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就视觉系统能否像计算平均数那样高效地计算其他统计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保持—组圆的平均大小不变而改变众数,考察平均数估计是否受众数变化的影响;实验二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刺激,直接考察被试估计众数的绩效。结果发现:(1)对平均数的估计不受总体众数变化的影响;(2)对众数的估计往往不如对平均数的估计准确,估计值受平均数变化的影响;(3)在估计众数的任务中,被试成绩受总体极大值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视觉系统不存在针对众数的自动化加工机制。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测,视觉系统并非对所有统计量都可做高效加工,而可能存在针对平均数的特异加工机制。

  • 标签: 统计属性表征 平均数 众数
  • 简介:先验客体概念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由于一方面其意义精微且有层次递进,另一方面又与若干概念意义相近,所以有些许模糊难懂。本文首先对先验客体的概念进行梳理,概括出其作为统一性本身、统一性的规则与客观性之保障这三重含义。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与物自体所体现的是先验与超验、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区别。最后考察其与先验主体的关联,进一步指出先验客体是先验主体统一性的对象化。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察厘清先验客体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作用。

  • 标签: 先验客体 表象 物自体 先验主体
  • 简介: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随认识层次的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二分、主客统一、主客同一。在主客同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人达到了“物我俱一”的境界。

  • 标签: 僧肇 圣人 实相 主体 客体
  • 简介:为探究网格在工作记忆中对视觉客体位置编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n-back范式,通过客体位置的确定性和网格出现的不同认知加工阶段,探索了网格线在空间工作记忆视觉客体位置记忆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被试将依据客体的位置确定性强弱来选择类别编码或坐标编码.实验2的结果显示,网格在识记阶段可能有利于位置记忆,而在提取阶段可能有干扰作用.

  • 标签: 空间工作记忆 空间构型 参考系 网格
  • 简介:该研究以简单形状和颜色构成的客体为材料,采用延迟匹配范式,通过记录事件相关电位,以反映工作记忆表征与知觉输入间冲突的N270为指标,就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客体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无关维度特征变化与目标维度特征变化均可诱发N270。该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对客体目标特征进行存储时,无关特征亦自动得到选择加工,支持基于客体的存储说。

  • 标签: 视觉工作记忆 基于客体的存储 选择性存储 N270 简单特征
  • 简介:采用3×2×3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三种线索一靶子呈现时间间隔条件下,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周方框旋转同时或旋转停止后中央线索化时,出现了“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但在外周方框旋转之前中央线索化时,“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却消失了。这说明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的“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动态范式 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 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
  • 简介:学习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思想———兼论超前认识的主、客体依据○余源培一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科学预见在这个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 标签: 科学预见 《毛泽东选集》 超前认识 学习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论持久战》
  • 简介:本文首先引出人脑思维主体(简称主体)的思维结果与被思维客体(简称客体)本质属性之间的一致度量(简称一致度)和不一致度量(简称不一致度),然后再对影响主体思维结果和客体本质属性不一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主体 客体 客体复杂度 客体本质属性 中介 思维结果
  • 简介: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两种选择性注意干扰任务是否分别对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及干扰效应是否受记忆对象言语命名和编码难易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记忆任务,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了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的记忆任务,结果分析发现:空间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而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则对客体工作记忆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和空间选择性注意分别在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加工中发挥作用,但当面对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客体与空间记忆目标时,不再发生作用。

  • 标签: 客体工作记忆 空间工作记忆 选择性干扰 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 空间选择性注意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这个秘密可以概括为"实践中主客体的对立同一"。"主客体的对立同一"有别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理解的"不同性质的东西的对立同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步骤是将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客体"范式用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主客同一"和"主客对立"既相当于又不同于传统理解的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马克思哲学中的三组基本关系及其相应的矛盾运动都可以用主客体的对立和同一来描述: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对象化意味着主客同一,异化意味着主客对立;在人对物的关系中,私有财产意味着主客对立,共产主义意味着主客同一;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主奴关系意味着主客对立,自由个性意味着主客同一。因此该原理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具有重要建构作用。

  • 标签: 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 主客体的对立和同一 对象化和自我异化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主奴关系和自由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