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校勘》中的《孟子注疏校勘》,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范之作。它广收当时可见的诸多版本,对宋代孙奭的《孟子注疏》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有效地运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等传统校勘方法,校勘态度严谨,引征广博,乃属精审详实之作。

  • 标签: 《孟子》 《孟子注疏》 《孟子注疏校勘记》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 标签: 校勘记 圈(O)
  • 简介: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经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各经《校勘》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十一卷。'其他各经《校勘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 标签: 中的校勘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 简介:阮元嘉庆南昌府学刻本《十三经注疏校勘》,是一个较为精审且流传甚广的本子。但该本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所采用底本非宋十行本,而是元刻明修补本~①。此本虽说较明代诸刻本尚早且善,但也质量不高。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之时,许多于《毛诗注疏》有重要校勘价值的相关文献大多藏在海外。比如南宋刊单疏本《毛诗

  • 标签: 校勘记 十三经注疏 毛诗注疏
  • 简介:阮刻《周礼注疏》通行的版本为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其祖本为南昌府本,本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周礼注疏》与殿本相对校,并参校南昌府学本,析出异文,加以考证,得出结论:殿本是一个校勘精审、刊刻精美,颇有学术价值的本子,对《十三经注疏》的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周礼注疏》 中华本 殿本
  • 简介: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日:“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日:“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标签: 注疏 左传 校勘 刻本
  • 简介:卫湜《礼记集说》是一部集解类礼学著作。阮元校勘《礼记注疏》,搜集的早期版本较少,故将成书于宋代的《礼记集说》列为重要参校本,多所引据。然而,阮元所用版本为清代通志堂本,该本从两种抄本而来,又经顾湄等校勘,文字已发生变化,校勘价值无法与宋本相比。

  • 标签: 礼记注疏 礼记注疏校勘记 礼记集说 阮元 卫湜
  • 简介:1.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晋帝禅位于宋.(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页21)校勘:张元济、张森楷并云:壬戌后,同月内不得有甲寅.按是月甲寅朔,初九日壬戌、十一日甲子.但云'六月至京师,晋帝禅位于王'.出'壬戌'、'甲子'而无'甲寅'.疑'壬戌'与'甲寅'互倒.

  • 标签: 中华本 《南史》 校勘记 史料考证 《宋书》
  • 简介:目前《明史》最好的版本当属中华书局点校本,它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明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也有不足,其校勘即存在着错字脱字、校勘未尽、误书校序号等失误,本文就此试作订正。

  • 标签: 《明史》 校勘记 失误
  • 简介:吴姓始祖泰伯、仲雍,传至十九世季札,始称延陵吴氏。富阳新登镇,古名东安。自延陵七十世万一公至今,已繁衍二十六世。2004年版《延陵东安吴氏宗谱》为延续吴氏家族谱系,功不可没。但因编修人员年事已高,精力不济,遂存在较多疏误。本文从吴氏世辈、谱序、诰命、诗选等方面择要作了校勘,订正了大量文句标点及字形差错,可供当今各地编修宗谱或方志之参考。

  • 标签: 延陵东安 吴氏宗谱 校勘
  • 简介:《初学》三十卷,唐徐坚等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保存了大量散逸的文献资料,可以用来校勘现存古籍中的一些错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本来面目。但现通行本——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的《初学》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以讹传讹,大大降低了这部书的文献价值。笔者在读《初学卷十八·师第一》中郑玄事时发现讹文一处、脱文一处、倒文两处,记述如下。

  • 标签: 初学记 校勘 版本
  • 简介:笔者悉心研读中华书局本《元史·祭祀志》后,发现校勘中有3处校改不当,有两处较明显的错误,此外,原文存在疑误8条,点校本标点有5处欠妥当。

  • 标签: 《元史·祭祀志》 校勘记 研究
  • 简介:《后汉书·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误为何)南尹苗”旬,中华书局校勘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

  • 标签: 《后汉书》 校勘 《英雄记》 钱大昕
  • 简介:<正>在湖北兴山县西北四十五里的白羊寨山顶,矗立着一块高4.88米、宽0.96米的"圣帝行宫之碑".这块石碑是大顺军后期的杰出将领李来亨树立的.李来亨(?-1664年),陕西清涧人,明末时期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为大顺军著名将领李锦(过)养子.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李来亨同李锦、高一功等在洞庭湖滨与南明将领堵胤锡联合,从事抗清斗争,转战于湘、鄂、黔、桂等地,战绩卓著,被南明永历王朝晋爵为"临国公"(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二三《洪育鳌传》).李锦

  • 标签: 大顺军 校勘记 抗清斗争 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 将领
  • 简介:《大台北古契字二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契约文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台湾地区的子嗣过继、土地买卖、土地分割、土地承租等方面的契字。其契文中仍有不少文字、标点、词语等方面的错误,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校勘

  • 标签: 文字 标点 校对
  • 简介: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礼记?哀公问》)人类从蒙昧至文明,礼仪乃第一缕曙光,先秦诸子多有论述,至现代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最初文明:文明起源之考古学》所倡言,全世界遂笃信为文明之标志也。《荀子?劝学》论礼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 标签: 礼记 文明起源 注疏 考古学家 先秦诸子 丹尼尔
  • 简介: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独特的经文和注释本文所据以讨论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以明《道藏》所收题“河上公章句”之《道德真经注》为底本,参校敦煌唐抄本、《四部丛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明《道藏》所收宋太守张氏《道德真经集注》本及题“顾欢述”《道德真经注疏》本。

  • 标签: 《老子》 《道德真经集注》 注疏 札记 《四部丛刊》 《道藏》
  • 简介:本文为校勘《尚书注疏》割之赓续,所校版本包括敦煌写本、唐石经本、宋刊单疏本、宋刊八行本、宋刊经注本、宋刊纂图互注本、宋刊魏县尉宅本、蒙古平水刻本、元刊明修十行本、明永乐刻本、明嘉靖李元阳刻本、明万历北监本、明崇祯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清嘉庆阮元刻本等,分为五十题,主要讨论各本校雠改字及讹、脱、衍、误,各本特点及源流递嬗关系。对日本山井鼎、清儒浦镗、卢文招、阮元、近人张钧衡等校勘之得失多有论辩。

  • 标签: 尚书注疏 版本 校勘
  • 简介:《论语》及其注疏久传于世,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论语》的众多注解本中,流传较广、接受度较高的当属何晏注、邢禺疏、阮元校勘的《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因此本文拟从作者、刻本、序文、序解以及体例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介,以期对该书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 标签: 《论语注疏》作者 刻本序 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