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细胞电生理学对细胞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开发是极其重要的,美国普度大学的波特菲尔德等人新近开发了一种集成微电子器具(MEMS)系统,与目前的电生理学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将对药物开发带来巨大影响。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电生理学 药物发现 革命性 芯片 药物开发
  • 简介: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出一种致命武器,利用一种人造蛋白促进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对抗癌症,杀死了小鼠的脑肿瘤。如果能够证实在人体中同样起作用。它将克服影响免疫治疗效力的一个主要障碍。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 标签: 免疫系统 抗癌症 疗法 致命武器 免疫治疗 医学院
  • 简介:假苍耳为菊科假苍耳属植物,是我国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2012年8月笔者在新疆塔城市发现假苍耳。2012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新疆北疆地区的调查表明,假苍耳在新疆的分布地区仅为塔城市东货场至巴克图口岸的省道S221线公路旁、农田边、水沟、厂区等。

  • 标签: 新疆 菊科 假苍耳 外来有害杂草
  • 简介:美军药物系统项目管理部(PSPMD)负责管理药品、生物制品、相关药物运载系统、复苏液、皮肤保护剂和皮肤消毒产品的开发和制造。PSPMD开发产品的目的是治疗战伤、预防和治疗化学和生物战剂损伤及特定的传染病。这些产品的开发将对保存军队战斗力、挽救生命、加速伤员恢复和归队有重要意义。生物制品的开发和制造是PSPMD最近才开始管理的。PSPMD的生物制品开发目标是:预防、立即救治、确定治疗各种自然疾病、生物战剂损伤。目前,PSPMD正在开发的生物制品有18

  • 标签: 生物制品 制品开发 生物战剂 系统项目管理 免疫球蛋白 传染病
  • 简介: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近日,日本大阪生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大鼠试验,发现了一种在将视觉信息高效向脑传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

  • 标签: 蛋白质 力控制 视力 动体 科学研究所 研究人员
  • 简介:斑马鱼能够做一件神奇的事情:它的脊髓在被切断后能够完全愈合,但是对人类而言,这是一种瘫痪性的经常是致命性的损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观察斑马鱼修复它们自身的脊髓损伤时。他们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修复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当斑马鱼被切断的脊髓经历再生时,一种桥状结构会形成。首批细胞延伸一段为它们的自己长度的几十倍的距离。并且跨过这种损伤产生的宽宽的切断口将切断的脊髓连接起来。神经细胞随后也这样做。到8周时,新的神经组织填充这个切断口。因而这些斑马鱼完全逆转了它们的严重瘫痪症状。

  • 标签: 脊髓损伤 组织修复 CTGF 蛋白 神经细胞 瘫痪症状
  • 简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非编码性RNA中的一种常见性基因变异体可能导致在乳糜泻(celiacdisease)病人体内发生的肠道炎症。这一发现指出携带乳糜泻风险基因的人们患上乳糜泻的一种可能性的新风险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 标签: 乳糜 哥伦比亚大学 关联 风险因子 研究人员 州立大学
  • 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惠珊研究组通过分析与本明烟RDR1高度同源的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RDR1(Nt—RDR1),发现RDR1蛋白具有双功能作用,一方面,参与SA抗性途径,另一方面。抑制RDR6介导的抗病毒RNAi途径。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2010年4月16日的《植物细胞》(ThePlantCell)上。

  • 标签: 植物细胞 植物抗病 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 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简介: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颁发980万美元给属于早期检测研究网络(EDRN)的17个生物标记开发实验室,作为他们第一年的经费资助。新资助实验室的任务是发现与主要癌症相关的新生物标记,以及鉴定什么样的生物标记的制品能最好的检测癌症的存在或风险。EDRN的其他部门包括生物标记验证实验室、临床和流行病学中心及数据管理和综合中心。鉴于癌症是一种日益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危险疾病,

  • 标签: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生物标记开发实验室 经费 早期检测研究网络
  • 简介:短链干涉RNA,即我们熟知的siRNA或RNAi,曾经为基础研究和目标验证带来了意外的收获。现在,它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 标签: RNAI 药物 市场 SIRNA 基础研究 临床实践
  • 简介: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 简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教授Willisx.Li与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抑制肿瘤生长的新机制,以此为基础有可能开发出全新类型的抗癌药物。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叫做STAT5A的特殊形式的信号蛋白,能让异染色质(染色体DNA的一种形式,保持折叠压缩状态)的结构变得稳定,这反过来会抑制癌细胞发出繁殖和生长指令的能力。

  • 标签: 肿瘤生长 机制 美国加州大学 染色体DNA 研究人员 圣地亚哥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兴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简要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原理、特点、制作方法和类型,及其在新基因发现中的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新基因 应用
  • 简介:12月11日,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位于转录因子YY1上的T372R高频突变与胰岛素瘤发病机理相关。这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也为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糖尿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 标签: 胰岛素分泌 致病基因 通讯 自然 科研人员 发病机理
  • 简介:马蹄纹天竺葵柄锈菌(Pucciniapelargonii-zonalisDoidge)最初在1926年发现于南非,随寄主植物已传播到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和美洲,严重危害天竺葵属花卉.我们在昆明西南林学院校园内的天竺葵(PelargoniumhortorumBailey)上发现此菌,植株受害严重.此菌在我国从未报道过,可以肯定是外来入侵种,它通过何种渠道侵入我国,尚待考证.本文对此菌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对相关知识作了简要介绍.研究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标本室(HMSFC)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标签: 分类学 锈菌目 天竺葵 新记录
  • 简介: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近日,来自中科院生化所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LKB1基因能够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研究发现该激酶可以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生长增殖和维持细胞极性,而这些都是该基因抑制肿瘤的重要机制。虽然LKB1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和能量代谢,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LKB1失活如何协调肿瘤进展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仍未可知。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KrasG12D;Lkb1lox/lox小鼠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在肺部恶性腺瘤和鳞状细胞癌中,活性氧(ROS)水平存在差异。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ELL 华人科学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氧化还原 国际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