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印论坛'已走过五年的探索历程,现已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随着相关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对区域机制建设的共识日益增强,该机制已逐渐由学术主导的'二轨'层面向政府决策和可行性操作的'一轨'层面靠拢.中国云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和通道建设合作为该机制提供了动力,印度的该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的认知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并且该机制业已同其它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互动关联.尽管如此,该机制的运作和深化仍面对某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 标签: “孟中印缅”机制 区域合作 云南 印度东北部 跨境通道
  • 简介: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内的小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有东盟南部增长三角,又称“新柔廖增长三角”,是指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尼廖内群岛中的巴淡岛(后又扩至加朗、布兰等岛屿)组成的经济合作区;还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主要涉及到中、老、、泰、柬、越六国;“北三角”,包括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增长三角”,由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组成;“铢经济圈”,以泰国为中心辐射到印度尼西亚等三国。这些局部经济圈是在市场机制下由民间企业的经济活动自发形成的次区域机制

  • 标签: 中国 经济合作 BCIM 自由贸易区 “次区域经济区” 缅甸
  • 简介:中印经济走廊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之一。德宏州构建中印经济走廊先导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德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是德宏州"边境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目标实现的平台,是全州各族人民所思、所想和所盼的愿景。德宏州构建中印经济走廊先导区,既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规划先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 标签: 德宏 孟中印缅 经济走廊 先导区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南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经济开放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了以“远东”和“西南”为代表的延边地区上来,贵州是中国走向中印经济走廊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在发展中印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地位。

  • 标签: 经济走廊 地理区位 生态环境 能源优势
  • 简介:摘要中印经济走廊等次区域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实施周边外交、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中印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提出之时就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云南省保山市地处我国西南对外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属于较为重要的陆路口岸。此外,保山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地和中印四国互联互通的重要要道,其战略地位也极其重要。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探讨中印经济走廊中四国双边经贸现状及保山经济发展现状,将中印经济走廊建设中贸易的发展与云南省保山市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的学术研究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思路,还提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国家间互联互通,实现该经济走廊能源共享等具体措施,发挥口岸建设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经贸发展 &ldquo 一带一路&rdquo 产业结构
  • 简介:中印区域经济合作的设想经历了一段酝酿过程,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提出,但对这一构想所涵盖的地区范围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有待形成共识.近年来中印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态势,与对这一构想所涵盖的地区范围的认识分歧有一定关联.

  • 标签: 中印缅孟地区 经济合作 构想 地区范围
  • 简介:昆明作为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昆明参与"中印旅游圈"建设,发展国际旅游业,并通过国际旅游增强对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同时,昆明参与国际旅游分工与合作,加快培育引领周边国家的国际旅游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可为昆明旅游业的发展汇聚更为丰富的资源,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昆明 孟中印缅 旅游圈
  • 简介:1943年年初,我即将毕业于(重庆北碚夏坝)复旦大学文学院外文系.那时,由于同盟国中印战区反攻战况的需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来校招征英语译员.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推荐我和两位其他学系同学前往应招.出于爱国热忱,我毅然前往外事局(现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重庆市第五十三中学内)联系.经过英语会话的面试,我校去的3人中,仅我1人被录取,不日即往该局报到.此后,我一直在部队中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我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我才从战场凯旋,重新回到学校.

  • 标签: 中印战场 战场亲历记
  • 简介:中印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该“走廊”建设,而四川作为我国西南的要冲和该“走廊”重要地缘经济引擎,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遏。因此,本文以中印经济走廊建设为背景,以中国四川融入“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所具备的条件为立论基础,从市场空间、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多维度分析了四川在该“走廊”建设中的产业发展机遇,并提出四川融入“走廊”建设促进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国四川 产业发展 机遇 对策建议
  • 简介:缅甸是一个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间的东南亚国家。在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管制后,缅甸开始了民主化进程。由于中印两国在缅甸都有重大战略利益,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印对缅甸的举动都会引起彼此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解析中印两国各自在对外交能力方面的优劣以及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以期论证中印两国在缅甸事务上采取合作政策的必要性。

  • 标签: 中印缅关系 SWOT分析 对策建议
  • 简介: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管控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管控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标签: 中国 印度 领土争端 危机管控 实践
  • 简介:本文着重强调中国和印度开展多边外交合作的必要性;回顾了中印双边协调机制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建设进展;提出经由中印战略对话发起合作倡议,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凝聚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框架下构建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的构想。

  • 标签: 中国 印度 多边外交 合作机制
  • 简介: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中印边界争端不断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世纪末,中印边界争端出现缓和的态势。21世纪初期,中印边界争端仍然时有发生,但都以和平方式得以解决。2013年5月和10月,中国李克强总理和印度曼莫汉·辛格总理实现年内互访并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形成了中印解决边界争端的一系列危机控制机制

  • 标签: 中印边界争端 危机控制 机制
  • 简介:本文在分析中印能源共赢性发展及其互动机制建设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基础上,对这一机制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和评价,提出中印两国立足合作前景,着手国际多层面协调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前瞻技术合作机制、市场联合竞价机制、能源安全通道共建机制等五个方面,推进形成和优化保障双方能源合作有效、长期、共赢发展的中印能源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

  • 标签: 中国 印度 能源 合作机制 共赢性发展
  • 简介:湎,会意字,从水从面,本义为“酒形于色”,后作“沉迷于酒”解。《汉书·五.j亍志》:“君湎于酒。…‘湎于酒”即沉迷于酒,后泛指沉溺、迷恋、放纵。现代汉语中的“沉湎”,意为沉迷酒色而不能自拔。

  • 标签: 现代汉语 会意字 沉迷 本义 泛指
  • 简介:中印关系中的机制化建设是构筑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应有之意与合理延伸。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印关系机制化建设的成果初步显现,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等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制也在不断的调整和重塑当中。

  • 标签: 中印关系 合作机制 框架
  • 简介:中印建交之后,两国关系的机制化建设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影响这一进程的既有双边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双边因素包括两国的边界冲突、安全观念以及政局变动;外部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美国的南亚政策和中巴关系的走向。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积极因素的同时,将消极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降至最低。

  • 标签: 中国 印度 机制化建设 影响因素
  • 简介:2012年1月9日.中国驻印度使馆在新德里举办以“推进中印交流.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中印关系演讲会暨“中印交流年”图片展。与此热点相关的知识点有:印度的历史、古代中印的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在复习时,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

  • 标签: 交流 新德里 知识点 印度
  • 简介:抗战期间,为答谢缅甸访华团来华访问以及促进中邦交与战时合作,中文化协会、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等机构积极筹组中国访团,并促成该团于1941年8月28日至9月8日正式访

  • 标签: 中国访缅团 组织筹备 中缅文化协会 滇缅路
  • 简介:1992年3、4月间,北京外国语学院缅语师生一行9人,从北京来到祖国西南边陲名城——瑞丽实习缅甸语。我们还顺访了畹町、盈江两市县,三次赴,参观考查了木姐、南坎和九谷(捧赛)三镇区。历时近一个半月中,接触各阶层人员约400人次(包括地方行政官员、军人、教师、大学生、商人、采购员、司机、导游、店员、逃兵及华侨等),举办各种座谈会、报告会等约10次。参加了傣族和德昂族的盛大节日——泼水节和傣族人的“赶摆”,

  • 标签: 中缅边境 北京外国语学院 赶摆 九谷 行政官员 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