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双乙醛钠合成工艺,液相反应两步合成法,第一步:合成乙酸纳,蒸馏去除大部分水;第二步:过量乙酸存在下,蒸馏带走剩余水分并进行成本核算及押菌应用性试验,合成工艺可行。

  • 标签: 防腐剂 双乙酸钠 工艺 开发 液相反应 两步合成法
  • 简介:国内双乙酸开发和推广应用走较晚,现年产量约7000吨,主要生产厂家有江苏索普集团、成都东方集团、上海化工研究院、郑州大学化工实验厂、河南新乡石油化工厂、上海化学试剂厂、山东潍坊化工三厂、山东金泰集团公司等。此外,中美合资山西三维欧美科化学公司已建成万吨级生产装置,采用世界先进的一步合成技术。

  • 标签: 双乙酸钠 上海化工研究院 缺口 前景 石油化工厂 推广应用
  • 简介:乙酸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防霉防腐剂,具有成本低,性质稳定,防霉防腐作用显著的优点.合成双乙酸的工艺条件为:冰醋酸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1:1,反应温度为90℃~100℃,反应时间约2小时时效果最佳,收率可达86%,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防腐剂 双乙酸钠 冰醋酸 氢氧化钠 合成方法
  • 简介:建立了牛奶中双乙酸的快速测定方法,为执法提供技术支持。牛奶样品用水提取,加入硫酸锌溶液(0.5mol/L)和氢氧化钾溶液(0.5mol/L)沉淀、超声、离心,用C18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色谱条件:AgilentTC—C18色谱柱,流动相为质量浓度1.5g/L磷酸氢二铵溶液与甲醇体积比为90:10,流速1mL/min。线性范围10~500ug/mL,相关系数R2=0.99957,定量检测限50mg/kg,空白样品添加50,100,500ug/mL3个水平,回收率为101.12%~103.68%,相对标准偏差为2.01%-3.93%(n=6),说明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牛奶 双乙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铜、钼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建设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化工等多个领域。据统计,世界上近75%的铜和50%的钼产自于铜钼矿石,最典型的便是斑岩型铜钼矿。该类铜钼矿中铜和钼分别以黄铜矿(CuFeS2)和辉钼矿(MoS2)的形式存在,二者往往紧密共生且润湿性差异小。特别是随着优质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斑岩型铜钼矿普遍面临着因原矿品位下降、嵌布粒度变细等而导致的铜钼难以有效分离的重点问题。因此,如何实现铜、钼高效分离对二者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上,通常采用混合浮选工艺处理铜钼矿得到铜钼混合精矿,经脱药预处理后再对该产品进行铜钼分离,最终得到铜精矿和钼精矿。然而,由于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接近,常需加入抑制剂以扩大两者的可浮性差异,从而实现铜钼有效分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粉体巯基乙酸用于铜钼分离的试验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粉体巯基乙酸钠 铜钼分离 试验
  • 简介:摘要污水中BOD5/TKN<4时,脱氮效果不理想,需通过外加碳源解决。本文比较分析了几种碳源,推荐采用乙酸。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乙酸投加量的计算方法及校核条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外加碳源 反硝化 乙酸钠
  • 简介:氰化钠是浮选金属矿物的重要抑制剂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试验介绍了栾川某钼矿选矿厂在铜钼分离中使用新药剂巯基乙酸替代氰化钠选钼的工业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巯基乙酸在钼矿浮选中能有效抑制铜,单独使用该药剂时,可以得到品位合格的钼精矿,但抑铜效果不稳定。同时指出了巯基乙酸在选厂铜钼浮选分离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建议选用传统药剂氰化钠与新药剂巯基乙酸按比例混合使用的方式,达到综合抑制的效果。

  • 标签: 巯基乙酸钠 氰化钠
  • 简介:研究了乙酸-乙酸缓冲体系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50-150mmol/L)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较小,而体系pH值(3.0-4.2)影响显著。随着预水解体系pH值的降低,水解液中总糖和单糖含量逐渐增加,pH值为3.4时低聚糖含量达最大值。与以水为介质的热水预水解相比,乙酸-乙酸缓冲体系可促进半纤维素溶出,抑制糖类物质(尤其是单糖)的进一步降解,可获得更多的低聚糖和单糖。在缓冲溶液浓度100mmol/L、pH值3.4的优化条件下,乙酸-乙酸缓冲体系预水解液中低聚糖和单糖含量分别为6.47g/L和2.47g/L,降解产物乙酸和糠醛的含量分别比热水预水解减少了46%和47%。

  • 标签: 杨木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预水解 单糖 低聚糖
  • 简介: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学生第一遍在课外带着问题自己学习新知识,第二遍在课堂上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在《乙酸》翻转课堂公开课上,作者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以期探索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翻转课堂新模式,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 标签: 翻转课堂 乙酸 酯化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氯乙酸(DCA-Na)诱导人胃癌SGC-7901和MGC803细胞株凋亡的影响。方法MGC-803细胞与SGC-7901接种于含有浓度为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当中,待持续培养24h之后,加入二氯乙酸(10、40与80?mol/L),继续培养,时间为12、24h与48h。待药用24h后,运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二氯乙酸对人胃癌SGC-7901与MGC803细胞株凋亡具有依赖性诱导作用。结论二氯乙酸对胃癌SGC-7901与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 标签: 二氯乙酸钠 胃癌 SGC-7901 MGC803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枸橼酸钠与乙二胺四乙酸两种抗凝剂中全血细胞的分析结果,探讨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50份血液样本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均同时采集3.2%枸橼酸钠抗凝血(采用19的黑头管)(A组)和EDTA-K2抗凝血(B组),分别编号A1~A50,B1~B50,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抗凝剂下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和淋巴细胞(LYM)计数。结果3.2%枸橼酸钠抗凝血和EDTA-K2抗凝血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抗凝血样的WBC、RBC、Hb、PLT、HCT、LYM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2%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和EDTA-K2抗凝血标本的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类似,有一定可比性,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全血细胞分析 抗凝剂 3.2%枸橼酸钠 乙二胺四乙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土荆皮是我国特有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载于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土荆皮性辛、温、有毒,其醇提物多用于治疗手足癣等。土荆皮乙酸是从土荆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二萜酸结构的化合物(见图1),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生育、胆囊自截等多种生物活性[1]。近年来,对土荆皮乙酸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其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标签: 土荆皮乙酸 《本草纲目拾遗》 抗肿瘤活性 松科植物 生物活性 胆囊自截
  • 简介:过氧乙酸一夜成名!作为一种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名字本来远远不及“84”或者“滴露”这样为人们所普遍熟知。因为过氧乙酸原本属于药类,它的最大用户则是医院,主要用于手术时对人体、器械方面的消毒。

  • 标签: 过氧乙酸 “非典“疫情 爆炸 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