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3.20~2017.3.20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将7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6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甲状腺大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将两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美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美观满意度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小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比甲状腺大切口手术更加优越,并发症少且术后切口美观度高。

  • 标签: 甲状腺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大切口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口决策树在提高手术室护士评估切口分类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随机抽取培训前2015年11月~2016年5月,培训后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手术医师的切口分类及手术室护士手术切口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后手术室护士的分类得分正确率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率降低。结论:应用决策树后,手术室护士的分类得分有很大提高,手术切口决策树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决策树 手术室护士 手术切口分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的疗效及预后美观度。方法将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56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28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大切口手术,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小切口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还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该方式下手术瘢痕更浅、伤口美观度更高,值得考虑在临床中大规模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手术 疗效 预后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腹部切口护理措施分别为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腹部切口的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切口的疼痛,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目的在于减少手术伤口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本论文研究如何加强手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室,密切配合的手术手术器械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结果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手术室,我院骨科一个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标准值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加强骨科手术室,骨科的无菌手术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以及 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 2015年 12 月至 2016年 12 月于我院骨科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2000 例,其中 75 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对 75 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 结果 根据研究 结果显示 , 75 例患者 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现象的潜在因素主要与 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等一系列因素具有相关性。 结论 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并提出 相关预防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出现 切口感染的现象,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骨科手术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指出影响的主要条件,为今后类似案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的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的概率。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的方式,将2016年我院全年198例剖宫产手术作为研究总体样本,将其中发生了剖宫产脂肪液化状况的19例案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剖宫产脂肪液化状况的179例案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病例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两组之间的产妇年龄、BIM指数,以及产妇的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结果2016年剖宫产手术的198案例中,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案例19例占9.7%,对照组案例179例占90.3%。结论通过对于产妇案例的研究发现,年龄、腹部脂肪厚度和产妇的身体状况是影响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剖宫产 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了骨科手术术后的切口感染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和预防。方法本文选取接受骨科手术的18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把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统计,并对引发切口感染的先关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切口感染主要和患者的年龄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以及营养状况相关,另外还和骨科手术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密切相关。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术后切口和性别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别。(P>0.05)。结论骨科手术术后切口很容易发生感染,不同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就医环境水平以及医疗技术,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

  • 标签: 骨科手术 术后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容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容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宽度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宽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容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小、创口小、切口长度短、愈合好,外观满意度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美容切口 手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 52例患者,将我院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26例 )与对照组 (2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干预护理策略加强切口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肠蠕动的恢复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本组 52例惠者中,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同时对照组在切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低于观察组。其中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通过对本院妇产科 52例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切口良好,均痊愈出院,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产妇(或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切口愈合,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或患者),均行腹部手术,为全部病例应用综合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80例妇产科研究对象手术切口愈合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32±5.36)h、(9.12±2.51)d、(10.53±2.68)d,护理满意度为96.2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产妇(或患者),可促进切口恢复,并收获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腹部切口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12例,中9例,重5例;伤口甲级愈合20例,手术瘀痕6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16例,中6例,重4例;伤口甲级愈合25例,手术瘀痕1例,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手术腹部切口进行加强腹部切口护理,能提高伤口愈合效果,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患儿病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表法将这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每组均为13例。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切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的患儿则是进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将两组患儿在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患儿在进行小切口手术之后的出血量、手术平均使用时间及患儿术后的住院时间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相当显著,不仅恢复快、创伤小,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高效适用的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病痛,迅速恢复正常身体机能。方法充分利用我院临床治疗资源,将选取多位患者分组展开不同的护理形式和方法,对比两种护理形式的异同,治疗康复效果高低。结果在多种切口处康复期易出现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综合护理方式能够降低病症发生几率。结论综合护理是一种适宜推广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并逐步普及。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 适宜推广 重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4例开腹手术的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对术后24h、48h、72h分别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术后24h、48h及72h,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主动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开腹手术后的切口疼痛。

  • 标签: 普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二期缝合处理。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临床应对引发腹部切口的风险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尽量避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