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产儿校正月龄24月龄内体格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20年4月南方医科大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出院后门诊或高危儿门诊随访的超早产儿3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出生胎龄(23~24+6周、25~26+6周、27~27+6周)以及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 g)进行分组,观察超早产儿校正月龄24月龄内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并分别按照实际月龄及校正月龄对体重、身长及头围进行拟合曲线分析,绘制生长曲线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版)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11例超早产儿,其中男184例、女127例,出生胎龄23~27+6周,出生体重480~1 430 g。按不同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分组,各组随访至校正月龄24月龄,实际月龄与校正月龄曲线均未达到重叠。生长曲线看无论实际还是校正月龄,各体格指标出生胎龄27~27+6周组曲线均高于25~26+6周组,23~24+6周组曲线均最低;出生体重≥1 000 g组曲线均高于750~999 g组,<750 g组曲线最低;出生胎龄分组较出生体重分组追赶趋势差异更明显。生长曲线看超早产儿男女体重、身长在校正月龄24月龄内均达到适宜追赶;头围女童在校正月龄24月龄内均达到适宜追赶,男童在校正月龄9月龄内可达适宜追赶,校正月龄9月龄后落后于同期同性别胎龄儿第25百分位数(P25)。男女童实际24月龄体格曲线均落后于WHO(2006年版)P25水平,各体格指标无论校正或实际月龄,女童均低于男童指标。结论校正月龄6月龄内为超早产儿的快速追赶期,出生体重及出生胎龄越小,各月龄段对应的体格指标越低,完成追赶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出生胎龄较出生体重对超早产儿童持续追赶影响更大。在校正月龄24月龄后超早产儿仍需要校正月龄。女童的体格发育水平整体低于男童。

  • 标签: 早产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生长和发育 生长曲线表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黑龙江婴幼儿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现状,为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提供依据。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50% 的婴儿都在 4-6个月添加辅食,但只有 2.07%的婴儿符合在 6个月后添加辅食的添加原则,辅食添加过早的现象很明显。 最初添加的辅食种类以配方奶添加比重最大,其次是蛋类、谷类、肉类和饮料。结论 大部分婴幼儿都能够及时的添加辅食,但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 , 以及品种单一的情况依然存在,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工作仍需加强。

  • 标签: 婴幼儿 纯母乳喂养 辅食添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解析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海淀区有关医院收治84例小于 8 月龄的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选取时间为 2018 年4月至 2020年 4 月期间,解析 8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全部患儿均有出疹、发热等症状,83.33%的患儿具有口腔麻疹沾膜斑,95.24%的患儿浮现卡他症状,较多的患儿出现腹泻、呛咳症状,并发症较多,病情发展迅速。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月龄供肝在儿童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器官捐献的101例儿童肝移植供者和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男46例,女55例;月龄5.8~40.5个月,中位月龄9.0个月。根据供者月龄,将受者分为极小月龄组(26例)、小月龄组(22例)和正常月龄组(53例)。供受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受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移植物和受者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极小月龄组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8%(10/26),明显高于正常月龄组的13%(7/53) (χ2=6.6,P<0.017)。极小月龄组术后小肝综合征发生率23%(6/26),小月龄组和正常月龄组无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小月龄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1/26),明显低于小月龄组的27%(6/22) (χ2=5.3,P<0.017)。3组术后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8.5%、95.5%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P>0.05)。3组受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95.5%和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05)。结论小月龄供肝移植物可安全用于经过严格筛选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受者动脉血栓形成和小肝综合征发生率高,但总体生存无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免疫耐受优势。

  • 标签: 儿童 肝移植 小月龄供肝 血栓形成 小肝综合征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儿童保健门诊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 2019年 1-6月在我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 6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 6月龄时血常规检查结果等,分析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 429例研究对象中,以 6月龄时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判定标准,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有 71例,患病率为 16.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婴儿 6月龄的缺铁性贫血与母亲文化,辅食添加早晚、是否早产、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关联( p﹤0.05),提示这些因素可能和 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在 6月龄时高发,母亲文化低、辅食添加不及时、早产、出生体重低是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加强对低学历母亲的健康教育和育儿知识指导,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

  • 标签: 6月龄婴儿 缺铁性贫血 高危因素 合理喂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月华 林道炯 肖美芳 王加充 韦勇 雷智贤 曾振琼 李玲 李虹艾 向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儿童感染科 570208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海南分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海口 570311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海南分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海口 570311 ,海口市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外科 570208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海南分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海口 570311
  • 简介:摘要患儿 女,3月19日龄,湖北孝感人,因发热4 h住院,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胸X线片示右肺纹理略增粗,似有点片状阴影,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2019-nCoV感染诊断成立,符合普通型。经积极治疗15 d后痊愈出院。患儿呼吸道症状出现较晚,症状较轻。患儿父母在患儿发病7d后2019-nCoV检测阳性,提示家庭内传播是2019-nCoV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患儿虽然连续3次咽拭子转阴,同期的痰及粪便仍可检出2019-nCoV核酸。患儿母亲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但胸部CT发现左肺及右上肺渗出性病变,提示肺部病变可见于无症状2019-nCoV感染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低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多种并发症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橼酸抗凝的观察要点。观察要点是枸橼酸抗凝的监测、液体管理等。患儿治疗期间体外循环管路未发生凝血现象,治疗顺利进行,无不良并发症,循环及代谢指标改善,炎症指标阴性,治愈出院。

  • 标签: 枸橼酸抗凝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质量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0~3月龄B族链球菌( 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抽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收治的20例0~3月龄GBS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GBS组),根据患儿起病年龄分为早发型(EOD,0~6 d)和晚发型(LOD,7~90 d),回顾性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首发症状、血液指标、住院时间、药敏等情况,并与同期同病区55例0~3月龄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大肠埃希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0~3月龄GBS败血症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其次为呻吟、拒乳;LOD发生率高于EOD。GBS组白细胞数计数<5×109 、血清C-反应蛋白(CRP)50~100 mg/L、血清降钙素原(PCT)>100 ng/ml及>10 ng/ml的患儿占比均大于大肠埃希菌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组并发化脓性脑膜炎(PM)及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RPM),住院天数>21 d、>40 d及>50 d的患儿占比均大于大肠埃希菌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组PM患儿腰椎穿刺次数≥5次的患儿占比大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儿GBS菌种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氯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0,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75%、85%、85%。结论0~3月龄GBS败血症患儿感染症状重,常合并RPM,且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GBS菌株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严重。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应做好GBS产前筛查防治工作。

  • 标签: B族链球菌 婴儿 感染 临床特征 药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个月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在婴幼儿肝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的35例婴幼儿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4~31个月;胆道闭锁33例,Caroli病1例,Alagille综合征1例。35例患儿的供肝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分配后获得,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0.5~60.0个月,体重范围为3~18 kg。根据供体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个月龄组(LT组)12例,≥2个月龄组(OT组)23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住院资料、供者资料和随访信息。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儿的生存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和供者的资料,发现患儿的身高、体重,术后即刻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供者的身高、体重及供肝质量、移植物受体体重比(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T组中,肝动脉栓塞3例,门静脉狭窄1例,胆道并发症1例,术后肺感染3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1例。OT组中,肝动脉栓塞21.7%(5/23),门静脉狭窄26.1%(6/23),胆道并发症13.0%(3/23),术后肺感染34.8%(8/23),急性排斥反应17.4%(4/23),EBV感染34.8%(8/23),CMV感染39.1%(9/23)。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T组患儿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91.7%,OT组患儿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9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2个月龄DCD供肝可用于婴幼儿肝移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受者可获得满意远期生存。

  • 标签: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肝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阳性母亲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后对18月龄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改进PMTCT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西艾滋病疫情位居前3位的钦州市灵山县、柳州市鹿寨县、南宁市横县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研究对象为实施了PMTCT的每年新报告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来源于全国PMTCT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HIV阳性母亲历史卡片以及其所生HIV阴性儿童,共55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健康母亲及其所生的健康儿童,共1 109例。收集PMTCT相关资料及其18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体格发育资料。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的3项主要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病例组的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分别为667例和554例,其PMTCT率分别为91.15%(608/667)和96.57%(535/554),儿童的HIV阳性率、死亡率和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1.44%(8/554)、3.07%(17/554)和1.91%(8/418);18月龄儿童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体格发育不良者占30.51%(169/554);对照组儿童1 109例,体格发育不良者占9.83%(109/1 109),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体格发育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的PMTCT率均超过90.00%,但是18月龄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者超过30.00%。PMTCT政策对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体格发育不良的可能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预防母婴传播 抗病毒治疗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不同感染部位及不同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20114月至20124月收治的55例细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26-72岁,平均(47.38±14.79)岁,包括肺部。感染22例,胆道感染15例,尿路感染10例,术后感染8例。上述所有病例均在标本中发现致病证据(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引流和分泌物)。根据脓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收集标本用于细菌学培养,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ILMA)用于PCT。判定。轻,重症患者PCT数据差异的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数据中,第3天和第1天的PCT结果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感染组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清PCT浓度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发现严重感染或器官衰竭。为了及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治疗,提高危重病人的成功率。PCT浓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PCT浓度高的患者常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同时,当血流被感染时,血清PCT浓度将显着增加。在局灶性感染的情况下,患者的PCT升高没有显着升高或略微升高,血培养结果大多为阴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病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以为患者优质康复提供帮助。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于2019年9月-2020年10月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价值,4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纳入腹腔镜F组、42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纳入腹对照C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F组、对照C组手术时间无统计意义(P>0.05);腹腔镜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天数明显少于/短于对照C组,有统计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肋软骨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为临床上使用肋软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选标准从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需通过采取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或需利用肋软骨进行支撑治疗的患者。将软骨支架雕刻后剩余的第7肋软骨中央层和边缘层制成不同规格的软骨块,分别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压缩试验(包括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组间差异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28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年龄12~24岁,女性12例,年龄12~18岁。共制作方形软骨块112块、长方形软骨块56块。拉伸强度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7.5%(14/16),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3.3%(10/12),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蠕变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与边缘层在0.5 min至2 min之间的蠕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9、P=0.171),女性中央层与边缘层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31、P=0.480)。应力松弛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与边缘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3、P=0.058);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为(0.006±0.003)%,边缘层为(0.011±0.004)%,显著高于中央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P=0.007)。结论少年及青年群体中男性和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在抗拉伸强度上较边缘层差,且其中的钙化点明显减弱了肋软骨的抗拉伸能力,临床上应针对不同部位及用途,根据软骨的钙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层次。

  • 标签: 肋软骨 生物力学 层次 性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亮最近因为需要动一个小手术,根据他的自身情况,医生建议他先办理住院,观察后确定手术前的麻醉方法再进行手术。住院后小亮了解到,和他同一个病房的患者即将做的手术和他是一样的。但是下午的时候,医生给他们各自讲解手术方案以及麻醉方法的时候,小亮就疑惑了,明明是一样的手术,怎么麻醉的方式却不相同,于是小亮就咨询了医生,医生给他讲解后他才明白,原来每个人体质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手术的时候麻醉方式的选择也会因人而异,在医生的角度看来,主要的目的是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安全、平稳的度过,但多数也会去参考患者的想法,总的来说都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患者的感受来选择麻醉方式。一般医院不同,可能所习惯用的麻醉方式就有所区别,还有就是医生的选择习惯不同,对患者的麻醉方式也会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对患者来说都是以安全保障为前提的,因此,对患者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 标签:
  • 作者: 陈伟丹 陈欣欣 郑少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广州 510515;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 510623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 510623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首次手术年龄大于5个月的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第1次手术的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共34例,其中手术年龄大于5个月共29例,手术中位年龄440天(159~3718天),体质量4.9~19.2 kg,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为心上型29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2例,三尖瓣闭锁1例,二尖瓣闭锁1例;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6例,肺静脉狭窄5例。结果住院死亡4例(13.9%,4/29),死亡原因均为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生存25例患儿平均随访(61.8 ± 35.1)个月(11~130个月),3例患儿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和肺静脉梗阻。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79.3%和75.7%。13例完成二期改良Fontan手术,完成率44.8%(13/29)。术前合并肺静脉狭窄的患儿病死率为60%(3/5),多因素分析提示肺静脉狭窄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延迟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Fontan术完成率也比较高,但合并肺静脉狭窄时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病死率,肺静脉狭窄是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外科治疗的首要原则。

  • 标签: 脏器异位 右心房异构 肺静脉异位引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