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永文,36岁,生于台湾鹿港,东吴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老师。因其多篇小说台湾《联合报》上获奖,有明星教师的称号。1988年专事写作。此篇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她至今未婚。

  • 标签: 台湾省 女作家 征婚工作 征婚启事 永文 婚姻生活
  • 简介:两性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新移民女作家关于两性叙事中多维面相的书写,揭示出当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内涵与思维方式的变迁。她们处于文化与性别的边缘地带,一面触礁现实,呈现出先锋探险的姿态;一面回溯历史,重估传统。她们勾勒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婚恋形态,诸如对“出轨”“单亲妈妈”等持肯定见解,我们需要把它们放置于现代性进程中性别伦理场域中进行考察。其中关于性别解放、差异与平等的伦理诉求,为我们思考多元文化背景中的社会伦理关系与生命价值取向提供了典型的文学范本。

  • 标签: 新移民女作家 两性叙事 伦理诉求
  • 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的"宁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和一次阅读的享受.就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而言,宁夏青年作家的作品无疑已达到了全国一流的水平.这并不仅仅是以一些作家、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为标志,或是由更多青年作家进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这样的成长过程而可说明,更主要的是因宁夏新一代作家的作品已大量地发表在全国重要的文学期刊上,并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又被各种选刊和年度选本频频选中,这反映了文学界和读者两方面的肯定的评价.宁夏小说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文学经验?它如何拨动人心及其成长的秘密,是我感兴趣和想作些探讨的.……

  • 标签: 作家小说 创作简论 宁夏青年
  • 简介:五四时期一批先觉的女性特别是女性作家们率先放弃了传统的精神皈依,以全新的参与者姿态积极投入了妇女解放运动。她们以其个性化、性别化的审美观察开始了新一轮的精神成长征程。她们的小说展示了辗转于男人与女人两个世界的艰辛与曲折。种种灵魂的扭曲与人性的失真,反映了女性心灵世界的真实。

  • 标签: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文学评论 女性作家 小说 现代文学
  • 简介:孟瑶作为当代台湾文坛上兼具多重身份的高产女作家,其文学生涯熔铸着来自大陆的成长背景和立足台湾的人生经验。她的女性写作视野,或以浪漫的笔触,讴歌美好的爱情和高尚的人性;或以写实的眼睛,观照女性的现实境遇和人生命运;或以女性意识的投射,塑造事业女性的现代形象。孟瑶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台湾社会转型的变动踪迹,更见证着作家对女性世界的人文关怀。

  • 标签: 人文关怀 盂瑶 小说 中国 台湾省 女性意识
  • 简介:本文从小说、诗歌、散文三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的新状况做了一次简略的考察,并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进行个案分析,试图探究并归纳出90年代以来文学的面貌.

  • 标签: 90年代 台湾文学 新状况
  • 简介:“70后”,这是一个生造词、衍生词,是前些年随着韩寒、郭敬明等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家创作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广泛风靡时,评论者以“80后”来指称这批创作者,生造出了“80后”这个词,同义推演,“70后”也横空出世,泛指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家。自然,这只是一个宽泛的能指,无从精确定义——谁能清晰分辨出一个1969年出生的人和一个1970年出生的人.或者说一个1979年出生的人和一个1980年出生的人,他们的思想、创作有多大的时代差异呢7恐怕谁也不能。思想、创作,更多是个体的事,跟个人的经历、成长环境、文学素养等有关,因而,这个词,同样也不能指代其中每个作家的具体创作风格。

  • 标签: 作家创作 “70后” “80后” 小说 四川 80年代
  • 简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潜意识的第一个反应是前者。我的潜意识里肯定认为作家必然要比女作家高出不知多少倍,更有档次,更有身份。更能使我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使我的目光专门盯着社会、政治、历史的种种宏伟而高拔的山峰,总是想着二十年磨一剑,弄出一部史诗作品以永垂青史。女作家的自我暗示总是使我不由自主就陷入了个人感觉的泥潭,永远也拔不出脚来,使我远离中心,自甘边缘、自甘落后.即使你有时以为自己抓到了一种本质,并且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你曾以为你的表现深入

  • 标签: 作家女作家
  • 简介:在台北一家书店里,我偶然翻阅到一位女作家的文章,标题很醒目:《美丽,郭良蕙》。文章盛赞郭良蕙之美丽以及她作品中弥漫的美和真。我带着未见其人、先闻其神的良好印象,于1998年6月13日下午如约往访素有“最美丽的女作家”之誉的郭良蕙女士。当我走出爱群大厦11层

  • 标签: 郭良蕙 作家 台湾省
  • 简介:新生代女作家指的是国民党撤离大陆以后,出生于台湾的一批中青年女作家。八十年代,新生代女作家驰聘台湾文坛。她们全方位地介入生活,不仅关注自身,而且关注社会。从个性中心到女权运动,从内感世界到外部风云,从价值尺度到审美取向,她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念和创造,表现了自己独立的存在和价值。她们为我们所展示的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是注入了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一种新的社会体验

  • 标签: 台湾文坛 八十年代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体验 女权运动 廖辉英
  • 简介:1980年代以降,随着本土化思潮的兴起,在"重构台湾"的过程中,台湾史研究亦呈雨后春笋之势,随之风起,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台湾史学界的"显学"。1990年代以来,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有不同角度和程度的回顾与反思。这些回顾与反思,既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亦是学术史研究的对象。目前对于本课题及相关问题,笔者所见仅刘翠溶有过一定的讨论。

  • 标签: 90年代以来 台湾学者 台湾史 回顾与反思 学术史研究 80年代
  • 简介:“70后”女作家在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中体现诗化特点。从文本叙事深度看,在成长叙事、乡村叙事、底层叙事等方面体现诗化特点;从作家个体看,不同的作家体现个性化的诗化风格。

  • 标签: “70后”女作家 诗化 诗化风格
  • 简介:<正>我国内蒙古蒙古族作家短篇小说选《高高的山岗》,在1988年由蒙古国家出版社出版。印数达15000册。由此可知,蒙古文艺界对这部小说选的重视,以及读者面之广。这部短篇小说选在蒙古的出版,在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无疑将是一个新的开端。蒙古人民共和国除翻译出版我国作家的著作之外,也曾转写发表过我国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等人的诗作,但出版单行本著作尚不多见。

  • 标签: 蒙古族 短篇小说 蒙古文 作家 内蒙古 出版社
  • 简介:所谓苏联“第四代”作家就是在五六十年代曾引起轰动效应的、以阿克肖诺夫为中心的青年创作群。他们的小说特点有二:一是塑造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主人公;二是形成了自己的“自白小说”样式

  • 标签: 苏联“第四代”作家 文学主人公 自白小说
  • 简介:以梅卓、央珍、尼玛潘多为代表的当代藏族女作家在汉语小说创作时,有意无意地将藏民族的民俗融进小说,来营造氛围或推动故事发展。小说涉及的民俗仪式主要包蕴着庄严神圣美、节庆的狂欢美及禁忌的含蓄美三个方面。藏族女作家们通过对颇具民族文化内蕴的仪式进行浓墨重彩地阐释,与当下仪式消解、仪式感淡化形成比照,这既为小说增加了神秘庄重的美感,也使其内容更为丰富和厚重。同时也显示了作家们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及尊崇。

  • 标签: 当代藏族女作家 汉语小说 仪式 审美
  • 简介:“我小时候生长在乡下,家里来往的亲友不是务工便是务农,朴实无华……这时,我下了决心,写作的目标便是刻画他们的生活。”“我想我应该发扬中国文人的传统,其实中国文人不是只能坐而言,应该起而行……我觉得知识分子就是天生可以关心时事,批评政治,然后拥抱社会,而且没有退休的权力,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关怀这个社会。”

  • 标签: 作家陈若曦 台湾作家 国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