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谷氨受体5亚型(mGluR5)在牙髓各部位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正畸或其他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或第三磨牙5例,制成一系列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牙髓各部位mGluR5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mGluR5在牙髓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正常牙髓从冠部、颈部到根部牙髓成牙本质细胞中mGluR5表达均呈阳性,且由冠部、颈部到根部mGluR5表达强度依次降低。结论mGluR5在牙髓疼痛传递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 牙髓 成牙本质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为止,关于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谷氨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递质之一,是初级痛觉传入的主要神经递质。它能够与谷氨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代谢谷氨受体5参与疼痛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疼痛 谷氨酸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 简介:摘要谷氨(Glutamate,G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兴奋神经递质之一,mGluRs属于G蛋白耦联的受体,被配体激活后,通过G蛋白与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发挥作用。mGluR5在早期脑发育,促神经发生和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mGluR5参与很多不同的信号通路,影响多路系统的功能,从而调节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标签: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5分布 脑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代谢谷氨受体5(mGluR5)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2月收治的1例抗mGluR5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3例单一抗mGluR5脑炎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13/14)、认知障碍(11/14)、睡眠障碍(9/14)、癫痫发作(8/14)、意识水平下降(6/14)及运动障碍(4/14)。4例患者头部MRI异常,包括T2像上右侧颞叶内侧高信号、双侧脑桥上部高信号,FLAIR像上双侧顶枕叶后部皮质高信号及T2/FLAIR像上双侧额叶、右侧枕叶/小脑高信号。6例患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和抗肿瘤治疗。14例患者中共有3例复发,使用免疫疗法后症状仍有显著改善。除1例患者院内死亡外,末次随访时(中位时间20个月),6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结论抗mGluR5脑炎症状不局限于边缘系统,存在复发可能,免疫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多合并霍奇金淋巴瘤。

  • 标签: 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抗代谢谷氨受体5(mGluR5)脑炎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暂无亚洲病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51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障碍、癫痫及脑神经(Ⅶ)损害,视频脑电图检查可见δ刷、双侧颞区尖波及尖慢波,脑脊液及血清抗mGluR5抗体IgG阳性。患者先后接受了一线(激素、丙种球蛋白)及二线(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但最终死于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及心跳骤停。

  • 标签: 脑炎 自身免疫 边缘叶脑炎 受体,谷氨酸 δ刷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组织底物实验及实验室内部基于细胞底物实验的抗代谢谷氨受体1抗体联合检测方法,对既往病因不明的1例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脑炎病例进行筛查并最终确诊,总结分析其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20年1月9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派驻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以急性头晕伴行走不稳起病,继而出现头部晃动、反复言语、计算力下降的中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首先对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常规神经抗体检测。再通过该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分别孵育大鼠海马、小脑以及转染抗代谢谷氨受体1质粒的人胚肾293细胞,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额外抗体筛查。结合文献对代谢谷氨受体1的生理功能及抗代谢谷氨受体1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经常规商品化试剂盒筛查,该患者神经抗体呈阴性,但基于组织底物实验显示其血清及脑脊液结合大鼠脑片均出现“神经毡”样染色,其中小脑浦肯野细胞出现了“美杜莎头”样特征染色。后续结合患者的特征头部晃动症状,通过实验室内部基于细胞底物实验明确其存在抗代谢谷氨受体1抗体,进而诊断为抗代谢谷氨受体1抗体相关脑炎。1年后随访,患者经过皮质类固醇激素、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血清抗体滴度大幅度下降伴脑脊液抗体转阴,症状虽有所缓解,但仍留有较严重小脑萎缩及共济失调。结论抗代谢谷氨受体1抗体可导致急性脑炎。小脑共济失调及头部晃动是其特征临床表现。本病对免疫治疗反应有限,可能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 标签: 受体,谷氨酸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 脑炎 小脑共济失调
  • 简介:谷氨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缺血或低氧时,谷氨过量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称为“兴奋毒”。本文从谷氨的正常代谢谷氨受体亚型、低氧或缺血时谷氨过度释放的可能机制、兴奋毒可能的分子机制、如何预防噪声耳聋及其应用前景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谷氨的相关研究的进展。

  • 标签: 谷氨酸 兴奋毒 噪声性耳聋 谷氨酸受体 缺氧 缺血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的既往研究中关于Homer1蛋白和Ⅰ组代谢谷氨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s)在疼痛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相对明确,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在突触后膜中Homer1蛋白和Ⅰ组mGluRs可以相互作用并对疼痛信号转导和疼痛维持有重要影响,Homer1蛋白可能是其中的关键靶点。Homer1b/c作为重要的突触后致密物在突触可塑性调节和突触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Homer1蛋白特殊的果蝇激活蛋白/血管舒张刺激磷酸蛋白同源结构域1(enabled protein of drosophila/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homology, EVH1)和螺旋卷曲(coiled-coil, C-C)结构在脊髓突触后膜通过与不同突触后蛋白结合产生NP作用,mGluRs在神经损伤模型的潜在作用机制中与上述作用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Homer1蛋白 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 简介: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延长了康复治愈的时间,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抗抑郁的精神药物为主。但是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以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利用率为目标。这些抗抑郁药的效果不超过60%~65%,并需要2~4周才能发挥其疗效,近年的研究发现“谷氨及其受体”也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卒中后抑郁与谷氨及其受体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谷氨酸 抑郁 卒中后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摘要在生产实践中,谷氨保藏及分纯应用是工艺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谷氨菌种的优劣与发酵产酸有着密切的关系。菌种经多次移接,会发生部分衰退,而使谷氨产酸逐渐下降。为了使已经衰退的菌种和还未表现出衰退的菌种,稳定原有性能,技术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菌种分纯工作。基于此,下文简要介绍了谷氨菌种保藏及分纯应用。

  • 标签: 谷氨酸 菌种 保藏 分纯
  • 简介:目的研究传入神经物质-谷氨在小鼠耳蜗Corti器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简洁而又成功地在光镜下对小鼠游离耳蜗Corti器中谷氨进行定位。结果显示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染色阳性,染色颗粒细而均匀。克服了谷氨神经递质用传统常规前包埋染色技术电镜下不能显示的缺点。结论证实谷氨是毛细胞的传入神经递质。

  • 标签: 谷氨酸 免疫组化技术 耳蜗游离Corti器
  • 作者: 魏彬萌1 2 3 4 王健1 2 3 4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2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2年第3期
  • 机构: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3.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
  • 简介:摘要:γ-聚谷氨是一种绿色环保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保水性和生物可降解。作为增稠剂、保湿剂、药物载体、肥料增效剂等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农业生产和环保等众多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论述了γ-聚谷氨的应用方向,并对γ-聚谷氨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γ-聚谷氨酸 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癫痫(AE)是一类由自身抗体或免疫细胞介导的癫痫,其发病机制主要为AE相关的自身免疫抗体作用于神经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抗原,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紊乱,从而引起癫痫发作。谷氨受体3B亚单位抗体(GluR3B Ab's)是一种与AE发作相关的抗神经元自身抗体,其与神经元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上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的GluR3B亚基结合,增加细胞内Ca2+含量导致Ca2+超载,诱发能量代谢紊乱,产生有毒代谢物质损伤神经元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促使癫痫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围绕GluR3B Ab's参与AE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谷氨酸受体3B亚单位抗体 神经元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猴脑缺血后行局部选择深低温顺行脑灌注对谷氨(glutamicacid,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深低温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深低温灌注,n=5);空白对照组(仅阻断双侧颈总动脉,n=3)。建立猴脑选择局部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自缺血前30min开始利用微透析技术持续采集脑细胞外液,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行顺行低温灌注,降脑温至18℃,维持6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法测定谷氨、γ-氨基丁酸浓度。结果谷氨在常温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迅速升高(P<0.05),行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脑缺血时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供复温过程较冷灌注时谷氨无明显变化。γ-氨基丁酸在常温脑缺血、低温冷灌注及恢复血供复温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仅在低温冷灌注初期稍下降,随着冷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灌注前水平(P>0.05)。讨论Glu表达下降、GABA表达变化不明显,提示脑脑缺血后选择深低温灌注过程中主要通过降低Glu表达,减低了Glu的“兴奋”毒性,提高了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是脑缺血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 标签: 谷氨酸 &gamma -氨基丁酸 恒河猴 选择性深低温 脑缺血
  • 简介: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的营养。一般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营养特性,将它们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过去人们对必需氨基酸研究较多,而对非必需氨基酸研究较少,随着氨基酸营养研究的深入,非必需氨基酸的生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

  • 标签: 动物营养 氨基酸营养 谷氨酰胺 谷氨酸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谷氨能系统障碍可能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外周血小板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再生及重塑障碍两方面阐述谷氨能系统障碍在PSD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抑郁 谷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激活脊髓代谢谷氨受体4(mGluR4)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与抑制G蛋白α(Gαi)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 g,取鞘内置管术成功的大鼠4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假手术+mGluR4正变构调节剂VU0155041组(Sham+V组,n=8)、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8)和神经病理性痛+VU0155041组(NP+V组,n=17)。采用脊神经根结扎(SNL)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SNL后7天,Sham+V组和NP+V组鞘内注射VU0155041 500 nmol,10 μl,2次/d,连续7 d;Sham组和N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SNL前、SNL后7天、每次鞘内注射前后30 min、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测定50%缩足反应阈(PWT)。NP+V组于SNL前、SNL后7天和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mGluR4、Gαi1、Gαi2、Gαi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和NP+V组SNL后7天和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PWT降低(P<0.05);与NP组比较,NP+V组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PWT升高(P<0.05)。与SNL后7天时比较,NP+V组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PWT升高(P<0.05),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比较,NP+V组每次鞘内给药后PWT均升高(P<0.01)。与SNL前比较,NP+V组SNL后7天脊髓mGluR4和Gαi3表达下调(P<0.05);与SNL后7天时比较,NP+V组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脊髓mGluR4和Gαi3表达上调(P<0.05)。结论持续激活脊髓mGluR4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已形成的痛觉过敏,机制可能与Gαi3有关。

  • 标签: 受体,谷氨酸 神经痛 脊髓 Gα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损伤组(I/R组)和三氧预处理组(Ozone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均常规喂养,Ozone组给予腹腔注射80 mg/L三氧水(剂量为0.01 mL/g)预处理,Sham组和I/R组分别输注等体积0.9%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注射5 d。之后I/R组与Ozone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Sham组只分离不结扎动脉。缺血2 h后,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再灌注24 h后,测定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麻醉大鼠取脑组织,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的脑梗死情况,计算脑梗死体积占比;另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脑缺血半暗带区代谢谷氨受体5(mGluR5)和离子型谷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亚基GluA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NDS评分、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升高〔NDS评分(分):2.63±0.52比0,mNSS评分(分):9.63±1.19比1.13±0.64,脑梗死体积占比:(41.25±2.93)%比0%,均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mGluR5和GluA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mGluR5蛋白(mGluR5/β-actin):0.44±0.14比1.00±0.10,GluA2蛋白(GluA2/β-actin):0.23±0.08比1.00±0.25,均P<0.05;与I/R组相比,Ozone组大鼠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明显降低〔mNSS评分(分):7.00±1.20比9.63±1.19,脑梗死体积占比:(27.23±6.21)%比(41.25±2.93)%,均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mGluR5和GluA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GluR5蛋白(mGluR5/β-actin):0.81±0.10比0.44±0.14,GluA2蛋白(GluA2/β-actin):0.76±0.13比0.23±0.08,均P<0.05。结论三氧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脑缺血半暗带区GluR5和GluA2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 标签: 三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谷氨酸
  • 简介:摘要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长期使用左旋多巴而诱导的异动症(LID)显著影响着左旋多巴的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的应对方案效果也均不甚理想,其原因与LID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谷氨能系统与多巴胺能系统紧密关联,谷氨受体在LID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代谢谷氨受体(mGluR)4、mGluR5以及部分离子型谷氨受体(iGluRs)在LID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药物研究中更是关注热点。笔者现对各类谷氨受体在LID中的变化、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D患者中LID的诊治和机制阐明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谷氨酸受体 左旋多巴 异动症 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