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二十三》(以下简称《药王》)讲述的是佛向宿王华菩萨宣讲药王菩萨的前身一切众生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燃臂供养而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的事迹。该经云,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一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其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该菩萨一心求佛,精进修习苦行,经一万二千岁证得“现一切身色三昧”后又暗自发心:“我虽以神秘力供养如来,不如以身供养。”

  • 标签: 法华经 菩萨 敦煌 供养 三昧 修行
  • 简介:澳门,已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标签: 澳门 中国 妈祖阁 海神
  • 简介: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 标签: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 四大名山 佛教经典 地藏菩萨 华严经
  • 简介: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 标签: 文字般若 无上菩提 文殊菩萨 成佛 地藏菩萨 慈心观
  • 简介:上海居士和陕西老婆婆静静地站在车旁。上海居士小心翼翼地问:“我们跟着你们的车一起走。方便吗?”

  • 标签: 菩萨 居士 上海
  • 简介:菩萨是慈悲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中国百姓眼里,菩萨基本可以说是真善美的化身,一切善良行为的首选形象大使。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菩萨的形象也有遭到调侃的时候,比如在《西游记》里,菩萨们的形象或多或少的就受到过一点污损。但究其实质,过咎又都并非在菩萨,往往是“菩萨家的畜生”惹的祸!《西游记》的故事主干,是唐僧等师徒五众西天取经,皈佛证果的“天路历程”,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绝大部分是所遇数量惊人的妖精魔怪。这些妖魔的成份比较复杂,但大概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道系统的妖,如山精树怪,野狼狐精,这都还

  • 标签: 《西游记》 中国传统文化 菩萨 弘法利生 美的化身 八十一难
  • 简介: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 标签: 菩萨道 佛教思想 人间佛教 赵朴 世法 学佛
  • 简介:屈指算来,我接触佛教已届廿载。虽说皈依多年,向来自觉没有资格称为三宝弟子。原因无他一秉性顽劣,总不爱循规蹈矩的老实念佛。按理说,像我这种“口头禅”信徒,早该在滚滚红尘,流浪生死。然而,冥冥中似乎有股力量保护着我,以致即便荒诞不经,我终究没失去弥陀的眷顾。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人生价值
  • 简介: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胎藏界之文殊,左手持青莲,表示专司一切如来之智慧,不染着法的无相之智慧;金刚界之文殊,右手持利剑,表示能断一切烦恼。文殊菩萨骑着青毛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是最勇敢的,不怕一切而毅然前进的。文殊手持莲花或手持利剑的形象.都是为了展现这位大菩萨的智慧——前者以莲花象征的纯洁高尚,后者以利剑象征智慧的无所不能。按照佛教的说法,净土不可思议的法门,如果没有文殊第一勇猛的根本大智,是绝对无法证解的。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Manjusri)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的。“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头”、“德”、“吉祥”的意思。《首楞严三昧经》说:文殊菩萨在过去就已经成佛,号称“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世成佛,号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导驾慈航,示居因位;未来世成佛,叫做“普明佛”。如果有人听到普明佛的名号,能灭五无间的重罪。

  • 标签: 文殊菩萨 智慧 中国佛教 释迦牟尼佛 “妙” “头”
  • 简介:一行三昧是文殊禅法,也是佛教的根本禅法。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法。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文殊菩萨 文殊说般若经 一行三昧 慧能
  • 简介:《法华经》里面有位常不轻菩萨,又称作“常被轻慢菩萨”,简称“不轻菩萨”。《法华经》里面说,这位菩萨每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时,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 标签: 菩萨 《法华经》 礼拜
  • 简介:戒律东传是唐朝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菩萨戒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传至韩国、日本。中日两国僧侣在菩萨戒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缘于弘扬戒律,不仅成功创建日本律宗,成为律宗初祖,还广授菩萨戒,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最澄入唐求法,回国后创建日本天台宗,一生致力于弘扬菩萨戒,不仅促成大乘戒坛的建立,还明确提出大乘律宗概念,设计出天台宗菩萨戒的师资传承谱系,使菩萨戒在日本得以兴盛,进而改变了日本的戒律传统和佛教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 标签: 菩萨戒 鉴真 最澄 日本
  • 简介:因果及其报应规律,遍布自然界,也遍布人类社会。社会人们的一切活动,小则如个人穿衣吃饭,举心动念,待人,接物,处事,无不孕育着因果。

  • 标签: 菩萨 因果 自然界 个人 人类社会 规律
  • 简介:在沉香阁大雄宝殿的左前方,悬挂着一口明代浇铸的、用以警醒世人的大古钟,古钟下面供奉着一尊约三十公分左右高的香樟木贴金坐姿地藏菩萨,——这就是著名的“不肯去地藏菩萨”。

  • 标签: 地藏菩萨 大雄宝殿 古钟 明代
  • 简介: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位于诸菩萨之首.他在释迦牟尼四十五年的弘法中,始于《华严》,终于《涅槃》,凡是大乘法会,大多有他参加,他在弘扬大乘佛法上,做出了不朽贡献.他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师之一,为大乘佛教所崇奉.这还因为,他的智慧是般若,而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一切菩萨之师,所以,在大乘佛教中,他的地位尊崇显赫,思想博大精深,影响广大久远,信仰传遍全球.

  • 标签: 思想现代 文殊菩萨 现代意义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菩萨唯识止观'的具体操作过程.整体而言,此乃结合唯识观与菩萨行的一种修行模式;其在大乘菩提心及六度四摄的基本前提下,运用唯识止观'以楔出楔'之实际操作,除遣凡夫自心所生之虚妄分别及虚假影像,直至其心无分别、无所住为止.

  • 标签: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唯识观 修道理论 止观 虚假影像
  • 简介:还是在哈尔滨的时候,“文革”中淮淮就传来《反听曲》等赵伯伯尚未发表的诗作,令人读了爱不释手。“四人帮”被抓的消息,也是从赵伯伯那里传给我们的。那时我初回北京,尚无工作,“正风和日丽九九天,万里无云烟”,一心“愿向菩萨闲坐,”聆听化莲妙语。不过父母有时也说:“你们不是去烧香的,是去‘吵庙’的。”不让我们过多地去打扰“赵菩萨”。地震震塌了我家西屋的墙,因而暂居国务院二招,孙起孟伯伯恰也同住。孙伯伯每每饭后便系起围裙,帮炊事员洗涮碗

  • 标签: 菩萨 妙语 父母 诗作 “文革” 发表
  • 简介:依据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法来讲,国家的发展进步是综合性的,是众多善因缘的聚合;其中先进的思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为依于它可以缔造出先进的个人和群体,构成国家发展进步的可靠力量。可以这样说,佛教的思想,尤其是大乘的菩萨思想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精华部分。佛经上说,菩萨是作善不求利者;㈣是为法不为利,为德不为名,

  • 标签: 菩萨 大乘 法利 实践 国家发展 先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