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冬虫夏草在中国是一种著名的药材.最早记录它的文献是15的藏医籍《千万舍利》.随着法国传教士巴多明(Parennin)于1723年将冬虫夏草标本从北京寄往法兰西科学院,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这种中国药材的认识和研究历程.在1841年英国昆虫学家韦斯特伍德(Westwood)开始鉴定这种真菌以前,西方学者认为冬虫夏草的真菌子实体是植物的根.此后,英国真菌学家贝克莱(Berkeley)分别在1843和1856年将其定名为“SphaeriaSinensis”和“Cordycepssinensis”.但是为学界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的,却是意大利植物学家萨卡多(Saccardo)在其1883年的专著中为冬虫夏草的定名“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在20以前,西方人对中国冬虫夏草的记录和描述具有多重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冬虫夏草的使用历史而言是重要的补充资料.

  • 标签: 冬虫夏草 夏草冬虫 巴多明 贝克莱 萨卡多
  • 简介:今年5月25日至5月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京举办了“21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会。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开幕式上致辞。包括李政道、丁肇中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科学大师,国内有关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以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7个国家科学基金组织的领导人共200余人出席论坛。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前沿 21世纪 论坛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高层
  • 简介:为系统开展我国亚热带地区黏菌多样性研究,对安徽天堂寨山区的黏菌进行采集、湿室培养及分类研究。获得黏菌标本564份,鉴定为6目10科20属42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10个,包括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细柄半网菌Hemitrichiacalyculata,鲜黄团毛菌Trichialutescens,硫磺绒泡菌Physarumsulphureum,垫形双皮菌Didermaeffusum,半圆双皮菌Didermahemisphaericum,胶皮菌Collodermaoculatum,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culospora,灰褐发网菌Stemonitispallida,小褐发网菌Stemonitisinconspicua。

  • 标签: 黏菌 大别山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从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3个属。研究表明凹叶厚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凹叶厚朴 内生真菌 多样性
  • 简介:以四川等8个省份的山桐子野生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山桐子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产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对山桐子野生群体进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各地主要以山桐子分布,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主要以山桐子的变异类型——毛叶山桐子为主,其中四川省毛叶山桐子分布较为密集;通过对各地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分析得出,山桐子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尤喜肥沃土壤;根据能源油料植物原则对山桐子提出选优标准,从234株山桐子实生树中初步选择43个单株;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单株划分为最高产量、较高产量和中产量3大类,且所有单株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全果含油率3个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群体平均值20%以上。本研究为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良种质或品种的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 标签: 山桐子 木本油料 种质资源 优株 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皮肤激发试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腔真菌涂片、鼻窦CT、鼻内窥镜等专科检查,明确2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151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生理海水鼻腔冲洗1~2次/d,治疗1周后,入院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鼻窦Fess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鼻窦内真菌团块或褐色泥砂样真菌泥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术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清洁术腔,每周1~2次,连续1个月,鼻腔局部继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单侧鼻窦发病16例,占76.2%,双侧鼻窦发病5例,占23.8%,上颌窦发病16例,占76.2%,上颌窦合并筛窦发病4例,占19.0%,蝶窦发病1例,占4.8%,伴鼻息肉15例,占71.4%,伴有哮喘史8例,占38.1%,术后2例复发,占9.5%。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对鼻腔与鼻窦变应反应的处理,将直接影响预后。

  • 标签: 变应性 真菌 鼻窦炎
  • 简介:MicroRNAs是否定地在post-transcriptional水平调制基因表示的短规章的RNA,并且深深地涉及癌症的几种类型的致病。调查特定的miRNAs和他们的目标基因是否参予喉的癌的分子的致病,oligonucleotidemicroarrays被用来与正常纸巾相比在喉的癌纸巾估计microRNAs和mRNAs的微分表示侧面。oncogenicmiRNA,microRNA-21(miR-21),被发现是在喉的癌纸巾的upregulated。由特定的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的miR-21击倒而miR-21的overexpression提高了细胞的生长活动,由殖民地形成试金检测了,禁止了HEp-2细胞的增长潜力。miR-21抑制引起的房间数字减小由于G1-S阶段转变的控制的损失,而不是apoptosis的显著增加。随后,miR-21的新目标基因,BTG2,被发现是在喉的癌纸巾的downregulated。BTG2被知道充当一个平底锅房间周期管理者和肿瘤suppressor。这些调查结果显示miR-21的那异常表情可以由维持BTG2的底层贡献喉的癌的恶意的显型。oncogenicmiR-21和它的目标基因的鉴定,BTG2,为癌症诊断和治疗在喉的癌是潜在地珍贵的。

  • 标签: 细胞周期调控 调控基因表达 和平号 喉癌 microRNA miRNAs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对9个耐热的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酶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对鸡羽毛的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对人头发的利用能力最强。对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酶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6d时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为了丰富对河南省黏菌资源多样性和物种区系的认识,2015—2016年对河南省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黏菌的野外标本采集、室内湿室培养和鉴定分类研究。共获得黏菌标本1037份,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6目12科31属88种,研究标本现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菌种中心(MCCNNU)。刺轴菌Echinosteliumminutum,碎皮菌Clastodermadebaryanum,纵裂无丝菌Liceabiforis,铜盖无丝菌Liceakleistobolus,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柄罐无丝菌Liceaoperculata等83种为河南省新记录种。

  • 标签: 黏菌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采用15%的PEG6000高渗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1个绿豆品种的芽期抗旱性。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速度快、萌发时间短、吸水率小、相对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鉴定筛选出4份绿豆抗旱种质。

  • 标签: 绿豆 抗旱性 PEG6000 芽期
  • 简介:【背景】辣木瑙螟是在我国辣木上新发现的一种小蛾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取食.目前该虫在我国云南省已有分布,对辣木产业威胁极大.【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田间调查和收集整理辣木瑙螟相关资料,研究并总结了辣木瑙螟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危害和发生情况.【结果】人工饲养与初步观察显示,辣木瑙螟幼虫期约16.17d,蛹期约10.25d,从孵幼虫到成虫共需约26.42d.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调查结果显示,辣木被害株率达94%以上,单株虫量最高达302头.株^-1,经常采收的地块枝被害率达80.80%、被害指数达0.54,受害程度显著高于未采收地块.【结论】关于辣木瑙螟的年生活史、世代数、危害损失、防治方法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辣木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他与辣木种植环境相似的地区也可能有辣木瑙螟的分布.因此,需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监测,防止该虫蔓延.

  • 标签: 辣木 害虫 辣木瑙螟 初报
  • 简介:[目的]摸清STLV-1感染现状,从而有效地降低STLV-1在猕猴、食蟹猴群中的的感染率。[方法]采用STLV-1ELISA法对猕猴、食蟹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本中心送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2455只出口猴血清,103份血清呈STLV-1抗体阳性,19份血清呈STLV-1抗体可疑,其余血清均为STLV-1抗体阴性。[结论]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1的平均感染率为4.97%,其中猕猴STLV-1感染率为2.7%,食蟹猴STLV-1感染率为5.4%,是猕猴STLV-1感染率的2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猕猴(食蟹猴)STLV-1的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 标签: 猕猴 食蟹猴 STLV-1 感染
  • 简介:姚泰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理学家。他半个世纪致力于生理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篇丝丝入扣,展现出笔者丰富的工作历程,读来耐人寻味。姚教授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热忱勤奋拼搏的精神,令人深受教育。——本文转载自《生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期,在此对《生理科学进展》编辑部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因文章篇幅较大,分上、下两部分刊登。本期刊登下半部分。

  • 标签: 生理学家 科学进展 管理工作 工作历 责任感 编辑部
  • 简介:姚泰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理学家。他半个世纪致力于生理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篇丝丝入扣,展现出笔者丰富的工作历程,读来耐人寻味。姚教授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热忱勤奋拼搏的精神,令人深受教育。

  • 标签: 生理学家 管理工作 工作历 责任感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第4次常务理事会于2005年4月1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16名常务理事中,有10名出席了会议(姚泰、范明、袁文俊、林浩然、李葆明、吴博威、倪江、樊小力、王建军、郑煜),其余6名因故请假。会议由姚泰理事长主持。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2005年 常务理事会 换届工作 第37界IUPS大会申办工作
  • 简介: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EFY-21的18SrDNA序列,通过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该菌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9%。为了进一步了解EFY-21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分别选用PDA、PSA、查氏、玉米粉琼胶、牛肉膏蛋白胨5种培养基,按照常规方法培养,用十字法测量菌落直径;同时选用查氏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观察不同碳源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KNO3、Ca(N03)2、(NH4)2SO4、NH4N03、(NH4)2HPO4、蛋白胨、尿素,不同培养温度10,15,20,25,28,30,37℃,不同pH值4,5,6,7,8,9对内生真菌菌丝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FY-21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生长状况最好;供试的碳氮源中,对EFY-21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甘露醇〉果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KNO3〉Ca(N03)2〉NH4N03〉(NH4)2HPO4〉(NH4)2SO4〉尿素;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7。

  • 标签: 紫杉醇 内生真菌 18S RDNA 生物学特性
  • 简介:记者手记:采访赛默飞尔是《生物技术世界》记者每年的必修课.一年之中总有崭新的创举、重大的成就让媒体对这个科学仪器的巨人趋之若鹜。而无论采访的是位高权重的总裁级高管、还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或是睿智的市场开拓精英,每次都让记者感慨良多,这个服务科学、

  • 标签: 科学仪器 服务 总裁 世界 LAN 亚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