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记者手记:采访赛默飞世尔是《生物技术世界》记者每年的必修课.一年之中总有崭新的创举、重大的成就让媒体对这个科学仪器的巨人趋之若鹜。而无论采访的是位高权重的总裁级高管、还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或是睿智的市场开拓精英,每次都让记者感慨良多,这个服务科学、

  • 标签: 科学仪器 服务 总裁 世界 LAN 亚太区
  • 简介:从2003年12月创刊开始,“世界生物技术版图”栏目每期介绍一两个国家的生物技术发展状况。本期介绍的国家是丹麦和澳大利亚。至此,我们已介绍了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生物科技强国在内的几十国家。长期以来,这个栏目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 标签: 编辑部 生物技术 澳大利亚 生物科技 加拿大 栏目
  • 简介:SMUP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教研究研制)系统能在80586、P2、P3等微机上使用。功能多,实时处理能力强,可对血压、心电、脑电、细胞放电、脉搏、呼吸等生物信号进行多种处理,适用于循环、神经、呼吸、感官等系统的联机实验和资料处理。系统硬件系列化,A/D转换器及信号调理器可选配不同档次(A/D转换器分8位/20微秒和12位/10微秒两档;信号调理器分4路/8倍/手调、4路/10000倍/手调和4路/8000倍/程控三档)。程控刺激器最大输出5V,选配刺激电压输出器,可将最大输出幅度提升到40V。最近推出的并口传送接口,使系统与计算机的连接更加方便。实验软件在WINDOWS9x下运行,软件内容多,包括教学和科研的常用实验程序。

  • 标签: 上海 信号处理系统 WINDOWS9X A/D转换器 信号调理器 生物信号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发展老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论述利用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因素,消除和缓解其不利影响,变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 标签: 发展 老龄事业 经济意义
  • 简介: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40余亩,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了现代化的科研办公楼,

  • 标签: 上海 药业 科研办公楼 高科技园区 GMP标准 制药企业
  • 简介: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40余亩,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了现代化的科研办公楼、生产车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公司引进了多套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英国TAP公司的Cellmate细胞转移系统、德国贝朗公司的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 标签: 上海 药业 |
  • 简介: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气候焖热潮湿,人体出汗较多,更是浅真菌病的高发季节,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可导致传染或引起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发病率 统计
  • 简介: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穗重、单株产量等穗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行数、穗重、单株产量的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粗、千粒重的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秃尖长的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穗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穗性状的遗传规律。

  • 标签: 玉米 穗粒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 简介:韧皮蛋白在维持植物形态、物质转运以及植物伤口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地域来源和性状特性差异均较大的2个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获得这2种芹菜韧皮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这2种芹菜来源的韧皮蛋白基因全长均为546bp,编码181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序列有3个位点的不同,分别为:88G/A、399T/C和489T/C;在氨基酸序列上有1个位点的不同,为30T/A。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9kD,pI值为9.18。六合黄心芹和美国西芹的韧皮蛋白与忽地笑等植物的韧皮蛋白相似度较高,在保守位置分别具有5个亮氨酸残基和4个色氨酸残基。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主要在芹菜的茎和根等部位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 标签: 芹菜 韧皮部蛋白 实时定量PCR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婴儿额体癣。患者男性,出生半月,左额红斑丘疹水疱7d。经真菌学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导致的体癣。给予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外用,1周后皮损完全愈合。

  • 标签: 石膏样小孢子菌 婴儿 体癣
  • 简介:观察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治疗浅真菌病的疗效。第Ⅰ批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1次/d喷于患处,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第Ⅱ批随机入A、B组,A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B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均1次/d喷于患处,用药2周、4周后观察疗效。第Ⅰ批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0%;第Ⅱ批A、B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及82.35%,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100%。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和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治疗浅真菌病的疗效相似(P〉0.05),且疗效显著、局部刺激小、瘙痒缓解明显、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环丙酮胺 浅部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真菌病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真菌病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某部官兵平时和野外武装泅渡时浅真菌病的发病率及病原真菌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野外武装泅渡训练前及野外武装泅渡训练2周后,均对参训官兵进行全面筛查,再取患者浅真菌感染可能性较大的皮屑,进行真菌学的镜检及培养鉴定。结果在896名官兵中,平时已有98例存在浅真菌病,发病率为10.94%。其中足癣56例(57.1%);股癣30例(36.1%);体癣12例(12.2%)。武装泅渡时有208例发生浅真菌病,发病率为23.21%。其中足癣有90例(43.2%),股癣92例(44.2%),体癣有26例(12.5%)。致病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念珠菌等。结论部队野外武装泅渡时参训官兵浅真菌病的发病率较平时显著上升,可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和战斗力。

  • 标签: 流行病学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
  • 简介:目的了解近半年来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浅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情况以及菌种变迁。方法以近半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3家教学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浅真菌病患者为3个地区的代表,对具有典型浅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致病真菌926株,其中红色毛癣菌544株(58.7%),念珠菌132株(14.3%),犬小孢子菌119株(12.9%),须癣毛癣菌23株(2.5%),石膏小孢子菌16株(1.7%)。华东地区浅真菌构成比复杂,华南及华北地区相对简单。结论不同地区浅致病真菌菌种及构成比存在差异;三地红色毛癣菌均仍占优势;而念珠菌和犬小孢子菌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流行病学 红色毛癣菌 念珠菌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间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QRS≤150ms(30例);C组为150ms〈QRS≤180ms(34例);D组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pg/ml、261.8pg/ml、599.4pg/m和971.2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起搏QRS波时限 右室间隔部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于2008年4月10-13日在桂林召开。大会特邀姚泰、唐朝枢、朱大年、容永豪4位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刊将分期刊登专题报告的详细内容,以飨广大读者。本期刊登朱大年教授的报告。因版面限制,本期刊登报告的下半部分。

  • 标签: 《生理学》 卫生部 汇报 修订 规划 中国生理学会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本地区儿童浅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31例浅真菌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例浅真菌病患儿中,足部浅真菌病最多,为47例(35.9%),其次是躯干部(除外股)32例(24.4%),指(趾)甲24例(18.3%),股12例(9.2%),手部9例(6.9%),头部7例(5.3%);男孩84例(64.1%),女孩47例(3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孩年龄8个月~14岁,女孩年龄3个月~14岁;在分离出的96株菌株中,红色毛癣菌最多(37株,38.5%),其次是白念珠菌(28株,29.2%)和犬小孢子菌(12株,12.5%),其他还有马拉色菌3株,热带念珠菌2株,其他念珠菌属10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未分类真菌2株。结论131例儿童浅真菌病中,足部浅真菌病最多;致病菌种以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儿童 浅部真菌病 病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