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理论武装的任务要求,要充分汲取党的十七大以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有益经验,在继续发挥原有途径积极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实践途径、理论创新途径、间接途径、隐性途径、自主途径、对外宣传途径等,实现理论武装深入人心路径的创新发展。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人心 路径
  • 简介:7月2日,昆明耶稣圣心堂堂区服务团体圣心公益组,在神父和小组负责人的组织下,由教友陈女士提供70多双小学生运动回力鞋,赴红河州红河县驾车乡懿林拔萃小学,赠送给那里的小学生。

  • 标签: 捐赠活动 耶稣 昆明 爱心 学生运动 小学生
  • 简介:当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i5年)》中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

  • 标签: 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 教会 养老服务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 老年人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政治能力、为什么要提高政治能力、提高什么样的政治能力、如何提高政治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对于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领导干部 政治能力
  • 简介:2018年7月20日至7月23日,"儒学当代开展的路径与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庆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儒学学会、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儒学 路径 当代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6月25日,会理县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马熊猫神父受雷军神父委托带领爱心小组前往患骨癌的张茂英家中看望、慰问,并带去了各种慰问品和2000元慰问金。7月14日,雷军神父来到张茂英教友家中看望、慰问。雷军神父为张茂英傅油,叮嘱她要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 标签: 公益慈善活动 爱国会 天主教 会理县 神父 雷军
  • 简介:引言近些年,在社会教育体系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词汇:'品格教育'。其大致内容,就是教导适龄的人们,应当追求适合的品格,借此来达到人生的成功。[1]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一种突破,使人们开始注重情商的教育。众所周知,智商是人们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是,对于智商,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引导,适当的培养,良好习惯的辅助,很难发挥其更大的作用。而品格教育,正是抓住这一机遇,一跃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

  • 标签: 品格教育 开展品格 探教会
  • 简介:在学术界畅行不衰的“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的.该“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领域迄今仍然颇具影响力.实际上“二重证据法”既包括狭义的历史学者用考古资料来补正历史文献,亦包括考古学者通过运用历史典籍来解读和印证考古发掘资料.例如:久负盛名的临淄齐国故城五号东周墓的殉马坑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的,年代是春秋晚期,关于该墓墓主的认定便是借助了传世历史文献.伴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础,出现了“多重证据法”.“多重证据法”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合成作战,联合攻关,形成多重证据,是在新时代对“二重证据法”的新发展.通过对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中殉马数量的研究及骨骼等的鉴定,不仅能识别这些殉马的马龄并发现体质的变化,甚至能够揭示出其品种来源和饲养方式及养马业的发展规模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这就得通过兽医学、生物学乃至统计学等多学科的介入以获得多重证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运用由“二重证据法”发展而来的“多重证据法”,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就能够深入地揭示东周时期的齐文化,对东周齐文化的深入探讨应该是由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多学科来共同进行的.

  • 标签: 二重证据法 多重证据法 东周齐国殉马坑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的讨论十分热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中国哲学传统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仍是当前理论界所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对中国哲学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新的论述和新的认识,实现了学术范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色和优势,也突出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汪教授对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深入思考,集中地反映在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该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2017年1月出版.为了行文简便,以下该著简称《传统与创新》)一著中.该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研究现代中国哲学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方法论等重大问题,这一研究不仅有力拓展了学界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认识,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该著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见解卓识、论述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精辟、体系严谨,是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学界又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