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是临床棘手问题,预后具有不确定性。目前难治性黄斑裂孔尚无统一定义,通常将病程长、孔径大、初次手术失败等的黄斑裂孔统称为难治性黄斑裂孔。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或采用自体组织填塞可使部分难治性黄斑裂孔闭合。羊膜是一种具有较强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的膜状组织,以往广泛用于治疗眼表疾病,近年也尝试应用于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在改善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视功能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本文汇集国内外研究文献,重点总结羊膜在难治性黄斑裂孔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羊膜 生物相容性材料 治疗结果
  • 简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amnioticmesenchymalstemcells,hAMSCs)因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且产量丰富,增殖能力较强,免疫原性低,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等特点,已经成为组织工程学及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将其作为替代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hA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分化潜能、致瘤性及临床前研究等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临床前研究 干细胞
  • 简介:羊膜具有很多神经生物学特性,对人体抗原性极低,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异体移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我们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羊膜在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人羊膜 移植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对55例(55眼)患者采用人羊膜移植联合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1周羊膜植片周围结膜上皮开始覆盖羊膜表面,4周后结膜上皮完全覆盖羊膜移植片,在随访期内,1例病人术后术眼有轻度异物感,有1例病人局部组织增生肥厚伴睑球黏连.所有病例术后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复发.结论:羊膜移植可提高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人羊膜 移植 复发性翼状胬肉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皮肤创面修复中采取羊膜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皮肤创面患者中抽选8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人羊膜贴敷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碘尔康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640,P=0.000;同时,实验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8.847、70.571,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皮肤创面修复中采取羊膜治疗安全性高,能够让创面更快的愈合,创面感染的概率也相对比较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羊膜 皮肤创面修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并进行研究。方法冲洗出废弃羊膜,钝性法分离后,提取含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流式检测鉴定同源性及表面纯度后用DMEM诱导分化使用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的全面观察。结果羊膜可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壁生长,体外增殖和传代的周期短且稳定。具有与BMSCs相似的表面标志,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培养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作为组织工程学和细胞代替治疗的良好种细胞。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超微结构 观察研究
  • 简介:<正>干细胞(stemcells)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在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干细胞的来源、体外维持干性的能力、免疫反应及其致瘤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羊膜上皮细胞(humanamnioticepithelialcells,hAECs)是一种不为人熟悉的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在特定环境中可诱导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目前已广泛应用于

  • 标签: 羊膜上皮 再生医学研究 诱导分化 细胞因子 自我复制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眼烧伤等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计12例入组对象,均为本院接受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眼表疾病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羊膜位于胎盘最内层,是厚度在20 ~ 500 μm之间的半透明膜,具有较高的细胞外基本成分,被认为是天然载体中的最佳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羊膜支撑材料作为细胞支撑物具有许多优点,如细胞的三维结构培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收和无毒性反应等,这些都被广泛用于修复各种部位的损伤,如角膜移植、皮肤缺损、损伤后的修复羊膜支架是一种物理、化学和酶消化系统,它破坏细胞膜与细胞之间的化学联系,释放细胞内的物质以生产含有活性物质的细胞外生物材料。羊膜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免疫力低等特点,具有调节细胞功能、胶原蛋白等多种因素。提供适合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人们越来越重视将羊膜外基质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生物材料。

  • 标签: 人脱细胞羊膜 生物医学 应用
  • 简介: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有些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治疗方法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等,存在难以推广和效果欠佳等问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16例较难治愈的角膜溃疡且溃疡较浅的患者采取羊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16眼),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33岁,右眼9例,左眼7例。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5例,病毒性角膜溃疡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视力为眼前指数~0.2。眼部检查见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直径在6mm以下,炎症浸润限于角膜基质层,前房无积脓,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未见明显好转。1.2羊膜的制备与保存:羊膜取自健康孕妇剖宫产的胎盘,在无菌条件下从绒毛膜上撕下羊膜,冲洗干净后剪成2cm×2cm的小片,用400U/ml的庆大霉素冲洗,浸入90%的甘油脱水24h后转入另一甘油瓶中置4℃冰箱备用。1.3手术方法:行球后麻醉,用显微手术镊及棉签对溃疡清创,将溃疡边缘粘附不牢的上皮一同去除到周围健康组织区。将处理过的羊膜再加以修剪,使其大小与...

  • 标签: 治疗角膜溃疡 移植治疗 羊膜移植
  • 简介:摘要钙化防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因皮肤缺血坏死和感染导致剧痛,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发生在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又称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微血管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和微血栓形成。本文创新性运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多学科再生治疗1例34岁尿毒症女性患者,其臀部、双下肢广泛进行性溃疡,伴剧痛和恶臭分泌物,皮肤病理符合钙化防御病。患者因常规治疗无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行hAMSCs抢救性治疗,包括静脉和局部肌内注射、创面外敷hAMSCs培养上清液。患者的皮肤和软组织再生,血生化、炎症、矿物质和骨代谢指标、免疫功能紊乱好转。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治疗前为10分、治疗15个月为0分;Bates-Jensen伤口评价量表治疗前为65分、治疗15个月为13分;伤口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治疗前为68分、治疗15个月为0分。hAMSCs治疗CU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钙化、促进新生血管和皮肤软组织再生修复、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有关。

  • 标签: 羊膜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功能不全 钙化防御病 再生医学
  • 简介:背景:羊膜上皮细胞具有无致瘤性、来源丰富、容易获取、免疫原性低、无医学伦理限制等优点,很多优势是胚胎干细胞和诸多成体干细胞所不具备的,有望成为今后临床移植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目的:观察并研究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5,6-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succinimidylester,CFSE)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定位修复情况。方法:使用酶消化法从羊膜中分离得到羊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羊膜上皮细胞的鉴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损伤。将用CFSE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肝损伤小鼠体内,细胞移植后7d后检测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30d后检测肝功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角蛋白19;③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归巢到受损肝脏;④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后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组织病理学改变都有明显修复作用;⑤结果证实,羊膜上皮细胞可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为细胞定位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修复情况提供实验数据。

  • 标签: 人羊膜上皮细胞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定位修复 CFSE 谷草转氨酶
  • 简介:摘要羊膜腔感染是产科常见疾病,与多种母儿疾病相关,一旦确诊需尽快终止妊娠。及时诊断和治疗羊膜腔感染有助于降低减少新生儿和产妇并发症。本文就羊膜腔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羊膜腔感染 诊断标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回顾患有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她的感染途径等,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结论根据不同的发病时期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Ⅰ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观察Ⅱ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观察其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观察组患者的羊膜溶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在复发率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观察Ⅱ组更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Ⅰ组患者羊膜溶解稍慢,有轻微异物感。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或者保存羊膜移植治疗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且术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发生,但保存羊膜溶解吸收相对较快,异物感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生物羊膜 保存羊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6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治疗翼状胬肉有独特疗效,治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羊膜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