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第一次提出了连队归属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在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连队归属的几个途径,为连队归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基层部队 士兵 连队归属感 影响因素 途径
  • 简介:研究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2(自我道德:内疚、羞耻)两因素被试问实验设计,考察了外控和内控大学生在内疚和羞耻两种不同的自我道德情感下反事实思维内容的差异。结果表明:(1)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不同内容的诱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内疚和羞耻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影响;(2)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受到了心理控制源与内疚和羞耻两种自我道德情感的交互影响:外控者在羞耻的启动条件下比在内疚的启动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在内疚的启动条件下比在羞耻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中西方不同被试而得出的内疚和羞耻与反事实思维关系的矛盾结论。

  • 标签: 心理控制源 反事实思维 内疚感 羞耻感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残疾人主观幸福的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与结构式访谈法对浙江省安吉县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60名残疾人进行调查。结论:(1)主观幸福存在年龄差异,且年龄越大,主观幸福得分越高;(2)先天致残比后天致残的残疾人主观幸福得分更高,且在后天致残残疾人中,残疾人致残时间与主观幸福之间存在相关;(3)已婚残疾人与未婚残疾人主观幸福无显著差异;(4)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人主观幸福存在差异。

  • 标签: 残疾人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验性权力启动范式来探讨权力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不管偏好那种结果(惩罚,奖励),高权力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规则导向道德思维方式,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道德思维方式。实验二结果表明,当道德两难情境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高权力被试和低权力被试都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的道德思维方式。

  • 标签: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体育锻炼量、持续时间、体育锻炼项目、锻炼伙伴、锻炼场所、锻炼设施、锻炼时的指导等方面对主观幸福的交互影响,发现体育锻炼各方面对主观幸福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都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揭示了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的内在关系。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提供证据。

  • 标签: 体育锻炼 主观幸福感
  • 简介: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的疏离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的疏离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人际疏离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对学校喜欢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流动儿童 疏离感 应对方式 学校态度 中介作用
  • 简介:通过对120名听障青少年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孤独量表(CLS)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探讨听障青少年父母依恋、人格特质与孤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依恋沟通、信任、疏离均与孤独呈显著负相关,而母亲依恋仅沟通维度与孤独呈负相关,信任和疏离与孤独相关不显著.在人格特质上,仅内外向维度与孤独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内外向分别与父亲沟通和母亲沟通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内外向在父母沟通与孤独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说明父母沟通能直接影响听障青少年孤独的形成,同时也可通过内外向间接影响孤独.

  • 标签: 父母依恋 内外向 孤独感 中介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犬儒态度、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论:大学生持有中等偏高的犬儒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主观幸福,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犬儒态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大学生犬儒态度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量表(GWB)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韧性 积极情绪 幸福感 大学生
  •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 简介:对浙江地区551名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探讨组织中管理者大五人格的责任、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的关系,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对此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责任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负相关;神经质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正相关。(2)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在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

  • 标签: 责任感 神经质 心理契约违背 人力资源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