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考古学家按照人类使用生产工具发展阶段,将最早石器时代和较晚铁器时代之间这一历史时期,称为青铜时代。我国青铜时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它起源于夏代,盛于商周,是中国青铜发展史上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

  • 标签: 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 邮票 青铜器 博物馆 历史时期
  • 简介:目前预算编制导致了执行可变性,“一年预算、预算一年”成为预算执行通病。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代编预算“先天不足”:一是仓促编制时间,使年度收支预算仅出自于几个人之手,不仅与本级有关部门及单位预逢需求信息脱节,甚至财政部门内中各方面的意见也来不及征求,编制预算就很难避免人为因素制约。二是

  • 标签: 预算编制 编制时间 收支预算 财政部门 人为因素 编制预算
  • 简介:一、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补充规定》(1993年1月1日起施行)中新增一条罪名: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此款系法人犯罪)。二、1992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决定》(1992年12月28日起施行)中新增一条罪名:劫持航空器罪。三、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补充规定》(1993年7月1日起施行)中新增二条罪名: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四、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标签: 中的新增 我国法律 新增罪名
  • 简介:控辩双方权力(利)平衡是刑事质证发挥作用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原来一百零八条是辩护律师获取证据材料重要依据。现行刑事诉讼法一百五十条却对此作了修改。虽然它可以避免先定后审缺陷,但是却导致质证流于形式。倘要让质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赋予辩方更多辩护权,以此制衡强大控诉权。

  • 标签: 刑事诉讼 质证 平衡
  • 简介:摘要“胁迫”一词在刑法中出现频率较高,在不用条文中有不同含义。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把“胁迫”主要放在两种情形下进行理解——在总则胁从犯中和分则具体罪名。准确把握“胁迫”含义,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司法实践具体运用法律条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胁迫 胁从犯 精神强制 犯罪手段
  • 简介:  旅游文化是指通过某些具体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机会让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目的地文化深厚内涵,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活动.文化旅游应包括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内容.……

  • 标签: 中的时代 我国旅游 文化中的
  • 简介: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犯罪中止是否造成“损害”直接关系到行为人是否受到刑罚处罚。根据犯罪构成基本原理和立法精神,“损害”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中止过程中所造成、可以为刑法所评价直接物质损失。行为人在所中止犯罪罪过支配下造成“损害”即使符合另一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也不能单独定罪,而只能按照“造成损害犯罪中止”规定来减轻处罚。

  • 标签: 损害 犯罪中止 主观罪过
  • 简介:通过我国《物权法》对占有保护制度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占有保护制度设立,反映了经济需求,适应了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对我国《物权法》构建和完善提几点建议:即在我国法制理念和国情条件之下,是否应该规定自力救济权;而我国占有保护请求权规定又是否合理,是否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我国有没有必要把占有之诉单独列出;以及论述一下我国侵害占有的损害赔偿保护范围。

  • 标签: 物权法 占有 占有保护
  • 简介:世界各国对刑法属人原则运用都进行了一定限制,可以分为无条件适用本国刑法和有条件适用本国刑法两种情况。我国《刑法》第7条应适用于一切具有中国国籍公民;在各特别行政区犯罪不应视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我国非内地居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应根据“三重犯罪原则”适用全国性刑法。

  • 标签: 刑法 属人原则 中国 公民 法域 三重犯罪原则
  • 简介: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内涵随生产关系变化而变化.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落实党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政策,就不可回避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已经凸现,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而要解决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就必须正确理解公平原则,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因此,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社会问题之一.

  • 标签: 公平 关系 原因 问题 对策 正确对待
  • 简介:危险状态概念是我国刑法一个基础概念,在危险犯、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等理论均有涉及。同时危险状态与犯罪结果有着一定相关性,但二者是相互独立。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作用于客观外在犯罪对象而使其所承载犯罪客体遭受客观现实损害。危险状态是犯罪行为所引起征表危害结果发生现实可能性一种判断状态,它在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具有独立要素地位。

  • 标签: 犯罪结果 危险状态 犯罪构成 独立要素
  • 简介:自1949年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颁布以来,新中国宪政进程也进行了60年,比较建国以来我国颁布几个宪法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语气比较"刚猛"1975年《宪法》,在其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具有实际约束力、宣言性条款。无论是宪法文本本身还是"软条款"只有贴合了本国实际情况、符合了时代背景,同时能够得到很好实施和保障才能够构建一个相对完善宪政制度。

  • 标签: 宪法 软条款 利弊分析
  • 简介:  一、我国刑法犯罪数额存在问题,然而犯罪数额仍存在不少问题,2、对犯罪数额在立法上不作统一规定

  • 标签: 中的犯罪 刑法中的 我国刑法
  • 简介:我国现行刑法中直接涉及徇私罪名有20个之多,都属于与职务有关渎职型犯罪,因而徇私含义也应该从这点考虑。从词源上看,徇私在刑法意义即为谋私,其追求私利目的性非常明确,只是谋私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但这种私利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财物,还包括各种非财产性不正当利益。徇私既包括徇私利,也包括徇私情。同时还包含徇单位之私之意。

  • 标签: 徇私 徇单位之私 徇私舞弊犯罪
  • 简介:严格责任既符合我国刑法规定,又不违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具有其合理性。可以在我国刑法理论取得其应有的席位。我国有必要构建符合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严格责任。

  • 标签: 刑法 严格责任 合理性 构建
  • 简介:摘要我国《刑法》规定有没收制度,有一般没收与特别没收之分,其中第64条就刑事特别没收作出了专门规定,但规定过于抽象、概括,以至于刑事没收制度法律依据存在诸多不明确、不统一之处,学界对刑事没收理解无定论,司法适用也陷入混乱。本文对我国刑法特别没收基本概念及发展演变加以树立,探讨特别没收性质,以期改善在法律适用困境。

  • 标签: 特别没收 刑罚 保安处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在工程招投标上腐败行为日趋明显,但关于防止招投标失灵以及防止腐败出现相关研究却很少。故笔者试图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政府在工程招投标作用及其在招投标双重身份进行分析,得到了我国政府在招投标失灵主要表现,并提出我国在招投标规范政府行为方法与建议,通过对政府行为规范,以促进我国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

  • 标签: 招投标 政府行为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