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慧均是陈隋之际的三论宗大师,他基于中观三论学的立场,大力阐发了中道学说。在慧均的教学中,中道更多是作为方法与境界而展现其意涵的。慧均首先以初章中假说指出了三论宗与他家对有无理解的根本不同,强调了非有非无之中道与而有而无之假名的一体不二。慧均认为二谛是佛所说教门,并指出中道是真俗二谛之外的第三谛。通过对他家佛性观点的批判,慧均遮显出中道佛性的意义,把在龙树教学中所不重视的佛性观念圆融地纳入了中观学体系,并以第一义空丰富了佛性概念的涵义。

  • 标签: 慧均 《四论玄义》 中道
  • 简介:司马迁在学术思想上对先秦诸子都有批判和继承,但家学的渊源和自身的遭际使司马迁之文服膺于道家。道家思想是司马迁作《史记》的主导思想。《史记》在结构上以黄帝开篇,以吴太伯为“世家”之首。以伯夷为“列传”第一;在内容上对老子“无为”、“轻刑”、“寡欲”观的推崇,对道家唯物论、辩证法、变化因循等哲学观的继承和发扬都是司马迁崇道思想的反映。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道家思想
  • 简介:<正>众所周知,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古代民族对中道一中庸思想的崇仰,有许多相通之处。日本学者、比较思想家中村元博士就曾指出过这一人所共知却又难以究明的思想史实,认为:“中道一中庸之类的道德观念在印度、中国和希腊,差不多在同时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提倡,这不能是偶然的一致,其中一定有某些原因。”(《比较思想论》第219页)就中国而言,近世从比较思想的角度注意到中道一中庸思想的学者,当推王恩洋。他在四十年代中期曾撰文号召人们研究中、西、印思想史上的中道一中庸问题,认为“此一问题,实中西伦理学上一极重要问题也。方今世界大通,中西学说理应比较研究,以观其异同,判其优劣,而定其去取。”(《中西伦理学上“中道”之讨论》,载《文教丛刊》第二册)

  • 标签: 中庸思想 日本学者 中国思想史 自我中心 比较研究 伦理学
  • 简介:儒家的"中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论范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按照中庸的原则方法去做,才能有恰到好处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庸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庸 和谐社会 意义
  • 简介:摘要:龙树大乘佛教中观思想的集大成者,龙树把《般若经》中的中观思想发扬光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观佛学思想体系,八不中道是龙树《中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他分别从宇宙的存在,空间,运动,时间,四个角度去论述万法空的中观思想,通过破斥外道认为万法皆有自性,万物皆是实体的邪见,通过对此改邪显正,宣扬和发展真真的佛法真谛,把佛教的中观哲学思想推向更高的层次,对后世佛教的发展历程影响深远。

  • 标签: 龙树 八不中道 哲学思想
  • 简介:《周易》起初作为卜筮书,经过早期儒家学者的阐释注解,易道与儒家思想巧妙地融合,中道思想就是融合的产物。早期儒家学者以中道思想阐释《周易》主要是因为:阐释卦辞意义;纳入儒学体系;教化民众守正。同时,《周易》的中道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周易》由卜筮书转向哲学;提供儒家人伦关系标准的依据;构建古代社会思想文化范式。

  • 标签: 《周易》 中道思想 儒家思想
  • 简介:摘要: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原则和核心,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亚氏从至善论出发,提出并且论证了他的中道思想。亚氏立足于现实活动,对中道思想的特征做出了辩证性的分析,通过正确方法达到“命中”中道的目的。对亚氏中道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深刻把握,理性分析以及正确判断和选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中道思想 伦理道德 和谐社会
  • 简介:文章从大漆的天然漆性、历史的发展和运用到作品中的方式及制作过程三个角度出发探索大漆的品格,同时探讨了大漆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并对大漆艺术的呈现形式进行反思。

  • 标签: 漆性 漆品 道家思想 不可名状 长存不殆 无为而治
  • 简介:摘要《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时期的卢梭所著。这是一本教育学专著,但书中关于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占了重要的部分。笔者认为对其道德教育部分进行研究具有双重价值其一是理论价值;其二是实用价值。书中以对虚拟对象爱弥儿的教育,展现出了卢梭独特的教育理念。笔者从道德教育的基础、自然人性论出发,阐述了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突显出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用于今人借鉴,从而在内心构建起道德理想国。

  • 标签: 道德教育自然人性《爱弥儿》
  • 简介:摘要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就是让万物在自然而然中呈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其美学表现形式。烙画工艺流程中从烙制材料的选取、烙制工具的改良到烙画题材的表现以及烙制技法的使用等无不遵循“道法自然”这一美学思想,使人与自然在交流、化合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且对生态、环境哲学与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 标签: 烙画 道法自然 美学
  • 简介:摘要: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有益,同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对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有着强化作用,学生经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相关联,形成一定的道德法治观念。因此,老师需要做好初中道德法治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合工作,并不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道德观念,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在本文中,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逐步建构起来的偏重认知、忽视情感的传统,给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造成了一系列困难。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总以为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学生就可以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内在的心理品质和“外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习惯,其实不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受教育者道德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他们情感能力的培育,这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提高其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道德情感
  • 简介:法治的中道性质是由政体的中道性质决定的,是人类灵魂中理性部分与非理性部分之间张力的必然推论。法治(ruleoflaw)作为中道的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法(law)的层面而言,法律要求人们合乎德性而生活,并禁止行各种丑恶之事,而德性即中道,故法律即为中道。该种意义上的法治即为道德自治,是一种道德理想。二是就治(rule)的层面而言,政治公正是以法律为根据而存在的,是在自然守法的人们之中,对统治和被统治是等同的。这意味着法治是统治和被统治的中道,该种意义上的法治即为政治自治,是一种政治理想。并且,在实践哲学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将法治的本质理解为实践智慧与伦理德性相结合的实践事业。他并不拒绝一切意义上的人治(ruleofman)因素,而是反对任何个人的统治(ruleofanyindividual)。

  • 标签: 人性 中道 城邦 法治 实践智慧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案例,探讨了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表明,有效的道德情感培养策略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道德情感培养 策略
  • 简介: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正确法制观念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质与修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现状,文章从当前《道德与法治》中存在的问题切入, 浅析了在教学过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且探讨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初中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大单元思想来建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式课堂。通过情境模拟教学策略、对比辨析教学策略和角色扮演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选择合适的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引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大单元思想,情境式课堂,道德与法治,情境模拟教学策略
  • 简介: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几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思想在德性、理性、知性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在前提、标准、归宿上又各不相同,看似相通的中庸和中道思想实则在诸如个人意志自由等问题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认知内涵,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标签: 孔子 亚里士多德 中庸 中道 社会发展
  • 简介:摘要:在我国教学水平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人文思想,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限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人文思想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 标签: 人文思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想要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其中,并且将立德树人思想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核心,如此才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内涵,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高效发展输送人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立德树人思想 初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思维跨越彰显教育深度,探讨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里程中,基于跨学科思想,建构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课堂将往何处?本文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出通过多学科融合丰富教学内容、以生活实例为教材、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课堂互动和讨论、以及培养综合素养的实践校园文化等方法来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课堂。研究表明,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养水平。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跨学科思想 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