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目前辐照食品的检测依据成为了我国食品检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对辐照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本文对辐照食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对辐照食品进行检测的重要性与检测原理,然后对当前常用的辐照食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得知,当前存在的辐照食品检测技术中,并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应用于对所有食品的检测,所有检测技术都具有一定的优点与劣势,为此,我国相关科研部门还需要加大对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

  • 标签: 辐照食品 检测技术 方法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为了可以避免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出现,本文分析辐照血在其中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我院2016年~2020年辐照血液成分在临床中的用血量以及在总用血量中的占比情况,针对最近这些年辐照血液的成分比例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和前几年相比,最近这3年在总用血量中辐照血液成分占比出现大幅度增加。结论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TA-GVHD的人数不断深入,对于辐照血液成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辐照血液成分使用量在临床中也不断增加。

  • 标签: 辐照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单采血小板 悬浮红细胞
  • 简介:摘要 : 目的 : 研究分析产后出血治疗中子宫压迫缝合术的运用效果。方法 :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 2017 年 3月 - 2019 年 3 月间 收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 87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治疗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较对照纽均较低, P<0.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对反应堆内辐照后锆合金燃料包壳产生的氧化和氢化问题分析,讨论了辐照后燃料包壳如何进行焊接以及焊接后可能产生是问题。从两方面来应对辐照后包壳材料的氢化和氧化状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结合靶向治疗和重离子治疗的先进二元放疗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含有10B同位素的硼药在肿瘤细胞中靶向聚集,随后中子束流外部照射肿瘤部位,发生10B(n,α)7Li核反应,释放出杀伤范围为一个细胞大小(5~9 μm)的高传能线密度α粒子和7Li粒子杀死肿瘤细胞。BNCT具有精准的肿瘤靶向性,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分割次数(1~3次)少于传统放疗(30次)等优点。BNCT使用的中子由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临床使用的硼药包括BPA和BSH两种。本文介绍国内外开展的头颈部肿瘤BNCT临床试验及取得的重要进展。BNCT对于头颈部肿瘤治疗具有良好疗效。随着加速器中子源的推广应用和新型硼药的研发,BNCT将会在临床放射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硼中子俘获治疗 头颈部肿瘤 临床试验 硼药
  • 简介:【摘要】受多样化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中国与美国核电事业领域在空气过滤器组件耐辐照测试技术要求层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会围绕中美核电用空气过滤器耐辐照测试要求对比,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性工作人员,提供经验参考支持条件。

  • 标签: 中国与美国 核电 空气过滤器组件 耐辐照测试技术要求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有53例食管癌患者,参照组术中输注未经辐照的新鲜成分血,实验组术中输注辐照成分血,观察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等)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参照组的各项免疫指标显著受到抑制,直到术后7d,各项免疫指标虽有升高,但是未达到正常水平;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在术后第1d、7d均未见明显变化;同时,实验组在各时间段的各项免疫指标水平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辐照血 食管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粒径大小对γ辐照中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中胶原结构的影响以及辐照保护剂的有效性。方法取同一供体的冻干皮质骨,依据Urist改良法制备不同粒径的(0.5~1.0 mm、1.2~2.8 mm、3.3~4.7 mm及5.7~7.0 mm)DBM样品,按照不同剂量分为:0 kGy、15 kGy、25 kGy及25 kGy(辐照保护剂),真空密封后储存于-80℃冰箱待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胶原表面形态,大体观察胶原表面结构损伤的程度;将样品按照0.2 g/ml生理盐水比例在50℃条件下72 h,利用浸提液颜色深度观察胶原被辐照损伤的程度;使用2,4-二硝基苯肼(吸光光度计法)测定样品中羰基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钠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样品中胶原分子量的变化;利用差示热量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检测样品热变性温度以观察胶原热稳定性。结果样品浸提液颜色与γ辐照剂量相关度较高,未辐照样品浸提液颜色清亮,而在同粒径下随辐照剂量加大浸提液黄色逐渐加深,5.7~7.0 mm粒径组颜色相对较浅;25 kGy组相比于25 kGy+保护剂组浸提液颜色加深。扫描电镜观察到γ辐照导致胶原结构紊乱,纤维断裂,随着辐照剂量增大损伤区域增多,当粒径增大时,损伤区域有减少的趋势;相比于25 kGy组,25 kGy+保护剂组胶原结构性破坏减少。差示热量扫描法得出样品热交换曲线,随着粒径增大,热变性温度有增高的趋势,粒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F=189.4,P<0.001);同粒径间差异不明显。SDS-PAGE发现同粒径下γ辐照剂量愈大,胶原分子量愈小;同辐照条件下随粒径较小,高分子量胶原含量减少明显;225 kGy+保护剂组相比于25 kGy组,高分子量增多。羰基含量结果显示在同一粒径下,γ辐照使羰基含量增多,0.5~1.0 mm组(F=13.631,P=0.002),1.2~2.8 mm组(F=6.390,P=0.016),3.3~4.7 mm组(F=5.630,P=0.023),5.7~7.0 mm组(F=4.150,P=0.04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粒径间随着粒径增大羰基含量逐渐减小但差异统计学意义(F=0.560,P=0.650)。结论γ辐照与胶原的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γ辐照剂量的增加,胶原损伤程度逐渐增加;DBM的粒径大小影响着胶原对γ辐照的敏感度,随着粒径的减小,DBM颗粒更易被γ辐照损伤;辐照保护剂在辐照过程中对胶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基质 胶原 辐射 γ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联合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抽选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接受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案,对照组29例,接受单纯剖宫产术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47,P0.05)。实验组产褥期感染概率以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联合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且安全的,但患者在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前,需要做好评估和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安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技术为探测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能很好的识别水淹层、发现高含水层位、在老井中寻找高含油饱和度层位,并对裸眼井中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适用于八面河油田油藏动态监测,在八面河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 剩余油饱和度 储层动态监测 挖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肿瘤患者接受锎-252中子腔内和体外放疗后手术结果,评估锎-252中子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3例接受锎-252中子腔内放疗及体外照射后、局部可疑肿瘤未控制或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子宫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2例行筋膜外子宫切除,1例行子宫广泛切除+淋巴清扫。依据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宫颈病理组织呈重度放疗反应,无肿瘤残存,生存时间为3~14年,中位生存时间8年;4例术后病理有肿瘤残存,均在1年内死亡。12例患者中,3例阴道伤口延迟愈合。结论锎-252为较好的近距离放射源,使用锎-252放疗后宫颈组织反应较重,部分患者阴道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对于接受锎-252中子腔内放疗及体外照射后、局部仍存在可疑肿瘤未控制或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子宫肿瘤患者,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锎-252腔内放疗 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6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妇产科收治的 72 例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 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在 术中两组患者 分别进行常规止血与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止血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为 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能够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特点,值得进行大力的 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 剖宫产术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参考人模体受裂变中子瞬间照射下主要器官组织中24Na产额,为人员中子受照剂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252Cf裂变中子源照射中国参考人模体,测量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当量液中24Na的区间计数,通过多重数学方法分析计算24Na活度和中子注量,经归一化后获得结果。结果获得在252Cf裂变中子瞬间照射条件下,心脏、肝脏、两肺、脑组织及人体上、中、下段组织中的24Na比活度,其结果在(0.739~3.191)×10-7(Bq·cm2)·gNa-1范围。结论通过与文献报道中的受中子照射时人体血液中24Na比活度比较,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 标签: 中子 瞬间照射 24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B6和丰诺安(20AA复方氨基酸)对X射线辐照小鼠外周血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B6组、丰诺安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接受X线照射。从照射前4 d开始至照射后第10天,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维生素B6组、丰诺安组和联合组分别腹腔注射维生素B6、丰诺安、以及维生素B6和丰诺安的混合液,照射后第11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线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总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丰诺安、维生素B6和混合液均可显著提高X线照射小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血小板、NK细胞、B细胞、总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数量(P<0.05);混合液在提高总T细胞数量[(41.94%±10.90%)比(32.14%±5.86%)]和CD4+ T细胞数量[(33.11%±10.00%)比(25.01%±4.64%)]效果上优于维生素B6(P<0.05),在提高白细胞总数[(6.3±0.6)×109/L比(3.7±0.5)×109/L]和淋巴细胞数量[(5.3±0.4)×109/L比(3.4±0.3)×109/L]效果上优于丰诺安组(P<0.05)。结论维生素B6和丰诺安对X射线辐照小鼠外周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生素B6和丰诺安联合应用优于单一应用。

  • 标签: 电离辐射 维生素B6 丰诺安 造血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血管生成抑制剂脂质微泡联合聚焦超声定向辐照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29只结肠癌肝转移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G1组8只裸鼠作为空白对照组;G2组7只裸鼠仅行超声辐照;G3组7只裸鼠采用超声辐照联合不负载药物的SonoVue裸微泡;G4组7只裸鼠采取超声辐照联合载血管内皮抑素Endstar处理。治疗结束后12d处死裸鼠,计数并称量各组原发肿瘤质量、肝转移瘤的数目及质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4在肝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4组脾脏原位移植肿瘤质量为(0.79±0.49)g,低于G3组的(1.74±0.33)g、G2组的(2.60±0.60)g以及G1组的(2.67±0.6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29,P<0.01)。G4组肝脏转移瘤质量为(0.55±0.16)g,低于G3组的(0.95±0.27)g、G2组的(1.42±0.28)g及G1组的(1.47±0.2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8,P<0.01)。4组肝脏转移瘤结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7,P=0.918)。G4组CD34灰度值为(8 037±1 708),低于G1组的(10 931±1 762)、G2组的(11 570±2 422)及G3组的(14 978±1 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79,P<0.01)。结论载血管生成抑制剂脂质微泡联合聚焦超声定向辐照可以降低结肠癌肝转移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原位肿瘤及肝转移瘤的生长。

  • 标签: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疗法 血管内皮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