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学者汉语上古研究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传统、近代时期上古研究主要借鉴清代学者的成果;以高本汉理论传入为契机,现代上古研究形成规模;战后,日本汉语上古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大家辈出,构成了当代上古研究的兴盛局面。本文关涉到日本学者汉语上古研究历史以及基本问题的探讨,也叙及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关系研究情况。

  • 标签: 日本 上古音历史 基本问题 日语汉字音与上古音关系
  • 简介:本文以姚文田的古音研究为例,分析了清代古音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古音学研究对上古这一研究对象界定模糊的事实。通过对上古研究资料的分析之后,我们认为,上古没有可参考的韵书,韵文也很缺乏,选择《诗经》韵文作为音系的代表.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众多古音学家不约而同的“无奈”选择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清代古音学虽然无法严格界定上古的范围,却在相同的对话空间中将上古的研究不断推向鼎盛阶段。但要保持上古研究的发展与壮大,就不应停留于对《诗经》的研究,而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争论、不断去开拓,延伸汉语研究的理论深度与生长空间。

  • 标签: 上古音 《诗经》 姚文田 研究对象
  • 简介: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测法。内部拟测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从共时分析中得出历时的结论。语文学方法也是只就一种语言的材料探索语言的演变过程,因而有人把它看成内部拟测法的一个变体。汉语上古的研究,经过清儒的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考证文献只能得出音类,要揭示音系的面貌,还得拟测出各个音类的音值。拟测上古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年代初。由于现代汉语的方言及不到上古,亲属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历史比较法用不上,因而需要把传统的语文学方法与内部拟测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现这种结合的第一个人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王力、董同和、李方桂等学者又在高本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使上古系的轮廓逐步明朗起来。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古研究中谐声原则与声母的拟测,韵尾的拟测,诗韵与主要元音的拟测等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论。

  • 标签: 高本汉 内部拟测法 汉语上古音 上古音系 历史比较法 元音
  • 简介:安远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地处闽、赣、粤三省交汇处,是一个纯客县,其方言属于客家话于信片。本文依据上古类学对安远话声母系统进行分辨,发现它含有一些明显的上古特征遗存,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晓匣归见溪群等。

  • 标签: 安远方言 声母系统 上古音 遗存
  • 简介:上古韵部划分是上古研究的核心部分,韵部划分至清代虽已渐臻完备,但学界对韵部进行再划分的工作一直未断。李新魁先生在二十九部基础上分出祭、废、至、队、曷、桓、戈七部,将上古韵部分为三十六部,其分部的依据不合理,故不必立祭、废、至、队、曷、桓、戈七部。

  • 标签: 祭部 废部 至部 队部 曷部 桓部
  • 简介:上古研究》中,李方桂认为r介音对后面的主元音有一种中央化的作用。我们全面考察了李先生自己的音变体系。认为r介音央化说值得商榷:从音变形式看.不是简单的央化。从音变动因看,不是单纯的r介音作用。

  • 标签: 介音 音变 上古音 变体 元音 札记
  • 简介:黄永镇著《古韵学源流》于1934年出版,书中在黄侃古韵28部的基础上提出了肃部(即幽部人声)独立说,早于王力1957年提出的觉部独立说23年。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功不可没。

  • 标签: 黄永镇 黄侃 王力 肃部 觉部
  • 简介:笔者从蒙古高原西北游牧民族的兴起,论述了经过了多个民族、朝代的更替,琵琶始终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琵琶的描述与记载"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说明蒙古族历代音乐历史中很早就有使用琵琶的记载。清末民初以后,琵琶在内蒙古地区渐渐失传,在蒙古族音乐演奏中基本不被采用。如何摒弃歧见让琵琶这件历史上曾经被蒙古族人民所喜爱和广泛使用的乐器,为今天的蒙古族音乐所借鉴和使用,为蒙古族音乐服务,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琵琶 蒙古族音乐 民族 融合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传统古音学的历史推进及相关学术史问题,并就朱熹《诗集传》与吴械《诗补音》的叶音关系、《诗经》占无叶音说的理论形成、清人古音同声必同部的研究以及王力脂微分部等,作了重点阐释和梳理,辩证了学术史的传承关系及其是非问题。

  • 标签: 协韵注释 观念更新 埋没与发现 脂微分部
  • 简介:本文认为从高本汉1923年提出谐声原则起直到当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音韵学理念下的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研究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分别是:(一)第一阶段:高本汉、王力;(二)第二阶段:董同禽禾;(三)第三阶段:李方桂、黄侃;(四)第四阶段:甲派:龚煌城;乙派:郑张尚芳一潘悟云。此中(一)(二)与(三)(四)两个阶段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前者主要用谐声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后者主要用等韵分析法和汉藏语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认清这四个发展阶段的方法与贡献有助于推进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上古音单声母 构拟体系 四个阶段 谐声分析法(离析字母法) 等韵分析法 历史比较法
  • 简介:<正>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语言学家,也是当时保卫我国北方领土的著名将领。所著《毛诗古音考》(1606)、《屈宋古音义》(1614)和《读诗拙言》(附于《毛诗古音考》后),是我国古音

  • 标签: 陈第 古音学 《毛诗古音考》 古音研究 “叶音” 平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3
  • 简介:    5.王力(1936)对南北朝的分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古音的关键时期,把魏晋时期的语音(古音)看作从上古到中古音演变的转折点,张万起的《中古汉语特点和汉语史分期》

  • 标签: 分期综述 音分期
  • 简介:<正>《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一期,载有马玉山同志的《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以下简称“商兑”),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音通假定义、区分标准,及其所举例字提出了异议。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本文略陈固陋,以就教于诸位学者同仁,同时兼与“商兑”一文的作者商榷。(一)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

  • 标签: 古音通假 通假字 商兑 《古代汉语》 汉字的形体 本有其字
  • 简介:<正>什么叫历史?历史指的是一切过去的客观存在和事物的发展过程。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这是从广义来理解历史的涵义,因而被称为广义的历史。但是,人们日常所称的历史,主要是指狭义的历史。这种狭义的历史是与人类同时存在的。就是说,世界上只要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的历史。根据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推算,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已有二、三百万年,1965年,我国云南省出土的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和其他遗物,经考古学家鉴定,距今也已有170万年了。这说明人类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历史)是无比遥远的,大大超过了人们日常的想象。

  • 标签: 历史教育 春秋战国 《春秋》 甲骨文 类的历史 刻划符号
  • 简介:古音韵是我国古代汉语字音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初学者一接触它,畏难情绪油然而生,原因有几点:一是没有现代音韵知识作基础,听课时,感到莫名其妙;一是觉得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一是认为古音韵远离现实生活,学了用处不大;一是方法不当,下了功夫难掌握,就打退堂鼓。上述四点,除要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改进方法以外,要解决学习古音韵的认识问题。

  • 标签: 古代汉语 反切下字 反切上字 学习态度 被切字 通假字
  • 简介: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结合研究对象,可把音韵学细分为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四个部分(略去了人们比较熟悉的现代语音)。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经》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今音学以《切韵》、《广

  • 标签: 古音学 学知识 应用说
  • 简介: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江有诰在古韵分部、阴入相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得益于他对材料的广泛占有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吸收,并在方法上积极探索从而做到"后出转精"。当然,受时代、个人的局限,其古音研究在韵部分类上未能至于尽善,未能形成阴阳人相配的韵部系统。

  • 标签: 江有诰 古音学 古韵分部 阴入相配
  • 简介:一、奇异的黑陶文化带考古发现,距今4500—4000年我国龙山文化时期,黄河中下游有一个内陆彩陶文化带和沿海黑陶文化带同时处在较高的水平上。这两个文化带之间的制陶技术,从捏塑到轮制,从素面厚胎到淘洗、薄胎、磨光、挂彩或陶衣、纹饰以及器形都可以看出有了一定的交流和影

  • 标签: 黑色文化 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 考古发现 黑色崇拜 山海经
  • 简介:读幼儿园时,妈妈带我去少年宫看了古筝表演,我说我也要古筝。第二天,妈妈就为我买了一架雕着精美花纹的古筝。

  • 标签: 古筝 幼儿园 少年宫 妈妈
  • 简介:[摘要 ]《朝鲜上古史》上起自檀君朝鲜时代,下止于统一新罗建立前后,该书由朝鲜民族主义史学家申采浩创作于 1924年前后,时值韩国独立运动处于内部分裂、外部干涉的双重打压下,陷入低潮,因此该书的创作主要服务于政治独立活动和朝鲜民族主义思想的宣传,重点论述了作者的史学观点、对前代历史历史人物的评价、新构建的朝鲜古史体系等。体现了朝鲜殖民时期独立运动者的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对于研究当代韩民族的历史观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 ]《朝鲜上古史》 申采浩 历史观 朝鲜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