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怀旧》的雪泥鸿爪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与《狂人日记》、《阿Q正传》不同,是用文言写的,但其讽刺与幽默的风格,却是有迹可寻的。民元前后鲁迅留存下来的作品不多,《怀旧》理应受到重视。鲁迅生前对这篇处女作好象并不在意。连它的写作日期,也记忆不太确切,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那时恐怕还是在革命之前。”实际上是写于辛亥革命之后。是作者在老家写的一篇习作,最初并不是

  • 标签: 中国新文学史 《狂人日记》 文学研究会宣言 一封信 《小说月报》 叶灵凤
  • 简介:一第一次文代会后,新文写作被提上日程。1949年9月2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一致的要求和期望》一文中说:"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五四到现在的新文艺运动史,也应该组织专家们从新的观点来研究。这一切,都应当放在我们今后工作的日程上。”之后,1950年5月教育部召集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

  • 标签: 《中国新文学史稿》 五十年代 修改 王瑶 全国高等教育 文学史写作
  • 简介:<正>综观香港新文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二十年代至今为止的香港文学的发展,都和中国革命、中国新文运动有着血肉关连。因为:一、香港虽然沦为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香港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中国人,他们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自豪,他们身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他们对压迫剥削他们的势力恨之入骨,他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有祖国的中国人。爱国心,民族感,阶级仇使他们靠拢祖国,将自己个人和家族的安危前程和祖国的命运拴在一起。因此,他们都响往祖国,支持祖国的革命斗争,支持祖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民主革命战争。在精神上,他们需要祖国的新文化、新文,愿意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滋生发展中国民族的香港新文化、新文,读到香港的文学。二、中国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中国新文

  • 标签: 中国新文学 香港人民 香港文学 祖国 中国革命 新文化
  • 简介:许馨编著的《〈新文料〉百期索引》出版了。看到此书,为之一喜。何至于此?记得在2003年,《新文料》即将出到100期时,我曾特地给该刊编辑部写信,建议他们编一本索引,以方便读者,但却是石沉大海,看来他们并无此打算。我自己也动过为它编索引的念头,但手头还有别的事,我也不愿搁置起来,所以并未下编索引的决心。

  • 标签: 《新文学史料》 索引 百期 现当代 评介 指南
  • 简介: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料学专家朱金顺撰著的“升级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新文资料引论”,下编为“新文考据举隅”。本书主旨在于:史料学就是求真,就是讲考据,讲新文的版本、目录和校勘;考据学是中国学术研究领域的绝学,研究新文必须继承它,新文料学就是考据学在新文料研究方面的运用。该书曾受到学界广泛赞誉,“为建立现代文学料学安放了第一块基石”。

  • 标签: 新文学史料学 中国现代 考据学 文学资料 学术研究 史料研究
  • 简介:在《中国新文的源流》中,周作人首次将中国新文的源头中国化,上溯至晚明公安派,并将中国文学的历史看作“载道”与“言志”此起彼伏的过程。在那个普遍相信进化论、主张“文学为人生”的时代,这些观点突破了进化论的局限,高举“言志”大旗,探寻新文的本土根源,突出重重包围,将反进化论的历史观、“文学自主”的文学观,以及本土寻根的现代焦虑摆上了台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多元化解读历史的示范,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历史观 言志与载道 现代与传统
  • 简介:作为新文的亲历者,周扬不仅以文学评论的形式参与新文的建构,而且在延安时期长期在延安鲁艺主讲全校大课"中国文艺运动史",并且编有讲义《新文运动史讲义提纲》。此外,周扬在20世纪60年代初直接领导大学文科教材建设,对全国统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讲话,对现代文学教材的书写提出了不少具体意见。周扬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话语模式、新文的三个分期以及"以邪正为标准"的作家评价模式,都对后来的现代文学教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周扬 新文学史 书写范式“文艺为政治服务”
  • 简介:新文料》创刊于1978年,以发表'五四'以来我国作家的回忆录、传记为主,同时刊登这个时期的文学论争、文艺思潮、文艺团体、文学流派、文学刊物、作家、作品等专题资料,刊登有关的调查、访问、研究、考证文章及不易见到的材料和文物图片等。

  • 标签: 史料季刊 年度新文学 征订年度
  • 简介:撰写《台湾文学》,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人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的未来/未来的文学?》,台北,《文讯》2001年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在高喊“台湾文学国家化”的台湾,文学研究远远跟不上“本土化”的趋势,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台湾文学》。要是有谁

  • 标签: 台湾省 新文学史 《台湾文学史》 陈芳明 学科建设 陈映真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7期刊有洪亮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编纂的历史与现状》,内中提到陆永恒《中国新文概论》,并注明作者明示没有见过此书。因近年我和台湾蔡登山先生合作编纂"中国现代文学稀见史料丛书"(目前已出五种),所以对早期中国现代文学著述稍有留意,陆永恒书已收入,正在出版过程中。一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人,还不曾注意过陆永恒这本《中国新文概论》,黄修己《中国新文编纂史》一书也没有提及,所以判断王哲甫《中国新文运动史》是第一部新文著作(初版于1933年9月),在此有必要对陆书稍加介绍。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概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新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 出版过程
  • 简介:二、现代作家楹联类型分析饱受楹联文化浸染的现代作家,虽没有专门从事楹联创作,但仍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他们的创作继承了传统楹联的某些类型,又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 标签: 楹联创作 中国新文学 传统 现代作家 文化浸染 优秀作品
  • 简介:论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新文考据要注意的问题。论文认为,新文考据要注意初版时间和出版处,要凭借该书初版的版权页;在著作中插入新文作品初版封面时,要认真考据;录著版本,编书目,不能凭版权前后那些书籍广告,要依据书籍本身,广告均为二手材料,只有参考价值;同时要慎用回忆性材料,不能认为近似就下结论,同时要注意避讳问题。

  • 标签: 新文学 考据 版本
  • 简介:中国新文大系(1917-1927)》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具有经典意义的一套丛书。其出版七十多年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界对它的研究也一直在延续。这种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大系》的编辑出版及初期评价;1937至1976年间遭遇冷落的《大系》;“文革”后至今《大系》研究的恢复与繁荣。

  • 标签: 《中国新文学大系》 文学史 出版史
  • 简介:中国新文语言该往何处去是一个争论不休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詹姆逊的元批评理论出发,结合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理论,通过对中国新文语言发展历程的回顾及评析,探讨了新文语言的历史“境遇”及发展前景。

  • 标签: 新文学语言 历史境遇 发展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三部有代表性的文学著作,探讨十七年文学是怎样被一代又一代的撰史者构造出来的,文学叙述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重构的新的可能性。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意识形态 文化语境 历史叙述
  • 简介:新文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方式。它传递着新文作品或期刊的出版、发行的信息,它宣传了新文作家和作品,是扩大新文影响、壮大新文实力的重要传播媒介。以《语丝》为例,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份杂志前后共推出了五十余位新文作家作品的广告,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苏雪林、许钦文、李健吾、

  • 标签: 广告文学 文学传播 新文学广告
  • 简介:新文"和"现代文学"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从"新文"到"现代文学"命名的更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延续和代替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诸种文学经验被不断改写,一些不合时宜的因素被扬弃,在此一时代是主流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另一时代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遮蔽。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文学书写过程中,如何选择、确立文学经典是关键问题所在。

  • 标签: 新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史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