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前言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之后,两宋间产生了大量诗话著作。郭绍虞氏《宋诗话考》(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的著录多达一百三十九种,但除了诗话的辑本和近乎诗歌选集者外,大多篇幅寥寥。而其中南宋葛立方(?-1164)的《韵语阳秋》二十卷,尽管也有与其他诗话重复的内容,但并不是只抄录已有诗话,而是发表撰者自己的意见;且在此类诗话中,堪称规模最大者。葛立方在《跋》中自述撰写这一大部头诗话的意图道:凡诗人句义当否,若论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辄私断臆处而归以之正;若背理伤道者,皆为

  • 标签: 韵语阳秋 葛立方 《六一诗话》 宋诗话考 诗歌选集 尊经阁
  • 简介:<正>《搜神记》原本三十卷,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所撰。对此,《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皆有著录。唯《宋史·艺文志》载为十卷,且云“不知作者”,可见该书在宋代已经散佚。今本《搜神记》二十卷,为明人胡应麟据《法苑珠林》、《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初学记》及《北堂书抄》诸书所辑。《四库提要》作者疑此书“即诸书所引,缀合残文,傅以他说”而成。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则称它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 标签: 艺文志 四库提要 艺文类聚 新唐书 史学家 太平御览
  • 简介:《南唐书》有胡恢、马令、陆游三家,胡书现已很难见到,仅马、陆二书存世。今就胡恢《南唐书》的流传踪迹作了相关的考证,并对马、陆二书现存版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希望能对南唐史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南唐书 胡恢 马令 陆游
  • 简介:<正>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汉代简牍,阜阳汉简整理组从中整理出一百七十余条《诗经》残简,其中有今本《诗经》《国风》中的六十五首,《小雅》中《鹿鸣》、《伐木》等四首。由于简片破碎严重,所见各诗仅存残句,有的则仅存篇名。尽管如此,它也使我们窥到了迄今为止,《诗经》最古的本子的一些原貌。阜阳汉简整理组的胡平生、韩自强两位同志将阜阳汉简《诗经》与今本《诗经》及今已亡佚的鲁、齐、韩三象《诗》做了比勘,认为它不属于鲁、齐、韩、毛中任何一家《诗》的传本,“是否与《元王诗》有关也无从考证”,因此“只好推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李学勤先生在《马王堆帛书与楚文化的流传》一文中曾推测阜阳汉简《诗经》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古代文献最初成书或抄写的年代虽然距今已很久远,但是由于不同时代使用的文字形体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时代而不同地域的人在用字习惯上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我国古代又存在着避讳这一独有的历史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其最初成书或抄写的时代印迹。根据这些印迹,我们就有可能判定一部古代文献成书或抄写的时代。阜阳汉简《诗经》当然也不例外。

  • 标签: 汉简 阜阳 今本《诗经》 残简 传本 楚国
  • 简介:<正>"庄蹻王滇"传说为西南民族史中之不可回避者,古往今来,讨论之繁,观点之多,至今未得定论①。余学西南古史亦曾多次涉及,而看法数变,莫衷一是。仔细反思,在于不明此故事之流传演变轨迹。于是牵扯于各学者之讨论,混淆于各时代之记载,思考愈多,愈至

  • 标签: 演变轨迹 民族史 《华阳国志》 黔中郡 常璩 太史公
  • 简介:摘要:现在随着时代的改革和发展,生物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在不断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研究通过学生参与制作发酵食品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发酵食品文化。

  • 标签: 初中生物学 发酵食品 兴趣
  • 简介:文章就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宋以后之流传本作比较研究。首先介绍敦煌卷子的残存情况,在此基础上就敦煌残卷的避讳实际,推断《庄子》称经当在唐初,借以驳正通常认为是玄宗时期的说法。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将敦煌残卷与宋本对勘,举例说明残卷优于宋本,今通行本《庄子》文字上的扞格不通、费解处,多起源于宋本之误。以此证明敦煌残卷《南华真经》有较高之较勘价值。本文部分内容曾在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引起注意。

  • 标签: 敦煌残卷 《南华真经》 通行本 比较研究
  • 简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主持、中国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的一项旨在“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由文化部、财政部部长担任工程规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并由众多古籍版本专家组成编纂出版委员会。该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启动,以“系统性、权威性、高质量、高品位”为指导思想,拟将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

  • 标签: 《中华再造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传本 财政部部长 集部 文化工程
  • 简介:本文选择了南宋书法史上的重要书学论著——宋高宗赵构《翰墨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自《四库提要》以来至目前学术界对传世《翰墨志》一卷仍存在着重大讹误的阐述展开考辨,以期能对南宋书法史研究和《翰墨志》一卷的点校工作有所帮助。本文依据传世南宋威淳刊本及其他若干史料作出考证,提出:(一)传世赵构《翰墨志》一卷系完本,《四库提要》以其为“殆经明人删节,已非完书”之论非也;(二)《翰墨志》一卷所辑集的是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逊位退处德寿官以后陆续所撰写的论书言语,乾道九年(1173)是其辑成时间的最大上限。淳熙七年(1180)五月则是辑成时问的最大下限;(三)由《翰墨志》一卷的所有传本除却个别字明显是在传抄、重排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和异体字现象外,它们在总的内容上并没有出现大出入这一现象可知,其最初是以赵构书迹摹刻于石的,内容当一如《百川学海》中的“宋威淳本”。同时,为能进一步阐明赵构的书学思想,本文又兼及未见传本《翰墨志》著录而见诸其他文献著录的若干赵构早期论书语录的钩稽,以期对书学文献有所补益。

  • 标签: 赵构 南宋 讹误 史料 点校 宋高宗
  • 简介:《人民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报道,在宣传本位的报道思想指导下,形成单一成就叙事主题。党报应尊重事实和读者,依据报道对象的性质,合理使用硬性宣传和软性宣传两种宣传方式,在寻求权威性、指导性与贴近性、可读性的有机融合的同时,注重贯彻平衡报道理念,既宣传成就又正视取得成就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不足。

  • 标签: 宣传本位 硬性宣传 软性宣传 成就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