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与常规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0例,收治年限为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常规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出血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前外侧小切口 常规后外侧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髋关节外侧切口与常规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方式为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分别应用常规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更短、Harris、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小直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入路 临床效果
  • 简介: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术中切口美观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逐渐推行微创切口手术。现选择我院1999年2月-2003年6月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行左腋下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与1999年2月前46例左胸外侧切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小儿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侧入路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与传统术式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263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1组侧入路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B1侧入路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A2侧入路股骨头节置换术。B2侧入路传统切口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以比较种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还是实行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其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都明显的低于传统切口的患者,并且其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实行侧入路的切口方式治疗,无论是实行全髋关节置换还是股骨头置换,病人的术中损伤与术后恢复都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这提示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 小切口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肘内翻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内翻角,并测算出截骨角度,术中采用切口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肘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肘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肘内翻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截骨角度,术中应用切口外侧入路进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 标签: 肘内翻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内 小切口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对比外侧切口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10月进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7例资料。平均年龄74.5岁,切口组45例,标准切口组42例。记录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助行器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术前诊断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切口组小于标准切口组。其余各项指标切口组均优于标准切口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经外侧切口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比外侧标准切口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 标签: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移位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序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切口与常规外侧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切口入路 微创小切口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 标签: 小切口 外侧胫骨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胸外侧侧口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分组,对同期手术的食管胸中段癌、食管胸下段癌进行研究,对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吻合口瘘、切除淋巴结个数、切口长度、术后呼吸功能障碍、胸液量、住院时间和5年生存率进行研究。结果与常规传统左胸外侧切口相比,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30min,P<0.05。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呼吸障碍明显较少,胸部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明显改善切口外观,缩短了住院天数。清扫淋巴结个数,两组无明显差异。吻合口瘘的发生,相差不大,P>0.05。5年生存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左胸切口明显优于常规左侧开胸手术,不增加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食管癌 左侧开胸 小切口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肘关节外侧入路切口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骨折 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切口外侧入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少(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具有对关节组织和神经的创伤、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建议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术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入路、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外侧入路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外侧入路切口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的 70 例老年髋部骨折 患者 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 根据手术入路、切口方式的不同 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2 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取 传统外侧入路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 外侧 入路 切口 手术。观察并比较 2 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 ,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讨论外侧小口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髋部置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3例,利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并给予实验组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的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切口长度上的数值小于对照组,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手术之后下床活动时间也快于对照组,在Harris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92%,低于对照组的15.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给予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利用后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有着创伤比较小、效果比较好等诸多优势,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跗骨窦切口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40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时期40例选择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B组。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5%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显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选择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康复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侧切口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腓骨尖至第4跖骨基底的外侧切口显露、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1例(32侧)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1侧,Ⅲ型11侧。术后第2天首次换药,拔除引流片的同时尽量驱除伤口内的残蹦淤血,患肢垫棉垫加压包扎。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3~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32侧跟骨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恢复满意。术前Boehler角为6.84°±9.36°,术后为32.06°±6.87°;术前Gissane角为106.04°12.03°,术后为115.81°±9.48°,手术前、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美国骨科足髁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60~70分2侧,70~80分9侧,80~90分16侧,90~100分5侧。结论跟骨外侧切口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外侧延长切口、骨折显露清晰、且便于后期内固定的取出和距下关节融合术的实施,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切口选择。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外侧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好。结论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侧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常规切口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35例,良14例,中13例,差2例;对照组优25例,良14例,中15例,差1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发生跛行、缺血性坏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6%,组间对比差异显示,P<0.05。结论外侧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显著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疼痛较轻,术后伤口愈合好,关节活动性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后外侧小切口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