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500例孕产妇支原体感染患病率及临床表现,并评估部分药物对支原体的敏感性,以提供对孕产妇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方法:收集孕产妇年龄、孕周数据,采用生殖道分泌物样本进行支原体检测。使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处理数据。结果:25-35岁孕产妇支原体感染最高(40%),孕周增加与患病率上升相关。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不同,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阴道炎症、尿频、尿急、阴道瘙痒和阴道干燥。阿奇霉素敏感率高(95%),美满毒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红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0%、85%、75%、80%和56%。结论:25-35岁孕产妇和孕周较晚孕产妇感染支原体。阿奇霉素是有效首选药物,其他药物可作为备选治疗。研究结果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但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 标签: 孕产妇,支原体感染,患病率,临床表现,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抚顺市梅毒感染产妇状况,为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梅毒感染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确诊梅毒感染产妇80人,均为隐形梅毒,感染梅毒途径不详。在孕早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孕产妇为16.25%,孕期能进行规范治疗的孕产妇仅为25.0%。结论孕前及孕期要进行梅毒筛查,确诊后规范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梅毒母婴传播。

  • 标签: 梅毒 母婴传播 筛查 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HIV感染产妇的影响。方法对141例HIV感染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全面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健康指导,使患者能按计划科学的喂养、用药,自我管理,自我监护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结果100%HIV感染产妇及家属满意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HIV感染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和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行为。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HIV感染产妇及家属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保证母婴及家人的健康及安全。

  • 标签: HIV感染产妇 健康教育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孕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产妇252例,根据其产后发生产褥感染与否分为未感染组228例和感染组24例,探讨瘢痕子宫孕产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年龄≥35岁、巨大儿、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是瘢痕子宫孕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及早预防和诊治,以减少瘢痕子宫孕妇产褥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瘢痕子宫 产褥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治疗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013例,对产妇切口感染及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管理的116例艾滋病感染产妇为主要对象,根据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在孕晚期28周开始单一用药+剖官产+人工喂养,观察组在孕早期纳入管理+人工喂养+联合用药综合干预措施,比较阻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及时发现率更高,终止妊娠率更高,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胎膜早破预防感染中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胎膜早破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患者临床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产妇胎膜早破预防感染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其可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从而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产妇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循证护理对于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3例,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其产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感染、低血糖以及消化道症状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17.5%)比对照组更低,其疼痛VAS评分(2.72±0.92)分<(4.36±1.24)分和住院时间(7.25±1.75)d<(9.68±2.14)d比对照组更低,其护理满意度(92.50±5.75)分>(82.65±6.46)分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其对于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循证护理 剖宫产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例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将产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组为术后未感染产妇,研究组为术后感染产妇。记录两组相关资料,并将两组产妇对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中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除孕周以外在年龄、BMI、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项目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病房条件、羊水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阴道检查次数等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因素较多,在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产妇 会阴侧切 感染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方法入选此次研究中的3015例产妇均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探究会阴切口感染的引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①正常妊娠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病理妊娠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90%,两组数据经对比后P<0.05;②阴道炎引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为引发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而后依次为阴道检查3次以上、羊水粪染、产后出血。结论针对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实施相应的护理,能够降低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母婴安全。

  • 标签: 会阴切口感染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产褥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出院的产妇产褥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妇产褥期院内感染205例,感染发生率1.07%。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12例,占54.63%,手术切口感染41例,占20.00%,消化道系统感染25例,占12.20%,泌尿系统感染19例,占9.26%,宫腔感染5例,占2.44%,其他3例,占1.46%。结论由于产妇妊娠时机体消耗大、应激状态,加之失血和手术创伤等,使产妇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加强护理和宣传教育是降低产妇产褥期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产褥期 院内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HIV感染人群的行为干预以及阻断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4-2016年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产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产妇共82名。其中年龄段以20~29岁为主,占89.02%;职业分布以外出务工者为主,占81.71%;传播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1.46%;文化程度以中学学历为主,占84.15%;确诊时间以孕晚期、产时及产后确诊为主,共占89.03%;妊娠结局以继续妊娠生育为主,占93.90%。结论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产妇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年轻外出务工者性传播为主,大部分孕晚期、产时及产后确诊,只能选择继续妊娠生育。该人群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该部分育龄妇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防范意识,掌握防治艾滋病的措施,防止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 标签: 孕产妇 HIV 监测 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