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对治疗可能有抵抗性。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方面。目的:研究土耳其慢性寻常型荨麻疹(COU,非物理性、血管炎性或接触性)患者的HLAⅠ抗原和Ⅱ抗原并识别易感的HLA抗原。方法:应用两阶段微滴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研究55例诊断为COU患者的HLA抗原,设立104例无遗传相关性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HLABw4及HLADQ1抗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OR2.93,95%CI1.47~5.85,P=0.003及OR7.81,95%CI1.96~28.50,P=0.001),而HLA-A24抗原在对照组中较高(OR0.36,95%C10.15~0.86,P=0.03)。结论:作者提出土耳其人群中HLA-Bw4及HLADQ1抗原可能导致对COU易感,而HLA-A24抗原则可能起保护作用。

  • 标签: HLAⅠ类抗原 慢性荨麻疹 Ⅱ类抗原 土耳其 寻常型 患者
  • 简介: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猪白细胞抗原复合体(SLA),是猪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多态性最高的区域。许多研究表明SLA在抗原提呈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在以猪为替代模型的人-猪器官移植、癌症、变态反应、猪的生产数量性状及对感染性疾病的应答、疫苗研制等方面都是热点。我们就目前Ⅰ和ⅡSLA分子功能基因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水平、抗病育种和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猪白细胞抗原 多态性 抗病育种 免疫水平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胃部剧痛来院就诊.体检:中度贫血貌,呕吐物中见有鲜红少量凝血块,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急查血型、血常规,以备输血.

  • 标签: B抗原 ABO血型 剧痛 呕吐物 肝脾 就诊
  • 简介:比较不同MHC-Ⅱ抗原表位预测软件的优缺点,为后续应用提供依据。在众多HLA-Ⅱ抗原表位中,选取HLA-DR的6个表位(DRB1*0101,0301,0401,0701,1101和1501)为代表,选取MHCBN数据库中的309条已知抗原表位的肽链为待测肽链。使用近年来常用的7个表位预测软件,根据不同软件的临界值确定入选结果数据,比较各软件所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其优劣。综合7个软件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出NetMHCⅡ和NetMHCⅡpan所得结果准确率最高。可以用NetMHCⅡpan及NetMHCⅡ进行MHC-Ⅱ分子抗原表位预测。不同软件HLA的各个亚型的预测所得指标不一致,提示综合运用不同软件对多肽表位进行预测十分必要。

  • 标签: MHC-Ⅱ 表位预测 临界值 软件 比对
  • 简介:目的:研究HLA-Ⅰ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I抗原在40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LA-Ⅰ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比例60%,缺失比例17.5%。有转移淋巴结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HLA-Ⅰ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标签: 喉癌 HLA-Ⅰ类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预测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g)的B细胞抗原表位及HLAI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方法获得SCCAg的三维结构后,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CCAg蛋白存在的B细胞表位;而后,采用NetCTL、ProtParam等软件方法预测SCCAg中可能存在的HLAI限制性CTL表位。结果SCCAg蛋白中包含10个线性B细胞表位和5个构象B细胞表位;结合与HLAI分子结合力、蛋白酶体切割效率和TAP转运效率,经NetCTL预测发现,针对不同的HLAI分子,肿瘤抗原SCCAg蛋白中存在多个HLAI分子的限制性CTL表位。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肿瘤抗原SCCAg蛋白中存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HLAI限制性的CTL表位,为下一步针对SCCAg蛋白开展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基础。

  • 标签: SCCAG B细胞表位 CTL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人单核细胞表达HLA-Ⅱ抗原(HLA—DR、HLA-DQ)的影响,探讨单核细胞及HLA-Ⅱ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2型(333株)感染人单核细胞,于感染后1、3、5、7天分别收集细胞,用APAAP法检洲单核细胞HLA—DR、HLA-DQ表达水平。结果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后1天,单核细胞表达HLA-KR、HLA—DQ抗原水平明显降低,以后逐渐升高,至7天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早期能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抗原,HSV-2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抗原可能是HSV-2入侵机体的手段之。HLA-Ⅱ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致病及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HLA-Ⅱ类抗原 宫颈拭子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当肾脏受累并出现临床表现时,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SLE的全过程中约50%~80%合并LN,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在LN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研究中,又以L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Ⅱ基因相关性研究最多。现就HLA-Ⅱ基因与LN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HLA-Ⅱ类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狼疮性肾炎 ERYTHEMATOSUS 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最要性.方法化学发光法.结论卵巢癌和宫颈癌中CA125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肺癌等是引起CA125增高的可能原因.卵巢癌对CA125较为敏感,对卵巢癌的的诊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肺癌;CA125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8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HCV感染早期,HCVAb为阴性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CV核心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HCV核心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核心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达5ng/ml,用酶联法对11份HCVAb阴性,HCVRNA阳性标本检测9份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早期的抗原检测方法,较HCVRNA检测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法的一种简易替代方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解析我认为这是一道错题。大纲版选修教材在2007年修订时,删除了“T细胞呈递抗原”的说法,并做了相应修改。

  • 标签: T细胞 抗原 选修教材 解析 错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3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结果前S1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9.91%,e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6.37%,前S1抗原与e抗原的合计阳性率为75.22%。结论前S1抗原、e抗原单独用于评价HBV在体内复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使用检出率较高。

  • 标签: 前S1抗原 e抗原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与其DNA的检出关系。方法对68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PreS1-Ag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eAg用化学发光检测,乙肝DNA(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结果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82.98%,而HBeAg阳性率为36.17%;在PreS1-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为95.4%,而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5.9%。结论PreS1-Ag、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联合检测能准确地反应出病毒的复制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 标签: 乙肝前S1抗原 e抗原 乙肝DNA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结果的相关性。为是否在临床开展前S1抗原提供依据。方法乙肝表面抗原采用北京万泰ELISA法试剂盒,乙肝病毒前S1抗原采用厦门新创ELISA法试剂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为90例。肝功异常20例,占22.2%。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为76例肝功异常16例,占2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开展乙肝病毒前S1抗原有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人屋尘螨特异性Ⅰ抗原(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allergen components Ⅰ,Der p1)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及2019年6-10月两个时间段内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52例尘螨致敏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52名性别、年龄与哮喘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另根据≥6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哮喘患儿分为轻度-中度组33例,重度-危重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Der p1 IgE浓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Derpl IgE浓度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Der p1 IgE浓度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Der p1 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血清Der p1 IgE浓度为(409.63±51.50)×103 IU/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4.44±8.75)×103 IU/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9,P<0.01)。轻度-中度组和重度-危重组哮喘患儿血清Der p1 IgE浓度分别为(385.81±14.75)×103、(451.00±65.45)×103 IU/ 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7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er p1 IgE浓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具有相关性(回归系数1.322,OR=3.596,95%CI 2.874~8.957,P=0.003)。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Der p1 IgE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升高,提示血清Der p1 IgE可能参与了尘螨致敏的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过程。

  • 标签: 哮喘 儿童 人屋尘螨特异性Ⅰ类抗原IgE 哮喘急性发作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的关系,评价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法检测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并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23%和6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标本的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33%和95.4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和24.87%,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存在相关性,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非常相近且前S1抗原较乙肝e抗原敏感性更高,其能够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前S1抗原 HBV-DNA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