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考察不同产地单料烟叶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差异以及16种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规律,制备了20种不同产地单料烟叶的卷烟和3种不同膨胀梗丝掺配比例的卷烟,利用单孔道吸烟机和测量范围在0.007~9.970μm的电子低压撞击器对样品主流烟气溶胶粒子质量和数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不仅不同国家单料烟叶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有差异,而且国内不同产地单料烟叶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国内烟叶的粒子质量和数量总体比国外的偏大;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等因素导致其燃烧特性不一致可能产生了气溶胶粒度分布差异;2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烟叶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是有差异的。在选取的三个品种中红大品种的粒子质量和数量均最大,云85/87品种的粒子质量和数量均最小;3不同部位烟叶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是有差异的,不同产地烟叶部位的气溶胶粒度分布规律并不完全一致;4烟丝中掺配膨胀梗丝的比例对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膨胀梗丝的比例增加时,气溶胶粒子的质量降低;粒子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不同产地的单料烟叶主流烟气中PAHs质量的粒径分布规律相似,粒径分布呈现单峰分布,在0.4829μm粒径段含量最高;分子量较低的3~4环化合物占PAHs总量比例超过80%。

  • 标签: 单料烟叶 主流烟气气溶胶 粒度分布 多环芳烃
  • 简介:针对当前卷烟烟气溶胶粒度的研究分别概述了卷烟烟气溶胶的采集方法、粒度分布和化学组分随粒度的分配规律。在总结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气溶胶采集方法、单颗粒物分析和卷烟材料对主流烟气溶胶粒度分布及成分差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卷烟烟气气溶胶 粒度分布 凝并效应 化学组成
  • 简介:美国科学家对北极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北极最近30多年的暖化,很大程度上与大气中的气溶胶有关。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北极 美国科学家
  • 简介: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科技部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紧紧围绕立项任务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的统筹安排下,经过70多名科研人员近两年联合攻关,出色地完成了前两年研究任务及目标,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对项目的中期评估并受到高度评价。主要科研进展如下: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大气气溶胶 气候效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科技部 科研人员
  • 简介:运用FA-3型Anderson撞击式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采集南京北郊生活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用称重法测量大气中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同时用光学系统测量不同粒径上可吸入颗粒物的透过率,分析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的透过率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小于2.1μm颗粒物所占比例达59.88%,表明大气中细粒子污染严重;可吸入颗粒物粒径越小,其透过率也越小;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其透过率呈很高的负相关;粗颗粒物对可见光波长的选择性弱。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分布 透过率 粗颗粒物
  •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微物理特性 光学厚度
  • 简介:采用光声黑碳仪(PASS)2008年5~7月在黄山光明顶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小于60%)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明显,总体上白天大,晚上小;相对湿度与吸收和散射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0,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78;湿清除使大气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明显降低;与在平原地区的南京相比,黄山山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与南京相反,且数值比南京小一个量级。

  • 标签: 黄山 气溶胶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气象因子
  • 简介:摘要:为研究分析大气气溶胶的物理特性,以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和田三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反向轨迹、潜在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以及气溶胶吸收Angstrom指数计算方法,基于多源数据开展了大气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并与杭州、厦门、青岛三个沿海地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2020年内,乌鲁木齐与和田地区PM2.5和PM10均超过了NAAQS的II级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58和119、116和429,阿勒泰地区低于该标准分别为9和19;乌鲁木齐和阿勒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高在冬季,主要由家庭供暖和低风速气象造成,和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高在春季,主要是由沙尘天气引起。三个城市的SO2和O3浓度均低于II级标准(150),乌鲁木齐与和田的NO2浓度超过II级标准(80),和田CO浓度超过II级标准(4mg/m3)。相较于沿海城市,和田PM污染物浓度最高,阿勒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低,新疆内陆地区的SO2和CO污染程度更严重,而NO2与O3污染程度更轻。

  • 标签: 气溶胶 多源数据 物理特性 反向轨迹
  • 简介:综述了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毒理学评价及加热不燃烧状态下烟叶或烟草材料的热解情况。要点如下:(1)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主要由甘油、水、烟碱和较少潜在有害物质(HPHCs)组成,其中气溶胶中挥发性成分、苯并芘、TSNAs、酚类化合物、苯乙烯等相对于传统卷烟降低80%以上。(2)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生理毒性低于传统卷烟。(3)加热不燃烧状态下例如250~550℃之间,烟碱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慢,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快。

  • 标签: 加热不燃烧卷烟 气溶胶 HPHCs 毒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烟IQOS气溶胶对小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 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香烟组和IQOS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给予呼吸新鲜空气,IQOS组及香烟组小鼠置于自制染毒箱中,IQOS气溶胶或烟雾暴露1 h/d,5 d/周,共处理24周。观察每组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测量其肺功能;取各组小鼠肺组织制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及测量平均肺泡直径。结果实验结束后对照组小鼠活动正常,精神好,食欲佳,体质量呈上升趋势;IQOS组及香烟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食欲降低,体质量较同时间点正常组均降低(P值均<0.05),IQOS组与香烟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P>0.05)。IQOS组和香烟组小鼠第50毫秒用力呼吸容积(FEV0.05)/用力肺活量(FVC)、组织阻尼、组织弹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QOS组及香烟组小鼠FVC和气道阻力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QOS组小鼠的FEV0.05/FVC、组织阻尼、组织弹性、FVC及气道阻力与香烟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完整;IQOS组及香烟组小鼠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IQOS组及香烟组肺泡平均线性截距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QOS组与香烟组肺泡平均线性截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7,P>0.05)。结论长期电子烟IQOS气溶胶暴露会影响小鼠肺功能,它可能不是传统香烟的很好替代品。

  • 标签: 动物模型 小鼠 香烟烟雾 电子烟IQOS
  • 简介:1概况2017年6月25日至7月1日,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以下简称“暴雨所”)所长崔春光等一行3人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20届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ICNAA2017)。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是每4年举行一次的关于大气气溶胶、云微物理以及气溶胶一气候相互作用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之一,是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国际同行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高端平台。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国际会议 会议总结 成核 芬兰 学术交流会议
  • 简介:针对北京地区2004年10月26~31日的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个例,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产生的天气背景和污染物对近地层接收太阳总辐射的削减作用,同时应用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和地面风场的分布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与大尺度的天气背景有密切关系,地面气压减小和偏南气流导致了此次污染过程;通过比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铁塔观测到的2m和280m高度处太阳总辐射可知,在空气质量较好天气,地面以上2~280m大气能够减少太阳总辐射的15%;而在重污染天气时,地面以上2~280m大气能够使太阳总辐射减少20%以上,低层大气显著地影响城市区域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的辐射交换;分析MODIS气溶胶分布和地面风场可知,此次污染过程可能是局地污染物积累和外界污染输送造成的。

  • 标签: 重污染天气 气溶胶 太阳总辐射 MODIS 北京
  • 简介:根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和气溶胶中有机化学成分的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其化学成分的谱分布特征,并与干净地区的结果作比较,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标签: 城市 大气气溶胶 人体健康
  • 简介:摘要: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大多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关于收集气溶胶特性资料的卫星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关于大气气溶胶对于气候和环境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大气气溶胶对于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深远,同时也对今后全球的气候治理和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性材料[1]。本文主要从大气气溶胶的卫星遥感技术入手,探讨其在环境和气候研究中的相关作用,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当前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论述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在环境和气候研究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卫星遥感技术 气候研究 环境研究
  • 简介:基于腔减相移光谱(CAP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光源性价比好、容易控制和有效吸收光程长等优点,搭建了一套基于CAPS技术的连续测量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监测系统。测试系统高反射镜片反射率约为0.9999,对应有效光程约为4.4km;通过Allan方差测试分析系统最佳积分时间约为80s,对应消光系数检测极限为0.06Mm-1;将系统应用于实际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12个周期和48h连续监测,显示空腔相移基本稳定,样品测量相移偏移明显,反演得到的大气能见度结果稳定可靠。由此表明,研制的基于CAPS技术的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连续测量系统应用于实际的测量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腔减相移光谱 气溶胶 消光系数 测量系统
  • 简介: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对于化学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具有指导、强化、升华的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但常规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师资力量也有限,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 标签: 化学实验 创新精神 气溶胶 胶体 化学学科 化学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致力于研究溶液截获气溶胶新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现今大部分采样都使用滤膜采样方法的缺陷收集率低于100%效率,而研究出接近甚至达到100%收集效率的新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采样标准与以往常用的撞击、沉降、滤膜、向心与静电采样方法优缺点对比研究出新型溶液截取方法沙漏式方法与旋涡式方法,并与以往方法进行对比,得出新方法的可采用性。在通过对比表明后,溶液截获气溶胶(沙漏式方法与旋涡式方法)是简便可实行的采样方法,可供气溶胶实验者采取研究气溶胶状况。

  • 标签: 气溶胶 采样容器设计 采样方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