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脏是人体各类恶性肿瘤易于发生转移的部位,而星状细胞(HSC)在肿瘤转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HSC能够促进和构成肿瘤细胞转移的微环境,肿瘤细胞又诱导HSC活化,活化的HSC又反作用于肿瘤细胞促其生长,两者双向作用呈现级联扩大效应,最终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及生长。

  • 标签: 肝脏 肿瘤 肝转移 肝星状细胞 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原位种植XV2肿瘤模型,并经射频消融治疗(RFA),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荷瘤兔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建立28只VX2细胞肝癌兔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和射频消融组(18只),在射频消融术1周、2周、4周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两组荷瘤兔在不同时段,其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技术在用于肝脏肿瘤治疗时,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对于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荷瘤兔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 细胞免疫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9例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患者,对其临床诊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患者随访5.0~51.0个月,1例患者穿刺活检未进一步治疗,出院后6个月因肾脏肿瘤破裂死亡,另8例手术切除患者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PEComa以女性多发,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伴腹痛、腹胀不适、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PEComa常单发,以右叶多见。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CT平扫肿瘤呈均匀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PEComa以手术切除为主,良性首选手术治疗且预后良好,恶性需综合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胆管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增强CT扫描对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60例均为单发病灶,叶萎缩25例,局部包膜回缩11例,伴内胆管扩张12例,内胆管结石5例,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4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肿瘤外周部分呈轻度、较薄、不完全的环状增强或不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向心性逐渐增强,呈“延迟强化”,病灶内部呈片状、网格状或线状强化。结论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增强特征性表现为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病灶内部的片状、网格状或线状强化,能与大多数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螺旋 CT动态增强 肝内肿瘤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小鼠肿瘤细胞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阐述褪黑素发挥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方法:构建H22肝癌模型小鼠30只,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0mg/kg褪黑素组、20mg/kg褪黑素组。将小鼠肿瘤组织制备成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切片。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平均百分比,以该切片阳性细胞百分比为基础进行计分。通过蛋白印迹试验对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的绿色荧光,记录图像,分析计数LC3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例,反映细胞发生自噬的程度。结果:MLT处理的动物其自噬形态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随机成像后MLT处理组自噬液泡总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经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LC3亮点有所增强。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在H22荷瘤小鼠中诱导自噬,褪黑素能够诱导自噬过程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且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中的Akt/mTOR信号通路。

  • 标签: 褪黑素 细胞自噬 细胞信号转导 自噬因子 肿瘤细胞
  • 简介:广州空军司令部医院二楼肝硬化康复中心是集科研、临床于一体的全国六大知名肝病专业防治机构,是国家“九五”科研成果先进单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黎耀蔚医生带领的专家组,采用功效独特的野生草药——软草为主药配制而成的“复方软草丸”、“八宝消臌丸”系列中草药制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腹水、胸水、脂肪

  • 标签: 软肝草 肝硬化 肝肿瘤 良药 中草药制剂 康复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GX-221对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膀胱癌T24与5637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T24及5637细胞分为PBS对照组、5和10 μmol/L TGX-221实验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TGX-22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同时检测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GX-221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验TGX-221干预对膀胱肿瘤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法探寻干预后膀胱肿瘤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相关通路蛋白变化情况,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GX-221处理24 h后,5637、T24细胞株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30 μmol/L,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66.81±4.12)%、(83.41±5.06)%比(100.00±5.65)%(5637细胞);(78.71±5.75)%、(89.34±4.75)%比(100.00±4.50)%(T24细胞)],实验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34.10±3.29)%、(68.74±6.32)%比(100.00±1.52)%(5637细胞);(69.78±6.06)%、(86.03±4.98)%比(100.00±6.55)%(T24细胞)],实验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18.44±5.17)个、(30.89±3.76)个比(51.22±4.84)个(5637细胞);(50.33±6.26)个、(75.72±5.72)个比(101.11±8.91)个(T24细胞)],细胞周期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周期大量停滞于G0及G1期[(72.40±2.22)%、(60.96±1.95)%比(45.00±3.15)%(5637细胞);(65.88±3.05)%、(53.61±3.17)%比(43.61±1.26)%(T24细胞)],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5.07±1.27)%、(9.93±0.97)%比(5.77±0.61)%(5637细胞);(16.13±0.91)%、(11.06±1.19)%比(7.91±0.65)%(T24细胞)],蛋白印迹实验中,实验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波形蛋白(Viment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N-钙黏蛋白(N-cadherin)等蛋白含量明显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含明显上调。结论TGX-221可以抑制膀胱癌5637与T24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抑制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其抑制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机制与蛋白激酶B(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是在人体内发挥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因为血脑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药物对颅内肿瘤的治疗,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中产生相互作用,结合这一作用机理采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能够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探索新的路径。本文综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希望通过本文总结能够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肿瘤疾病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肿瘤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恶性肿瘤源性异种移植(PDX)模型,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原代肿瘤和PDX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通过手术收集新鲜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BALB/c-nu小鼠皮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信息与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性,并比较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从63例恶性肿瘤样本中成功构建出33例PDX模型,整体成瘤率达到52.4%(33/63),其中原发性肝癌成瘤率为46.3%(25/54),转移癌成瘤率为88.9%(8/9)。影响成瘤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P<0.05)。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组织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恶性肿瘤PDX模型,且成瘤率较高,并能保持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 标签: 肝肿瘤 人源性异种移植 成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BRD4)促进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机制及靶向抑制效应。方法收集未经化疗的45例HB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将未经化疗的45例具有特征性肿瘤细胞的组织石蜡标本作为HB组;在45例石蜡标本中有30例组织边缘可见瘤旁组织小叶结构正常、可见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的组织,该30例作为瘤旁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BRD4的表达水平,并对BRD4的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B细胞株HepG2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epG2细胞)、空载组(转染Si-NC的HepG2细胞)以及Si-BRD4敲低组(转染Si-BRD4的HepG2细胞)的BRD4表达水平,检测Yes相关蛋白1 (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G2对照组和Si-BRD4敲低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使用JQ1、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JQ1联合VCR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后,通过CCK-8法、EDU-555细胞增殖试剂盒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及凋亡率。将使用30 nmol/L JQ1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组,将使用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VCR组,将使用30 nmol/L JQ1和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联合VCR组。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RD4在HB细胞核阳性率为97.8%(44/45),瘤旁肝细胞核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分期,Ⅰ~Ⅱ期低表达8例,高表达4例,Ⅲ~Ⅳ期低表达3例,高表达30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的COG分期有关(P<0.001)。低表达患儿无转移发生,高表达患儿转移11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P=0.042)。③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AP1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也显示YAP1和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显著下降。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48 h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在Si-BRD4敲低组明显低于HepG2对照组,0.423±0.015比0.532±0.026,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P= 0.007)。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RNA敲低BRD4处理48 h后,Si-BRD4敲低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为(24.58±3.95)%,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的(6.46±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3,P=0.002)。⑤CCK-8检测结果显示JQ1组、VCR组和JQ1联合VCR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HepG2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364±0.020、0.383±0.014、0.269±0.019和0.943±0.014,和HepG2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JQ1联合VCR组细胞的活力低于JQ1组和VCR组,分别为0.269±0.019、0.364±0.020、0.383±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4)和(t= 8.26,P=0.002)。EDU检测结果显示运用JQ1、VCR及JQ1联合VCR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增殖,提升了细胞凋亡率,JQ1联合VC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更明显。TUNEL染色结果显示JQ1联合VCR用药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使用JQ1和VCR。结论BRD4在HB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COG分期及转移相关,可通过YAP1、c-Myc发挥促肿瘤作用,JQ1联合VCR用药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使用JQ1和VCR。

  • 标签: 肝肿瘤 肝母细胞瘤 溴结构域蛋白4 Yes相关蛋白1 JQ1 长春新碱
  • 简介:尾状叶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一直是外科手术难点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新,外科医师开展了大量的尾状叶切除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追求尾状叶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减小手术创伤和保证患者术后恢复为目的的精准切除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行了1例尾状叶巨大肿瘤切除手术。该手术遵循精准切除的理念和技术,既达到了最小创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使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精准肝切除 肝尾状叶 手术径路
  • 简介: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在表型和形态功能上呈现多样性,部分肿瘤细胞表面同时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标记.表明脑肿瘤可能起源于一种多潜能干细胞。作为脑肿瘤的可能起源细胞,脑肿瘤细胞(BTSC)的产生与神经干细胞(NSC)关系密切。本文对BTSC的体内外实验结果、可能产生机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着重讨论BTSC的进一步纯化、分离及其形成肿瘤的分子机理等。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并记录患者腹部体征。根据手术情况术后第l天拔除胃管。

  • 标签: 肝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核受体LXRs激动剂T0901317表皮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0901317(1.0、10.0、20.0μmol/L)作用SCL-1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核受体激动剂对SCL-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核受体激动剂对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CNA、p21、p27、CCND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0901317可明显抑制SCL-1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核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细胞株后,SCL-1细胞的G1期百分率上升,而S期、G2期百分率下降;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导致细胞周期因子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而其他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核受体LXRs激动剂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调节负性因子p21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静息甚至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鳞状细胞 SCL-1细胞 LXRs P21 G1期阻滞
  • 简介:肝癌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手术时常规第一门阻断切除,肝功能损害重,我院1994~1998年采用半血流阻断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转移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肿瘤36例,左肿瘤22例.合并肝硬变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23例.

  • 标签: 肝肿瘤 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癌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的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TME)关系密切。目前已知多种因素会改变TME影响肿瘤发展,然而TME的改变也离不开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调节TME是抗肿瘤治疗的关键,因此了解肿瘤细胞对TME的影响十分重要。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