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佛牙是佛陀舍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佛牙崇奉在印度佛教中就已经存在,后随同佛教的东传一起进入中国.佛牙舍利在唐武宗以前主要是皇室崇奉供养,此后逐渐演变为公卿士大夫及高僧、信众开放式的供养形式,故今天发现的佛牙多为宋辽时期民间家族式瘗葬物.透过佛牙的大量面世和流传历史的追溯,使我们了解到宋辽社会各阶层舍利崇奉礼拜状况,对佛教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佛牙 影骨 流传
  • 简介:敦煌冬安居资料的发现,有着重要意义。它证明,敦煌佛教不仅与印度律仪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更与中亚佛教律仪有深厚的历史关连。根据P.2807《七月十五日夏终设斋文》及P.6005《释门帖诸寺纲管》等内容的记载,使我们得知敦煌佛教教团,同印度及中原一样,在都司的组织及地方官府的参与下,每年举行管内僧尼结夏安居,并有解夏设斋活动。而冬安居亦是敦煌佛教教团年中行事之一,六时礼忏等构成了敦煌佛教安居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大正藏》 敦煌佛教 《四分律》 原始佛教 比丘 僧团
  • 简介:孔孟有自己的生死观.他们将人的生死与“命”、(生死)祸福与“德”联系起来确立了“乐天知命”、“修身以俟之”的生死态度.以“德”取福的延伸就是生死以“义”的生死价值观.这种生死价值观最终决定于生死的目的.孔孟认为,人的目的在于“仁”,修德行义都来源于对“仁”的追求.

  • 标签: 生死 祸福
  • 简介:欧洲全称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东欧5个地区。欧洲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的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欧洲承袭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后又与基督教文明交融出光辉灿烂的西方文明。15世纪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的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辉煌的成就,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有惊人之作。

  • 标签: 考察学习 见闻 古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文化遗产 西方文明
  • 简介: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获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 标签: 企业 社会责任 道德 企业公民 利益相关者
  • 简介: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学习和借鉴有关国家民族语文工作的先进经验,应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基金会的邀请,由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民族语文工作考察团”一行14人,于2007年1月24日至2月6日,分别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学习考察。笔者有幸参加前往,现将两国的部分有关隋况作简要介绍,以飧读者:

  • 标签: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学习 民族语文工作 多元文化 基金会
  • 简介:满族的家族祖先祭祀活动仍然保留很多传统习俗。续谱针对父系血缘关系,家神祭祀针对家族神灵系统,作为满族穆昆(家族)文化的一个范式,二者储存、传承的是族人与两套祖先关系的知识、人神之间与人们之间关系的秩序、群体性质、群体生活规则、个人道德约束等等信息。关于满族家祭祖先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当地人的本土思维和民族志学者解释的产物,通过仪式类型的分析、叙述,或许可以传达出满族祖先信仰的某种真相。满族家族祭祀活动已经与其古老的传统有了差别。

  • 标签: 满族 穆昆 续谱 家祭 萨满
  • 简介:《瑜伽焰口》是寺院中最为广泛的法事活动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本人旨在通过对河北柏林禅寺《瑜伽焰口》的音乐考察,进一步了解佛教音乐在不断的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依附、冲突、融合、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柏林禅寺 瑜伽 河北 佛教音乐 中国化
  • 简介:一、前言2001年,为了响应党中央“情系西部献爱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在省民宗委的倡导下,全省宗教界慷慨解囊,纷纷向西部省份捐款(与浙江省对口的主要有四个省、自治区:西藏、新疆、贵州和四川),普陀山佛协捐款达150万元。一年过去了,省民宗委认为有必要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考察。2001年9月3日至9月9日,由省民宗委钟小毛主任率领的浙江省宗教界代表团,赴四川省的广元市、阆中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我作为佛教界的代表,有幸参加了此次考察考察团共计五人,此外还有省民宗委干部郑国元、天主教金仰科神父、基督教汪吉生牧师。

  • 标签: 浙江 宗教工作 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
  • 简介:谭世宝在2007年第5期《佛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天下名山僧开多的历史考察——以明末清初云南名山僧开多作典型例证分析》。文章认为,“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单句始见于元人文集中,“天下名山”多有佛教僧侣居处修行的寺院庵堂的现象,应是中晚唐以后才逐渐形成并引起文人关注的。作者提出,由于慧能等人的南禅宗及其各分支向边远的乡村山区的大发展,形成了不论是名山还是不名之山,佛教的建筑都比儒、道两家的多。

  • 标签: 名山 史考 《佛教文化》 明末清初 佛教僧侣 中晚唐
  • 简介:灵隐慧远是南宋佛教禅宗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高僧,学成于四川,弘法于川外,一生历住名寺,得到孝宗皇帝的数十次召见,门下弟子众多,法脉广布,远播海外。对慧远一生行实的考察无疑是研究灵隐慧远的重要部分。

  • 标签: 灵隐寺 慧远 行实
  • 简介:书松尼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尼众寺院,地处于德钦县奔子栏乡境内,距奔子栏乡政府西北方向28公里,位于行政村的一座象头山腰上,海拔2800米左右。传说此处是一头大象的头顶部,两侧山峦正好形为象耳,象鼻延伸到行政村以南公路的左侧。

  • 标签: 书松尼众寺院 云南 地理位置 佛教 修行制度
  • 简介:通过考察黑格尔对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的批判以及黑格尔的“精神”概念,本文认为,通过将主体把握为“精神”,黑格尔超越了康德的形式主义以及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从而具有了实践哲学的特征。

  • 标签: 实践哲学 黑格尔 康德 精神
  • 简介: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西北民族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严重的灾荒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①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诸多有识之士奔赴西北进行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做准备。在此浪潮中,女华侨林鹏侠亦不畏艰险,只身一人深入西北各省区,广泛接触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对西北地区的地理、资源、文化、风俗、社会等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民族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就林鹏侠西北行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在考察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一介绍,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在民族危机、社会动荡的特殊时代里归国华侨林鹏侠女士这一壮举。

  • 标签: 民族危机 林鹏侠 西北考察
  • 简介:邓小平理论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很多理论工作者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80年代前后围绕着改革开放而形成的理论名称问题进行探讨,直到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才正式将这一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对于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的研究应当以事实为原则,不轻易搞定性处理。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关乎中国未来的旗帜、方向问题;是对邓小平、也是对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造的充分肯定;是对现实和未来发展连续性所作的思想理论上的保障。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概念 形成过程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为开发扶贫阶段,国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政策;21世纪的前十年为参与扶贫阶段,面对新的扶贫工作形势,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主张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2012年至今为精准扶贫阶段,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旨在找到“贫根”,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前期“大水漫灌”扶贫方式所导致的真正贫困群众得不到有效帮扶的问题,并从财政、制度和政策上不断给予支持。经过三个阶段的扶贫工作,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高。当前,我国在推进扶贫事业发展时,还需对一些领域逐步完善提高:不断增强扶贫内生动力,有效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逐步建立健全扶贫体制机制。

  • 标签: 改革开放 开发式扶贫 参与式扶贫 精准扶贫
  • 简介:基于以荀解荀的方法论自觉,本文取一种元伦理学的进路,在荀子本人“共名与别名”的逻辑架构之下,内在于荀子哲学的固有脉络考察和分析了荀子㈠性”概念的多重意涵,揭示了荀子人性理论的多层次性,进而在道德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了荀子人性观念的语境、意义及其哲学重构的可能性。本文以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为线索:第一,荀子的性恶观念在何种意义上是成立的?第二,既言性恶,则善从何而来?易言之,善在荀子那里是否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先天根据?第三,如果对第二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否就意味着苟子人性理论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悖论和矛盾?通过对这样三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认为,荀子的“性”概念乃是一种结构论的人性观念,而非本质论的人性观念。

  • 标签: 荀子 元伦理学 结构论人性观 本质论人性观
  • 简介:西藏那曲佛教代表团一行30人,由那曲佛协常务副会长吉中活佛率领,11月6日到我会考察了解我省佛教情况。在座谈中,省佛协副秘书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和吉中活佛介绍了各自的佛教工作开展情况。通过交流及情况介绍,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和了解,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开展双方交流和往来,以进一步促进佛教工作的开展。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邢越生,那曲地区副书记、副主席、民宗局局长也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佛教工作 佛教协会 杭州市 浙江 西藏那曲佛教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