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中药擦洗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入院治疗的60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30名。常规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方法开展治疗,实验观察组则是使用中药擦洗的方式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完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实验观察组皮肤瘙痒好转程度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运用中药洗浴擦洗的方式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安全、可靠的提升生活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 擦洗 尿毒症 皮肤瘙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出血碘酊棉球填塞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80例牙龈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饱和2.5%碘酊溶液的棉球,对80例牙龈出血的急诊病例,进行填塞和压迫止血,观察15~30min,评价止血效果。结果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48例,占60.0%,其中一次性彻底止血40例,有效率83.3%,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另8例患者均消除出血症状;由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32例,占40.0%,其中应急止血后一次性彻底止血21例,有效率65.6%,与相关科室会诊后对其治疗加药物止血后,另11例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口腔局部因素是引起急性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应急止血后去除局部因素达到根治目的;全身因素引起的急性牙龈岀血应在口腔局部处理的基础上对因治疗,预防再次牙龈出血。

  • 标签: 牙龈出血 碘酊棉球填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病人尿道口常规碘伏消毒与清洁水擦洗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密闭引流系统、防反流尿袋和Foley氏硅胶尿管,均不进行膀胱冲洗。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0.05%碘伏擦洗,2次/d;实验组使用清洁水进行擦洗,2次/d。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皮肤过敏进行记录。结果两组在留置尿管第3、7、14天无症状菌尿和UT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方法在各时间段发生皮肤过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使用清洁水擦洗不但能保持尿道口周围的清洁,而且不会刺激皮肤,病人感觉舒适且降低了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尿道护理
  • 简介:自有书契以来一代一代出现的书迹,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形成了我们古老的书法传统。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不断变化发展的具体的字体,而且也为后来者留下了利用物质材料进行书写的技法经验,这都是宝贵的传统

  • 标签: 书法技法 传统精神 技法传统
  • 简介:2017年对男子网坛甚至整个网球运动员说注定是里程碑的一年。因为自1877年温菲尔德上校制订现代网球规则以来,这项运动首次“小范围”以全新的面貌示人,过去数年来无休止关于网球新规则的讨论告一段落,颠覆传统的先锋实验在米兰的新生代球员年终总决赛上变为了现实,这次变革给网球从业者带来的冲击和思考是如此强烈和深刻,简直无法回避。

  • 标签: 传统 网球运动员 新生代 从业者 球员
  • 简介:摘要每个拥有建筑文化的民族都会发展他们钟爱的形式元素,这些形式就如同他们的语言、服饰和民间传统一样拥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文从两个时期来论述传统的利用解放前早先传统的延续和解放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性、传统和可识别性。

  • 标签: 传统的延续 可识别性 现代主义
  • 简介:摘要我们结合当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内容的理解,及围绕学校培养“德行美、智慧美、才艺美、健体美”的四美房小少年这一培养目标,构建开发了基于传统文化的“芯子”课程,旨在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 标签: 艺术传承核心素养美育教育
  • 简介: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清末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却走向了消亡。这终究是一大历史遗憾。书院何以消亡?从其自身方面来探寻。办学方向未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未能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未能与社会进步及其人才培养的需要相吻合,教学形式未能与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契合,学术研究未能与科学发展的世界潮流和近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一致,地理位置未能与外界开放的近代社会环境相交流,是书院消亡的内在深层原因。

  • 标签: 古代教育 书院 办学方向 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形式
  • 简介: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高质量的班主任管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高质量的班主任教育还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班主任管理至关重要,现阶段小学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管理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到科学管理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小学教育 班级管理 科学 有效
  • 简介:空间还是题。画传观、造型、色彩.无论对中国绘画研究西方绘画研究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问本文试以中西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山水统以及西方绘画传统的空间观、造型色彩观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探究二者的不同,进而在中西融合的全球化社会语境下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西比较 传统 空间 造型 色彩
  • 简介:摘要为了让诗词之风吹得更猛,坚持得更长久,让诗词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绽放、传播,我借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播放之春风,激起了孩子们心中学习的热潮。古诗词不分场合地游走于我们的唇齿之间,增添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情趣和品位。

  • 标签: 传统文化古诗词兴趣魅力
  • 简介:李玫《中国民间小戏史论》有三个主要特色。第一,文献分疏中自动呈现民间小戏史。第二,考镜源流,弄清每一个经典小戏作品的演变脉络。第三,论述精当,卓见迭出。从研究方法看,李玫重视实证研究,总是把术语放到文献中,放到具体语境中分疏,毫不含糊。从现代学术进程看,李玫将"非文人创作"作为重要标准取舍民间小戏,无论从研究视野上看还是从著述的态度上看,都意味着她真正进入了戏曲文学研究的"小传统",为真正的"非文人创作"的民间文学写入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充分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民间小戏 戏曲史 小传统
  • 简介:摘要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在迭代,壮族传统民居的内部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对壮族民居进行保护及更新,使得其在不失去去民族特征符号的前提之下,仍能被当下的人们所接纳,论文就这个问题专门对传统壮族民居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 标签: 边境 壮族民居 传统建筑 技术更新
  • 简介:春节又叫过年,每逢临近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购买年货,打扫家等等,这都是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一到除夕,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火红火红的春联,挂上了鲜红色的灯笼。我们一家人穿上新年衣服,去了爷爷家。大人在准备年夜饭,我和妹妹在一起玩耍。年夜饭真丰富,我们一边吃饭,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午夜十二点,零点钟声响起,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我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

  • 标签: 传统节日 春节联欢晚会 中国 年夜饭
  • 简介: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蕴含了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为我们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如果学校能够与时俱进,在欢庆佳节时通过"三补",让学生爱上传统节日文化,就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 标签: 传统节日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 洋节 围炉夜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简介:传统曲牌,是一种中国戏曲特有的传统音乐模版。曲牌的创编,就是一种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很难合理创编传统曲牌。

  • 标签: 曲牌 模版 演唱
  • 简介:传统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中,主要采用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模式。演绎论证模式包含直言三段论论证模式、选言三段论论证模式和假言三段论论证模式。归纳论证模式包含类比论证模式、枚举论证模式、因果论证模式和统计论证模式。新闻演绎论证模式可借助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新闻归纳论证模式可通过新闻置信度进行评估。对新闻论证两种形式化模式的刻画,可以为新闻报道和评论建构论证形式模板。这有利于解决新时期新闻报道和评论中演绎论证无效、新闻可靠性弱以及新闻置信度低等问题,从而为我国新闻论证理论提供有益的理论范式。

  • 标签: 演绎论证模式 归纳论证模式 有效性 新闻可靠性 新闻置信度
  • 简介:第6期的《中华儿女》刊登对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的专访文章。冯骥才表示,在2011年前的10年里,中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从2012年到现在经过4次审批,把中国几百万个村落全部过一遍筛子.选出最有代表性、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遗存的村落4153个,进入传统村落名录。冯骥才说,选出来后,我们迎头碰上两个问题:一个是空巢化。一个是过分旅游化。

  • 标签: 传统村落 困境 围城 中国文联 《中华儿女》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