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小乘罗汉能不能成为禅宗的祖师?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公案”。本文站在思想史的立场上,对此问题加以全面的探讨。笔者认为,在早期禅宗中禅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到了《北山录》才有明显的意识。此后宗密、裴体以及契嵩都对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本文对他们的看法加以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唐宋僧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它与对“传法”的看法或者历史观结合起来,展开了精彩的思索。

  • 标签: 禅宗 祖统 北山录 宗密
  • 简介:“大一”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成分,一向是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尺度。无论在何种环境下,追求或顺应“一”的人往往得到后世的好评,而企求“分裂”或满足于分裂状态的人则大多受贬斥。在通常情况下,“大一”这一评价标准能超越人物的实际功绩、仁、和平、汉族主义和阶级意识等一系列其他的评价标准。

  • 标签: 中华民族 大一统 历史人物 评价标准
  • 简介:卿希泰先生对于我在师友之间,年高德劭,是我的榜样。我们都长期从事道教学研究,曾一起参加多次学术交流,结成深厚友谊,我又不断研读他的论著,从中受益非浅。他去世后,许多往事从心中升腾,不表达不能安心,所以要写篇回忆小文,纪念他的功绩,

  • 标签: 卿希泰 学统 道教史 中国道教 学术交流 教学研究
  • 简介:原义为“崇尚统一”的“大一”概念,逐渐延伸出“高度统一”的含义,充实了“大一”的内涵。在追求政治版图统一的核心内涵不变的基础上,秦汉时代的“大一”概念还包含了学术文化的统一和制度文化的统一等内容。秦汉“大一”的时代精神,反映在人们虚拟历史现象为现寥社会政治文化的“大一”张目,各类文化创造活动中对“大一”精神的讴歌与弘扬,使中国的“大一”理念之源头更加博大精深。

  • 标签: 大一统 秦汉 政治 文化“大一统”的蕴义
  • 简介: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F.A.Gutzlaff,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 标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实腊 《东西洋考》 传教工作 刊物介绍
  • 简介: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也是五台山佛教的极盛时代。这是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栖息着许多著名的高僧大德,流布着中国佛教的天台、唯识、律宗、密宗、华严、净土和禅宗诸宗。五台山又境系太原,太原是李渊起兵推翻隋朝的发祥地。所以,唐代二十位皇帝中,除武宗发动会昌发难,毁灭释教外,大多数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尊崇佛教,优礼五台山。“常例每年敕送衣钵香花等到山,表施十二大寺”外,还赐五台山佛教“细披五百领,绵五百吨,袈裟布一千端,青色染之,香一千两,茶一千斤,手巾一千条”(《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供山众衣药之需。同时,唐王朝还兴建寺塔,雕塑佛菩萨像,

  • 标签: 五台山佛教 中国佛教 法师 武则天 《宋高僧传》 驻锡五台
  • 简介: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一统理论的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一的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一政权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为维护国家大一而做出的卓绝努力,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建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史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历史。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 大一统
  • 简介:领土与国家权力的严格重合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特征。现代意义的国界与古代意义的边疆之内涵差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不同于与传统国际关系的特征。在现代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冲击和压力下,为了抵抗外来威胁、保持国家统一,清朝末年采取了的一系列边疆建省举措,使中国传统“大一”框架内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实现了从边疆向国界的转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这是一个使疆域“领土”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性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体现。国际体系的压力导致了国家内涵的改变,但中国的统一内涵并没有丧失。

  • 标签: 边疆 边界 近代中国 大一统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认识的探讨阐述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内在化了的帝国性。为此本文把当时中国人的民族认识分为文化民族和国家民族进行探讨,并阐述容满立宪派和排满革命派的民族论为什么及如何都只能归结为民族帝国主义和单一民族论,并由此把文化民族作为反思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论中所蕴含的帝国性的理论对策加以关注。

  • 标签: 民族大一统 中华民族 民族帝国主义 帝国性 文化民族
  • 简介:城镇化的标志是城镇人口日益增加。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外来流动人口由于就业岗位低端、收入不稳定,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形成新增城市贫困人口群体。受现行政策约束,作为城镇新市民的外来人口,在生产生活等诸方面与原城镇居民待遇有别。科学发展观要求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福利与政策及相关待遇。以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为依据,立足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是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城镇外来人口 管理 服务 平等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