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客观审计评价减少审计风险──兼谈《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天津市东丽区审计局郑福发《中国审计规范》的实施,对促进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作好审计...

  • 标签: 审计风险 审计评价 评价准则 审计机关 审计事项 会计资料
  • 简介:为准确理解新修订的审计准则重点内容和要求,全面推动审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促进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11月15日,全区各级审计机关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参加了审计署《国家审计准则》视频培训。

  • 标签: 《国家审计准则》 审计机关 视频 培训 免疫系统 审计质量
  • 简介: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项目,近年来在审计机关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但是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的种种特点,导致我国基层审计机关的绩效审计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绩效审计的理解以及结合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经验,从七个方面对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审计 绩效审计
  • 简介:审计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的行为规范,也是藉以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法宝。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谈贯彻审计准则对确保项目审计质量的意义。

  • 标签: 审计准则 审计质量 审计机关 对策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货币资金造假案频频发生。货币资金业务形式发展逐渐多样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也引起了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工具,理念方面的大变革,不仅引入了创新的技术,而且更加重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大大提升了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加强货币资金审计,评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货币资金结存数额的真实性和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对于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揭示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以及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即期偿债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内部审计 货币资金审计 内部控制
  • 简介: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准则这三个概念极易混淆,彻底理清它们各自的涵义、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这可以促进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这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完成审计目标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 标签: 审计 审计依据 审计证据 审计准则 比较
  • 作者: 何静娴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2
  • 机构:宿迁市审计局 江苏 宿迁 223800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准则审计实践中的重要性、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不同要素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为审计领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审计依据 审计证据 审计准则 审计实践 审计质量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与国际趋同过程中我国新审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变化,特别是在防范审计失败方面所作的改进,同时指出了新审计准则尚待完善之处。

  • 标签: 审计失败 新审计准则 风险审计
  • 简介:一、审计整改的新内涵审计整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行为活动,它主要指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审计整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行为;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审计整改与审计工作存在因果关系,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整改成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修改,国家审计监督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和审计机关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审计整改工作增加了新的内涵。

  • 标签: 审计机关 整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被审计单位 行为活动 审计监督制度
  • 简介:当前,为了保证合法有效使用公共财富,加强对财政预算的控制,我认为,国家审计机关应对政府部门和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实施绩效审计。一、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目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和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进行的绩效审计,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通过审核各项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目方案预期效果的实现,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和防止损失浪费。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政策目标制定过程和执行结果。审计人员不应干涉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行为,不评价政策本身,只评价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绩效审计不是查找问题,不是为了制约,而是通过评价政府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提

  • 标签: 绩效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 实施绩效 被审计单位 全面审计 审计人员
  • 简介:摘要:随着审计机关的发展,审计风险管理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常见的审计机关审计风险,深入探讨相关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审计机关 审计风险 审计管理
  • 简介:2016年12月,我国财政部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审计准则。2017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16项应用指南,实施时间和范围与新审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在财政部新发布的12项审计准则中,最核心的一项即是上述提及的《第1504号准则-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 标签: 审计报告准则 审计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通关 审计准则 实施时间
  • 简介:本文利用我国31个地方审计机关2008—2012年的审计年鉴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和DEA模型从效果和效率两个维度对其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审计决定处理处罚及其落实情况、移送处理及其落实情况依次成为影响地方审计机关绩效的主要因素,而被审计单位数、审计意见数及审计意见被采纳情况不影响审计机关的绩效评价结果;相对北部和西部地区,南部和东部地区审计机关的绩效水平更高;导致我国审计机关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而非规模无效率。以上研究方法避免了以往研究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或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权重赋予时的主观性,也为合理评价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绩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审计机关绩效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局势决策 DEA模型
  • 简介:《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为核心,明确了八项重大任务,下面仅就其中第二项任务“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谈谈理解与体会.1.丰富了审计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审计体制.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审计署设立在国务院下,由总理直接领导.

  • 标签: 国家审计制度 审计机关 直接领导 国家审计体制 配套文件 审计法
  • 简介:以2016年度沪深A+H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从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的合规性、充分性和相关性角度,统计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2016年度的执行效果。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总体是有效的,但仍存在关键审计事项原因阐述不到位的合规性问题、信息冗余或不足的充分性问题、未能与企业具体情况联系的相关性问题等。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关键审计事项要从两个层次指明原因,要突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要以财务报表披露为基础并联系企业具体情况的改善建议等。文章客观评价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提高该准则实施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审计准则 关键审计事项 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