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阿不都·阿巴斯,教授,博士生导师,外籍院士,新疆大学“中国西北干旱区地衣研究中心”团队学科带头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兼任新疆侨联副主席、新疆人社厅和教育厅新疆高校学科组和高评委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即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和地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疆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 标签: 新疆大学 专业委员会 药用植物 博士生导师 学科带头人 西北干旱区
  • 简介:针对植物内生真菌体外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退化问题,对1株具有产西贝碱能力的平贝母内生真菌采用在其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平贝母药材的方法进行了复壮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添加量为3%时,其发酵液中西贝碱产量可达到0.0563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1.9%,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平贝母 内生真菌 复壮 西贝碱 HPLC-ELSD
  • 简介: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稻草为培养料栽培氏菇,对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在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的氏菇在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和产量上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的氏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kg/m^2和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的稻草培养料。

  • 标签: 玉米秸秆 稻草 三次发酵法 巴氏菇
  • 简介: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2003年首次在北京发现,目前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其危害严重,潜在适生区广,且具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技术是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综合相关报道,用于西花蓟马的检测鉴定技术包括传统的形态学特征鉴定法、由此衍生的计算机软件识别法,以及分子检测技术,如RAPD-PCR法、DNA序列分析法、PCR-RFLP法、SCAR分子标记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以及蛋白质分析技术等。其中,基因芯片和DNA条形编码技术作为新兴的物种鉴定手段,在西花蓟马等入侵物种的检测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西花蓟马 形态学鉴定 分子检测 基因芯片 DNA条形码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的STE法提取西花蓟马的基因组DNA,对西花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和去离子甲酰胺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的较优浓度;然后对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5(4^4),建立了适合西花蓟马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30ng、10×Buffer2.0μL、引物1.05μmol·L^-1、Taq聚合酶2.0U、dNTPs212.5μmol·L^-1及MsS042.25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和普洱9个地方的西花蓟马样本对所建立的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用于西花蓟马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西花蓟马的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嗜肺氏杆菌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的传染性.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嗜肺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的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的嗜肺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目的】蛋白样品的制备是获得良好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的前提,建立合理的西花蓟马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图谱,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实验以西花蓟马成虫为实验材料,对比了饱和酚法、TCA/丙酮法和直接裂解法3种蛋白提取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宜双向电泳分析的一种蛋白提取方法.【结果】3种方法蛋白提取率差异显著,直接裂解法蛋白提取率最高,饱和酚法的蛋白提取率最低;3种方法的SDS-PAGE条带数差异不明显;TCA/丙酮法的双向凝胶图谱效果最好,蛋白点最多.【结论】TCA/丙酮法能够有效去除西花蓟马蛋白中的干扰物质,是最适合西花蓟马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提取方法,为后续西花蓟马在蛋白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蛋白提取
  • 简介:目的探讨L型嗜肺氏杆菌在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方法青霉素液体法诱导,并对嗜肺氏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嗜肺氏杆菌L型具有典型的“煎蛋状”(L型)和“丝状”(F型)菌落,扫描电镜观察,L型菌体呈球状、杆状、长丝状:革兰染色呈阴性、缠绕的长丝体,并具有圆球体及巨型体,细胞壁染色显示细胞壁缺失:对紫外线、新洁尔灭抵抗力较原菌增强5-10倍;自然干燥环境中,原菌2d死亡,而L型可存活12d:能透过0.45lam滤膜;回复的最初几代,其菌体形态较原菌大数倍。结论L型嗜肺氏杆菌在形态学方面有较大变化,对理化因素及外界环境抵抗力增强,有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本研究提示L型嗜肺氏杆菌在该菌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L型 嗜肺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诊断学 诱导 抵抗力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内西花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 标签: 西花蓟马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于2003年入侵中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蔬菜、花卉及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以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13个省(市)不同地理区域西花蓟马种群的175条COⅠ基因进行序列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到13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单倍型多样性Hd较高,为0.691,而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为0.00652.总体固定指数Fst为0.24359,基因流Nm为0.78;种群之间固定指数和基因交流分析表明,我国各地理种群间可能出现了一定分化.种群间AMOVA分析显示,我国西花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对国内外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的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我国西花蓟马有2个品系,即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其中羽扇豆品系来源于新西兰和荷兰,而广泛存在的温室品系存在多个入侵来源.[结论与意义]我国西花蓟马各地理种群的发生,既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又与国内蔬菜、花卉、水果等的调运以及观光旅游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对西花蓟马的有效阻截及其种群扩张趋势监测意义重大.

  • 标签: 西花蓟马 线粒体DNA 基因变异 遗传结构 地理种群 单倍型
  • 简介: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重症肺炎老年患者90例,平均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坦钠治疗,B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C组则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坦钠与莫西沙星的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B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的WBC、CRP和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ALT、AST、Scr和BUN均没有显著变化,C组的WBC、CRP、PLT、PaO2及PaO2/FiO2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C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及B组,B组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短于A组(P〈0.05)。三组患者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皮疹、失眠等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药治疗,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重症肺炎 老年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莫西沙星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90和19.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0402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0242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南方小花蝽 捕食选择性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 简介:目的评价嗜肺氏杆菌外膜蛋白(OMP)和脂多糖(LPs)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OMP、LPS和全菌(WC)作为Westernblot和ELISA的诊断抗原检测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嗜肺氏杆菌小鼠相应的IgG抗体滴度,同时测定3种抗原与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的交叉反应.结果与嗜肺氏杆菌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小鼠血清的ELISA反应中,不同时期,LPS作为诊断抗原时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WC次之,OMP最低.自然感染小鼠群中,出生4周LPS抗体阳性率即可达80%,而同期的WC和OMP仅为25%和20%,故LPS敏感性最高.与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免疫血清和阴性种鼠血清的ELISA反应中,WC抗原表现出较高的吸光度(A)值,经Westernblot证实,其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LPS抗原特异性最强,OMP抗原次之.结论混合多株具有型或种特异性的OMP或LPS作为ELISA的诊断抗原,无论从特异性和敏感性上均高于全菌抗原.

  • 标签: 巴斯德氏菌属 蛋白质类 脂多糖类 血清学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采用贝洛尔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将入选者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硫酸镁治疗,实验组加用贝洛尔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采取贝洛尔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压,术后并发症少,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拉贝洛尔 妊娠高血压 分娩结局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自2003年传入我国以来,呈扩张趋势。辣椒上西花蓟马以化学防治为主,国内尚无抗性资源保护、抗(耐)虫性资源筛选等相关研究。【方法】以20个辣椒品种和西花蓟马为材料,采用幼苗接虫法,根据危害症状分级,计算为害指数并作为抗(耐)评价指标,然后测定不同抗(耐)材料苗期受西花蓟马危害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在20个供试辣椒品种中,湘研13号和博辣4号对西花蓟马的抗性较强,其他品种抗性较差,兴蔬绿剑抗性最差;不同辣椒品种抗(耐)虫性与过氧化物酶变化呈正相关,但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辣椒抗(耐)西花蓟马的筛选评价体系,为挖掘抗西花蓟马的种质资源和西花蓟马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西花蓟马 辣椒品种 抗(耐)虫性 植物防御酶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尔通体在恒河猴体内的存在情况,并分析其柠檬酸合成酶(gltA)的基因序列,判断尔通体的种属。方法16只来自福建的恒河猴,用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可能存在的尔通体。根据NCBI数据库上的尔通体gltA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尔通体菌落为模板进行扩增,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从3只恒河猴体内成功分离到了尔通体病原,并获得了尔通体gltA全长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五日热尔通体同源性99%。结论福建来源的恒河猴种群携带尔通体病原,尔通体流行地区可能存在鼠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五日热巴尔通体 柠檬酸合成酶 恒河猴 序列分析
  • 简介: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 标签: 西花蓟马 虫生真菌 致病力 生防菌株
  • 简介:【背景】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于2003年首次在北京郊区被发现,并逐渐扩散蔓延,目前已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方法】于2008~2009年通过定点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115个地区258个样点的主要花卉上的蓟马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主要花卉上发生的蓟马有11种,包括花蓟马、黄胸蓟马、黄蓟马、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禾花蓟马、横纹蓟马、腹小头蓟马、黑白纹蓟马、油加律带蓟马等,其优势种为花蓟马。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山东省18个地区的花卉上被发现。其中,荣成市区发生最重,占蓟马采集总量的51.86%;德州市区和青岛市区发生次之,分别占蓟马采集总量的34.21%和33.88%;其他地区西花蓟马发生量占采集总量的1.39%~18.75%。【结论与意义】西花蓟马已在山东省定殖并广泛分布,相关部门应做好西花蓟马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 标签: 西花蓟马 蓟马调查 山东省 花卉 分布
  • 简介:【目的】西花蓟马是世界性害虫,利用西花蓟马对寄主植物嗜食性的差异,通过驱避作用防控西花蓟马,能够为绿色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花蓟马嗜食的甘蓝和非嗜食的大蒜上互喷汁液,采用黄瓜+甘蓝、黄瓜+大蒜2种相间种植方式,研究它们对西花蓟马寄主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在甘蓝上喷洒大蒜汁液后,甘蓝叶片上西花蓟马的虫量和产卵量均明显减少.大蒜汁液浓度越高,减少得越多;在大蒜上喷洒甘蓝汁液后,大蒜植株上西花蓟马的虫量和产卵量明显增加,且增加程度与甘蓝汁液的浓度呈正相关.黄瓜和甘蓝相间排列时,西花蓟马在黄瓜叶片上的数量与单作黄瓜叶片上无明显差异;但黄瓜和大蒜相间排列时,西花蓟马在黄瓜上的数量明显高于单作黄瓜上的虫数,多52.4%.【结论】在嗜食寄主植物上喷洒非嗜食植物汁液或间作非嗜食的寄主可以明显减少西花蓟马的选择性.研究结果为利用非嗜食植物挥发物防控西花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

  • 标签: 西花蓟马 寄主选择性 植物汁液 相间种植
  • 简介:200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5月19日在京开幕,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强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全民族的自觉行动。

  • 标签: 创新型 民族 科技活动周 自主创新 开幕式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