cm3或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及周边剂量≥20Gy者,2年闭塞率超过78.5%.本组有4例γ-刀放射手术后出血,9例放射性脑水肿症状明显.结论γ-刀治疗脑AVM安全、有效,特别是SpetzlerMartinI~Ⅱ级或体积≤5.0cm3的AVM及周边剂量≥20Gy者疗效较好;DSA结合MRA联合定位对提高AVM的闭塞率,降低并发症有帮助.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脑水肿 术后出血 并发症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0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0.00%,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跟访15个月,患者的生存率为70.00%。结论:对于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采取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改善趋化因子与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实验室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取伽玛刀放射治疗的临床综合效果。方法:我院在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伽玛刀放射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数字评分法对应疼痛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取伽玛刀放射治疗,可保证疗效与用药安全,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有较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伽玛刀 放射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过伽玛刀联合全脑放射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脑转移瘤采取伽玛刀联合全脑放射治疗患者病历,将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大小、数目、是否颅外转移以及治疗前KPS评分、PRA评分、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列为影响因素,术后3个月时通过WHO实体瘤评价标准评定术后近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0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时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22例,无变化33例,进展26例。病理类型、转移瘤大小、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及治疗前KPS评分等因素对疗效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和是否颅外转移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伽玛刀联合全脑放射治疗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近期疗效主要受到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是否存在颅外转移病灶影响,高侵袭性不利于肿瘤的局部控制。

  • 标签: 脑转移瘤 伽玛刀 全脑放射治疗 随访 影响因素
  • 简介: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arsLeksell提出了放射外科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和许多实践方面研究和论证了不同放射源的优缺点,利用自己研制的立体定向头架进行了第1例放射外科手术,放射源为200kV的X线管。Leksell将这种技术称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并沿用至今。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神经外科 放射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头架 外科医生 放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和伽玛刀治疗窦汇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61例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治疗情况。30例患者肿瘤体积较小,最大直径小于1~2cm,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及神经系统症状,选择行伽玛刀治疗。31例患者肿瘤体积较大,脑组织受压严重,或伴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及颅内高压症状,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残余者补充伽玛刀治疗。结果随访36~96个月。30例直接行伽玛刀治疗患者中,有2例经伽玛刀治疗后分别于12及19个月出现水肿反应,有1例患者于治疗5年后复发。31例手术患者,4例全切患者无一例复发;27例术后肿瘤残余补充伽玛刀治疗患者,1例于第4年复发。结论全切窦汇区脑膜瘤十分困难。对于体积较小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窦汇区脑膜瘤,单纯伽玛刀治疗效果好,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体积较大的临床症状显著的窦汇区脑膜瘤,利用显微外科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保持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窦汇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伽玛刀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04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不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均行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且比对本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RR)达95.19%;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肝损伤、骨髓抑制、乏力及消化道反应,且皆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皆缓解;治疗后躯体功能10例、呼吸困难9例、咳嗽14例等例数较治疗前26例、50例、47例均显著更少(P<0.05)。结论HCC术后复发患者行SBRT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体部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 肝细胞癌 术后复发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后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治疗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51例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根据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PET—CT、MRI进行致痫灶定位。颞叶外侧皮质靶区边缘剂量10-12Gy,等剂量曲线40%-60%;加行同侧海马、杏仁照射,边缘剂量16—24Gy,等剂量曲线50%。结果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66.7个月。出现放射性脑水肿表现45例,占88.2%;均发生在颞叶内侧。21例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4例症状严重者需住院行静脉注射治疗。术后1年为放射效应高峰期,随时间延长,放射急性反应的MRI表现均得到改善,部分出现脑局部萎缩。4例严重放射性脑坏死病人均为WieserⅠ级者:5例Ⅴ级和Ⅵ级病人中仅1例出现放射性脑水肿反应。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甚至放射性脑坏死,均为正常的治疗反应,其与癫痫控制效果密切相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癫痫 颞叶 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