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城市化建设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引起下发生变化,改变了下面的热属性,再加上较多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本文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地面观测站环境分级标准为切入点,创建台站环境模拟试验场并开展不同场景观测试验,获取不同环境因素对要素影响的试验数据集,为分析试验资料获得定量结论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不同下垫面 环境 地面气温 影响 分析
  • 简介:通过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对神府东胜煤田不同(原始地面、扰动地面、非硬化路面、弃土坡、沙少石多弃渣坡和沙多石少弃渣坡)上的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面上,侵蚀量与径流量及径流剪切力都呈正相关关系,原始地面、扰动地面和非硬化路面侵蚀量与径流量呈较好的幂函数相关,弃土坡和沙多石少弃渣坡侵蚀量与径流量呈线性相关,沙少石多弃渣坡侵蚀量与径流量呈指数函数相关;原始地面、扰动地面、非硬化路面、弃土坡和沙多石少弃渣坡侵蚀量与径流剪切力呈较好的对数函数相关,沙少石多弃渣坡侵蚀量与径流剪切力呈较好的线性关系;2)与原始地面对照,弃土弃渣坡更易遭受侵蚀,其中弃土坡面的平均侵蚀量最大,为22.68kg,是原始地面侵蚀量的45.27倍,其次为沙多石少弃渣坡和沙少石多弃渣坡,侵蚀量分别为原始地面的19.61和10.61倍,扰动地面、非硬化路面侵蚀量为原始地面侵蚀量的4.35和4.41倍。

  • 标签: 下垫面 侵蚀量 径流量 径流剪切力 神府东胜煤田
  • 简介:城区降雨径流过程主要受降雨过程和下变化的影响。开展城区降雨径流观测试验,对不同面条件的降雨入渗一径流关系进行研究,引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4种下面条件的降雨径流关系进行摸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提出了科学化生态化城市建设的建议。

  • 标签: 城区 下垫面 降雨 径流 研究
  • 简介:摘要:选取遂宁市城区 5类典型硬质下,利用间隔采样法对采样点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采样检测,探讨遂宁市城区不同硬质下面的地表径流污染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城市不同硬质下面的综合污染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停车场 >广场 >屋面,城市道路类下径流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及有机物质,停车场和广场类下径流污染物以颗粒物、有机物、含 N、 P营养盐类物质为主,屋面径流污染程度较低,建议根据不同径流污染水平的差异性,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减少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 标签: 硬质下垫面 间隔采样法 降雨径流 场次降雨平均浓度( EMC)
  • 简介:摘要:本文以龙岗区主要的汇水分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雨水管网分布及区域地下资料,按照多尺度分级原则,从流域-河流-片区层级科学划定源污染汇水单元,进而针对龙岗区不同类型下面的初雨源污染情况进行研究,对不同降雨强度下龙岗区的源污染负荷量及负荷强度进行量化,为龙岗区河道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初期雨水 下垫面 面源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不同尿路症状(LUTS)就诊但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儿童的尿动力学参数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以LUTS就诊且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的患儿资料。最终获得LUTS患儿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5~12岁,中位年龄9.0(7.0,10.0)岁。根据主要LUTS分为尿频尿急组、尿失禁组、遗尿组、其他组。行无创尿流率/同步盆底肌电图、经尿道置管膀胱测压尿动力学检查,测量并记录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比较尿频尿急组、尿失禁组、遗尿组3组尿动力研究结果。结果无创尿流率参数及残余尿量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尿时盆底肌收缩在尿流曲线异常患儿(17/38例)中分布高于尿流曲线正常患儿(2/32例)(χ2=13.012,P<0.05);在staccato曲线患儿(13/22例)中分布高于低平曲线患儿(3/14例)(χ2=36.000,P<0.05)。储尿期和排尿期主要异常尿动力学表现在3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逼尿肌过度活跃(DO)患儿膀胱顺应性值[12.64(9.00,21.11) mL/cmH2O(1 cmH2O=0.098 kPa)]低于非DO患儿[32.22(21.81,97.75) mL/cmH2O](Z=-26.333,P<0.001)。遗尿组最大静态尿道压[(120.00±20.69) cmH2O]高于尿频尿急组[(81.17±28.09) cmH2O]和尿失禁组[(69.59±22.19) cmH2O](F=12.170,P<0.05)。遗尿组最大尿道闭合压[(109.86±41.94) cmH2O]高于尿频尿急组[(62.41±26.71) cmH2O]和尿失禁组[(58.09±20.49) cmH2O](F=11.804,P<0.05)。结论存在LUTS的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儿童中,有较多患儿确实存在尿动力学异常。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潜在的尿动力学异常类型和分布,指导治疗并反馈疗效。膀胱顺应性降低与DO为最常见的尿动力学异常,应及时治疗,并监测上尿路功能。

  • 标签: 儿童 尿动力学 下尿路症状 下尿路功能障碍
  • 简介:一、无铅强热与爆板无铅化以来一般人的口头禅,总是说无铅焊料的熔点较高,因而会造成板材与零组件较多的伤害,这种似是而非的欧巴桑式说法其实只对了一半。由于无铅焊料(例如SAC305式锡膏)的焊锡性较差,再加上表面张力又较大(亦即内聚力较大,约比63/37者大了20%),

  • 标签: 板材 热爆 无铅焊料 表面张力 无铅化 零组件
  • 简介:运用气柱内辐射,相变,对流间的平衡及地表能量平衡条件研究了由于地表状况改变,即植被退化所造成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地表反射率的加大及地面热通量的变化造成中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和温度的增加.粗糙度的减少也能造成降水量减少和温度增加,这些结果与数值模拟一致.考虑平流作用以后,上述特征不变,但降水及温度改变量发生变化.在全球增暖背景下,降水减少和温度增加要更剧烈些.

  • 标签: 气候变化 反射率 土地利用 下垫面 气柱 平流作用
  • 简介:利用取消流域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效衰减系数m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为空间均匀假设的幂指数TOPMODEL,对流域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敏感性研究试验,揭示空间非均匀性对幂指数TOPMODEL模拟结果的影响。从特定研究流域所得结果中可得的主要结论有:1)K0、m和R的空间变化对流域的逐日地表径流和基流以及逐日总径流有影响,针对设定的K0、m和R的空间变化,其中m的空间变化较明显地增加了逐日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2)就设定的K0、m和R的空间变化而论,对流域多年平均年总径流以及蒸发模拟结果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径流在地表径流和基流之间的分配;其中R的空间变化影响最显著,m和K0的空间变化影响则较小。

  • 标签: 幂指数TOPMODEL 模型检验 空间非均匀性影响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文章以城镇生态下重塑及宜居园林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中国城镇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探讨了加强城镇生态下重塑与宜居园林设计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城镇生态下重塑与宜居园林设计措施,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城镇 下垫面 重塑 宜居园林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肢摆放角度对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患者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医院手术室行择期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需要将其分为低角度组51例,传统角度组54例。以手术前后超声下下肢静脉血流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以下肢皮温改变、腿围变化为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不同肢摆放角度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下左、右两侧腘静脉和左、右两侧胫后静脉的血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右踝上10 cm腿围变化和左、右髌骨上15 cm腿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皮温变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患者的下肢摆放角度可能影响其静脉回流,手术室护士在体位摆放时应当注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俯卧位 胸腰椎手术 静脉回流
  • 简介: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季节变化,利用GSWP(GlobalSoilWetnessProject)、GLDAS(GlobalLandDataAssimilationSystem)、AMSR-E(AdvanceMicrowaveScanningRadiometer-EOS)土壤湿度以及台站观测资料等多种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初步分析高原下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且联系密切。高原下净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在1月中旬显著开始增加,5-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净长波辐射5月表现为高值,夏季表现为低值。地表潜热通量在1月显著开始增加,在夏季达到全年最高值。表层土壤3月开始输送热量到大气,9月大气开始向土壤表层传递热量;融雪3-5月加快,雪盖减少。降水和1cm植被含水量在2月显著开始增加,1cm土壤显著开始加湿,5-6月降水陡增,1cm土壤湿度表现为峰值。1cm植被含水量、植被蒸腾、总蒸散与降水在7-8月达全年最高值,1cm土壤湿度在7月表出现为谷值,9月达全年第二峰值。10月下温度转冷后,雪盖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减小。

  • 标签: 能量和水分循环 季节变化 青藏高原
  • 简介: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夜间灯光数据获取最新的城市地表分布,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2013年8月14~16日太原区域的一次高温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下扩张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模式中地表参数修正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太原主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小规模建筑群的扩张,有效改善了模式的预报性能,显著提高对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的预报能力。城市下面的扩张,使城区夜间升温明显,热岛强度增强。与1992年的城市化状况相比,晴空天气条件下,2012年太原城区夜间气温上升5℃,热岛强度升高2~3℃。城市下扩张,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关系,使得地表感热传输明显加强,潜热通量明显减弱,城市冠层作用下的储热能力增强。边界层内部湍流交换、水汽输送等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地表水汽输送减弱,边界层水汽含量减少,2~4km高度的水汽含量增加,湍流动能的影响高度增高,湍流混合加剧;14:00,城区边界层高度抬高了800m,城市上空混合层加深,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城市化 城市热岛 夜间灯光 城市边界层
  • 简介:摘要: M工区波干扰较为发育,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针对工区中存在的波的特征,我们试验了GeoEast软件中的两个模块,即自适应滤波和区域滤波,对模块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波衰减方法要优于叠前局域滤波方法,达到既能去噪又能保护低频有效信息的目的。经过波干扰压制,该区域资料信噪比得到大幅提高,资料品质得到改善。

  • 标签: 面波 自适应面波衰减 叠前局域滤波
  • 简介: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的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的后50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开荒后,其下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的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的GL-CC数据,所反映的研究区下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的真实的下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湿地气候效应的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的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的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下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的4期三江平原下模式数据准确的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的湿地下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的基础数据.

  • 标签: 湿地 REGCM3 下垫面 数据 三江平原
  • 简介:摘要:通过运用烘箱法对湿成品进行跟踪检测,比较了湿面生产中添加不同油脂对湿成品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油品的 Rancimat值与湿成品的过氧化值有一定的关系,使用 Rancimat值较大的菜籽油生产的湿成品过氧化值的绝对值和增幅均小于使用 Rancimat值较小的葵花籽油生产的湿,而原料油脂的 Rancimat值与湿成品的酸价的关系不明显。

  • 标签: 油,湿面,过氧化值,酸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斜肌减弱术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特别关注三个月术后的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01-2023.01,4年内收治的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a(20例,下斜肌部分切断切除术)、对照组b(20例,下斜肌后移术)和观察组c(20例,下斜肌转位术)。对三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下斜肌转位术在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方面表现出最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术后三个月的短期观察中。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在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作用显著,针对垂直角度大于15三棱镜度患者,下斜肌转位术在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方面表现出最显著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不同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将这80例成员分成了甲组与乙组和丙组,甲组和乙组各有30例病人,丙组有20例病人。这80例病人入院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甲组的病人中在Ⅱ、Ⅲ以及aVF中有两个以上的的导联出现了ST段抬高。乙组的病人则有两个导联以上的ST段压低,丙组的病人中则有两个以上的ST段改变。对甲组、乙组和丙组病人的CK最大值包括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当中CK值A组最低,左室射区分数甲组最高。甲组的病人有90.00%绕过了心尖的左前降支的中断,剩余的病人在右冠状动脉的近段。乙组的病人无绕过心尖的LAD,而有73.33%的病人在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段;丙组有60.00%的病人为非绕过心尖的LAD,有35.00%的病人在非绕过心尖的LAD近中段,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导联ST段改变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