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TALE-TFs,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激活β-蛋白基因启动,为检测β-蛋白基因启动—目的基因表达框的表达结果,提供一种检测途径。方法将构建的TALE-TFs和β-蛋白基因启动—Red报告基因质粒电转染进入小鼠成纤维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利用TALE人工转录因子,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能够激活β-蛋白基因启动表达框,为替代乳腺上皮细胞表达验证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TALE-TFs 小鼠成纤维细胞 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 表达调控
  • 简介:利用巢式PCR技术,分离获得CaTIP1-1基因上游1749bp的片段。利用PlantCARE软件预测发现该序列含有启动典型的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及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元件和光应答元件。以PBI121载体为基础,构建CaTIP1-1启动驱动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叶盘法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荧光显微镜能够检测到T1代烟草悬浮细胞系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结果表明该启动具有驱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活性。

  • 标签: 辣椒 CaTIP1-1 启动子
  • 简介:启动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植物基因启动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有助于了解信号传递途径和基因表达调控模式,为植物转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植物基因启动的基本结构、类型、克隆方法及功能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工程的诱导型启动启动功能分析,展望了今后植物启动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植物基因启动子 诱导型启动子 克隆 功能分析
  • 简介:本研究对甜瓜黄瓜素基因启动进行了元件分析。讨论以采集的甜瓜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DNA,并利用PCR扩增技术,成功获得了黄瓜素启动基因序列,利用DNAman、DNAstar等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序列结果,并采用PlantCARE和PLACE对启动的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元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素启动与AY055805、LN713264、LN681897的同源性为100%、99%、99%。其序列含有多种高等植物果实启动通用的顺式作用元件TATA-Box、CAAT-Box和光响应元件,同时部分序列还也参与了ABA、VP1反应和水杨酸反应。甜瓜黄瓜素启动的研究为下一步利用该启动进行深入的果实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 标签: 果实启动子 序列分析 黄瓜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顺式作用元件
  • 简介:以前期获得的紫苏HPPR基因的cDNA序列为模板,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分离出HPPR基因启动,全长2216bp,以此研究HPPR基因启动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中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基本元件,以及对茉莉酸甲酯、生长素、水杨酸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另外也存在非生物胁迫顺式作用元件。将HPPR启动部分缺失序列替代pBI121载体中的CaMV35S启动,构建了与GUS融合的启动元件缺失表达载体。本试验的研究为该启动在今后紫苏转基因定向改良提供了有用的候选资源。

  • 标签: 紫苏 迷迭香酸 HPPR 启动子 序列分析 缺失片段
  • 简介:LEAFY(简称LFY)是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在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启动开花的枢纽。菲油果是一种新兴的果树资源,为研究菲油果LFY基因(FsLFY)的表达调控规律,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FsLFY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该基因启动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sLFY基因在菲油果花蕾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蕾中,小蕾期最高,中蕾期最低;组织器官中,营养枝茎段最高,花瓣最低。FsLFY基因启动序列长度为2436bp(GenBank登录号:KF766536),运用PLACE、PlantCARE等在线软件对其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不仅含有CAAT-box、TATA-box等核心启动元件,而且还具有响应水分、光、赤霉素(GA)以及其他功能未知的顺式调控元件,表明FsLFY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控。本研究为阐明菲油果的开花机理,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手段使菲油果早花早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菲油果 LFY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模式 启动子
  • 简介:用pCAMBIA1305.2做载体,构建含有甘菊(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DIBADH1基因(登录号:DQ011151)启动DBP12(登录号:DQ497621)的质粒pCHW-2。利用叶盘转化法,通过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将重组质粒导入烟草叶片。采用GUS组织活性检测法鉴定烟草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船8J2启动驱动的GUS基因表达无组织特异性。对转基因植株进行NaCl、ABA、SA处理,GUS荧光测定发现:100μmol/LABA胁迫处理24h和400mmol/LNaCl胁迫处理48h,转pCHW-2烟草植株叶片中GUS酶活性均有大幅度提高。该结果表明:DlBADH1基因启动DBP12是一个诱导型启动。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菊中BADH基因调控表达机理提供了参考。

  • 标签: DBP12启动子 转基因烟草 ABA SA NACL GUS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b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调控α1(Ⅰ)原胶原基因序列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传代,采用BrdU掺入的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的bFG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三种人α1(Ⅰ)原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质粒,用FuGENE转染试剂转染成纤维细胞,同时用p—sv—b—GAL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ELISA法测定经bFGF处理后成纤维细胞CAT的表达量。结果在体积分数2%或10%小牛血清培养条件下,bFGF加入浓度从0.25ng/ml增至64.00ng/ml,作用24h后,各组细胞增殖数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细胞,bF-GF处理24h后,CAT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提示,bF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对胶原基因启动序列具有负性调控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BFGF 启动子活性 基因调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α1(Ⅰ)原胶原基因
  • 简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对比小鼠白蛋白启动在不同来源细胞系中启动_GFP基因的转录活性,对小鼠白蛋白启动的组织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鼠白蛋白启动在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均有很强的转录起始功能,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FP表达.Hepa1-6细胞在转染早期的48h内,CMV的启动和增强序列是小鼠白蛋白启动转录活性的4倍.G418加压筛选2周后,CMV的启动的转录活性下降到只有小鼠白蛋白启动活性的1/2.转染入肝癌细胞系HepG22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FP表达.其他的细胞如中华仓鼠卵巢细胞系CHO和人肺癌细胞系PLA801中转染的小鼠白蛋白启动不能启动GFP的表达,而对照CMV启动控制下的GFP基因可在CHO和PLA801中表达.以上结果说明,小鼠白蛋白启动仅在肝脏来源的细胞中可以起始下游基因的转录,在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中不能起始转录,这表明小鼠白蛋白启动具有肝脏组织特异的转录活性,但没有种属特异性.

  • 标签: 小鼠 白蛋白 启动子 组织特异性 功能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植物启动基因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顺式作用元件,对其结构与功能深入研究不仅对于了解植物生长发育机制与防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为利用转基因植物工程实现基因的高效特异表达提供有效途径,以期为启动的研究提供参考。本评述综述了真核生物启动构成,包括核心启动区的TATA-box、CAAT-box、起始元件和下游启动元件;远端区的增强、沉默、绝缘元件;以及非翻译区调控元件,并对启动分类及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核心启动子 远端启动子 非翻译区作用元件 启动子分类 研究方法
  • 简介:卡介苗(BacilledeCalmette-Guerin,BCG)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菌苗,而且也是最安全,最稳定的疫苗,还是目前所知最强的免疫佐剂之一。由于在免疫学上具有许多独特优点,如:可研制成活菌苗、提高免疫力、延长保护期、适合表达免疫原性弱的抗原基因、方便、成本低等,使卡介苗在90年代迅速成为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的热点。要将BCG改造成为活的重组多价疫苗载体,集佐剂与抗原于一身,就需要在分枝杆菌中建立与E.coil类似的基因转化系统,使重组

  • 标签: 启动子 穿梭载体 分枝杆菌 卡介苗 肠杆菌 重组质粒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产检无并发症的正常妊娠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TNF-α启动基因检测,分析TNF-α启动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为(3.96±0.78)pg/mL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的(3.22±0.71)pg/mL;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0.6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238启动基因型分布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TNF-α-308启动GA和AA基因型分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分布率明显低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GA+AA基因型在不同程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A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为(4.31±0.46)pg/mL,明显高于GG基因型的(3.25±0.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启动基因多态性可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 标签: TNF-Α 基因多态性 子痫前期 相关性
  • 简介:为获得快速生长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研究了泥鳅β-actin基因启动介导的革胡子鲶(Clariasgariepinus)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重组基因。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3′-UTR及革胡子鲶GH基因编码区,构建一个长为2418bp的GH重组基因DPRK。首先,构建了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AF(pβ-actinpromoter-EGFP),然后转染DF1真核细胞,同时经酶切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到斑马鱼(Daniorerio)和泥鳅的受精卵中,以评价泥鳅β-actin启动启动活性。其次,将重组基因DPRK显微注射到泥鳅受精卵中。结果显示:泥鳅β-actin启动能在DF1细胞、斑马鱼和泥鳅的受精卵中启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泥鳅的荧光表达率(78.44%)显著高于斑马鱼(29.62%);泥鳅受精卵显微注射DPRK20d后,在mRNA水平检测到GH基因的表达。这表明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具有显著的启动活性,且重组基因DPRK能在泥鳅体内表达,为下一步泥鳅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泥鳅 β-actin启动子 革胡子鲶鱼GH基因 显微注射
  • 简介:目的:对精子发生RNA结合蛋白Boule基因启动区结合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基因参考序列数据库获取Boule基因启动区序列,使用TFSEARCH程序对启动序列中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结果:成功获得长度为2kb的人Boule基因启动区序列。该启动区Thresholdscore〉90的共有60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涉及sox家族、GATA结合蛋白家族、热休克因子家族、锌指蛋白Kruppel家族、POU家族、runt家族、同源异型框基因家族、TALE类同源结构蛋白家族、转录因子螺旋环螺旋家族、IKAROS家族、FOX家族11个家族的转录因子和3个TATAbox。结论:Boule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在一定时间或空间上、一种或多种调节蛋白作用的复杂过程。调控Boule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绝大部分与胚胎发育、性别决定、个体生长密切相关。

  • 标签: Boule基因 启动子 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基因ATG启动上游25bp处"Koza"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48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CI组)为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Kozak-5T/C序列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在正常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CI组GPI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0.487,对照组为0.3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C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T/T或T/C基因携带者的2.0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后,-5C纯合子与脑梗死仍密切相关(P<0.05,OR=2.885,95%CI:1.135-8.307).结论中国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GPIbKozak序列-5T/C基因多态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

  • 标签: 血小板 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前C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BCP)突变,为临床优化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征集9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前C基因及BC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HBV基因分型为:A:11例(11.2%);B:20例(20.4%);C:56例(57.1%);D:8例(8.2%);B/C混合型:3例(3.1%)。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较,基因B和C型的患病率较高。基因型C的前C基因突变率为46.9%(46/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1);基因型C的BCP突变率为41.8%(41/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1)。结论HBV基因分型以B、C基因为主。基因型C与BCP和前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突变 启动子
  • 简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省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γ珠蛋白基因启动区CpG岛的甲基化位点的确认和对各个CpG位点甲基化率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影响γ珠蛋白表达的主要甲基化位点。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修饰,递降PCR扩增,最后对PCR产物进行DNA克隆测序,得到目的片段中每个C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定量检测甲基化的确切位置与程度。结果表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γ珠蛋白基因启动区存在4个CpG甲基化位点,在序列中分别位于28、122、231和234bp,均呈高度甲基化,其中122和231bp位点甲基化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和234bp位点甲基化率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证实γ基因启动区存在甲基化位点、明确位点位置且经定量分析证实无论地中海贫血患者还是正常人各个甲基化位点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初步筛选出影响γ珠蛋白表达的主要位点可能在122和231bp,为后续通过调节γ珠蛋白的表达缓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症状、靶向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γ珠蛋白基因 基因启动子 DNA甲基化
  • 简介: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yk基因启动甲基化情况,  宫颈癌组中Syk基因启动甲基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10.22,本实验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甲基化状态

  • 标签: 中抑 启动子甲基化 基因启动子
  • 简介:摘要为确定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激酶基因启动区,对影响PCR的实验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引物浓度为0.3μmol/L;以1U酶量效果最满意;最适dNTP浓度为167μmol/L;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以上参数偏离最适条件将会导致实验失败。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扩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