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肢康复人是现代医疗设备中一种先进且便捷的辅助康复设备。它对于患有中风、偏瘫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能够有效地协助复健医生对患者的上肢运动进行恢复,并重建神经系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上肢康复人训练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康复医生及患者的注册登录界面、患者的信息查询功能以及康复训练交互平台,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和安全性的康复训练。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训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康复后对其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上肢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就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PMA-UE)、Wolf运动功能(WMF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康复治疗,治疗后的PMA-UE、WMFT评分优于治疗前,另外,实验组的PMA-UE、WMFT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康复机器
  • 简介:摘要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数众多,常规的康复训练高度依赖理疗师,成本昂贵,常人难以承受。下肢外骨骼康复人能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单腿两自由度主动驱动的下肢外骨骼康复人。采用两个直线驱动器分别驱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直线驱动器末端安装有力传感器,通过时时检测人-机作用力实现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本文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使用MATLAB对机构进行了轨迹规划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下肢外骨骼康复人具备辅助病人的能力。

  • 标签: 下肢外骨骼,柔顺控制,轨迹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脑卒中患者通过下肢康复人训练后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人训练。运用FMA、MBI评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运用下肢康复人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着采用内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入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两组护理8周后比较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肩部疼痛情况(VA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指数、VAS差异不显著,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56.7%。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运动情况,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体位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手法康复治疗做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康复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训练8周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按运动功能Brunnstrum法评定,对照组与治疗组Brunnstrum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更佳.

  • 标签: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联合等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情况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53.34±2.41)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率95.1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90.2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推广应用,以促进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等速训练 作业疗法 偏瘫侧上肢功能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治疗的最优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采用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组、B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作业治疗组、C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组,并以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4因素3水平实验考察结果的K值看,最优化的组合方案为A1、B3、C3、D2,即脑梗死1~3天内采用重度刺激量、先健侧再瘫侧针刺头穴与阴阳经穴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对于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最佳的针灸康复治疗方案为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上肢功能障碍 针灸康复治疗 优选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作业治疗干预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进行康复作业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通过康复作业治疗得到提高,改善ADL能力。结论康复作业治疗干预能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ADL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康复作业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艾灸结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施加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Ashworth测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症状有明显改善,0级、Ⅰ级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但观察组Ashworth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0级、Ⅰ级患者共24人(61.54%);对照组0级、Ⅰ级患者共13人(33.33%),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该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艾灸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作业疗法联合头穴丛刺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脑卒中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头穴丛刺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做综合评价。根据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上肢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定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头穴丛刺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独的作业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作业疗法 头穴丛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77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42例),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42例患者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例患者病情好转,对照组有例患者病情好转,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vs85.7%),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 针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手运动功能对促进其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截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28例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64例/组),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手运动功能训练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指数较治疗前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然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手运动功能训练临床效果显著,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偏瘫 康复治疗 手运动训练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采用单纯康复护理,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健康恢复。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脑梗死 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索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了 97 名到我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随机形式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有 50 例患者,对照组有 47 例患者,全部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后,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结束的 48h 后,开始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则在 14 天后,开始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 肩手综合征的情况,以及 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表现。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肩手综合征的情况和 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表现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统计数据存在差异( P<0. 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概率,也能让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提高患者未来生活质量,为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艾灸结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施加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Ashworth测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症状有明显改善,0级、Ⅰ级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但观察组Ashworth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0级、Ⅰ级患者共24人(61.54%);对照组0级、Ⅰ级患者共13人(33.33%),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该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艾灸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物质剧增,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通过空气或水进行长距离输送,最终在土壤中累积,进而危及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给予了极大关注和广泛探讨。修复土壤有机物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土壤和环科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简要评述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方法;重点介绍植物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的原理;着重阐述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研究中高效修复植物筛选、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多种植物不同种植模式的修复等关键和热点问题,为环境监测和实验室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土壤环境 有机污染 修复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