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湛若水以“天理”为道德根据,为其由参差不齐之现实人性回复到本然之性的德性修养理论奠定了基础。在湛若水这里,作为规范理性的天理并不与主观对立,它植根于吾人心中自然发出的道德感,因而能为道德努力提供动力支持。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核心的德性修养理论,将认知、实践与境界融为一体,兼具境遇性、亲身性与习熟性等品格,体现出他对道德实践的审慎思考与复杂体察,并向细密化和深层化迈进。

  • 标签: 人性论 德性修养 知行并进 境遇性 亲身性
  • 简介:孟学研究是近代西方儒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课题。数十年来,西方哲学界在这一领域所积累的资料已非常可观。其中安乐哲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的研究侧重于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背景的差异来看待中国哲学问题。在孟学研究中,他打破了传统的人性概念,将孟子之性置于一种动态过程中进行讨论,认为"性"是一种有赖于特定条件的文化产物,是个人通过文化修养所获得的成就。这种从文化学意义上来解释孟子之性的方法,有利于挖掘孟子人性的文化价值,对进一步探讨孟学中的创生力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安乐哲的孟学思想发展为主线进行研究,可以清晰认识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人性研究发展走向,也可以梳理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研究的学术成果。

  • 标签: 孟子 人性 安乐哲 中西哲学比较
  • 简介: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马克思恩格斯对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的批判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和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这一批判的前期理论准备,《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们所做的第一次全面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个人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管子指出人性结构是一个二维结构,包括"心性"和"情性",二者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为促进人性之心性与情性的良性互动,《管子》提出了解决之道。管子关于人性的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员工并建立正确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 标签: 《管子》 人性 心性 情性
  • 简介:人性本身就有罪过的倾向。六世纪后期,天主教教宗额我略一世,将人的原罪分为七种,依次为:傲慢、忌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色欲,这就是人的七宗罪。这七宗罪是人本身就具有的。天主创造亚当时,本来创造的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厄娃却由于贪婪与忌妒,勾引亚当摘伊甸园里的苹果,最终导致亚当被贬入凡尘。而这七种原罪也随之流入凡尘,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传给后人。所以,七宗罪是人性中最原始的罪恶。我认为:

  • 标签: 七宗罪 额我略一世 道法自然 厄娃 性中 九万
  • 简介:中国传统有机宇宙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与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和规则来自宇宙自身而非外部事物。这使天演能够被中国知识分子用来支持传统有机宇宙,并对抗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神创宇宙和机械宇宙。这是天演迅速风靡知识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内在原因。

  • 标签: 天演论 有机宇宙论 机械宇宙论 神创论 自然神学
  • 简介: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的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的内涵。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的思维官能的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的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的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的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的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的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构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张岱年先生认为,“命”是人生问题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讲有命,以后儒家都主有命”,孔子所谓命“大致说来,可以说命乃指人力所无可奈何者。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之成功或失败,即此事的最后结果如何,并非做此事之个人力量所能决定,但也不是以任何个人或任何其它一件事情所能决定,而乃是环境一切因素之积聚的总和力量所使然。如成,既非完全由于我一个人的力量;

  • 标签: “命” 朱子 人的力量 人生问题 张岱年 后儒家
  • 简介:社会地位综合症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健康等级的差别事实。健康公平要求消除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即由社会经济制度等人为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健康差别。结果公平和手段公平是健康公平的两种价值诉求,应当以手段公平来促进健康的实质性公平。健康不公平的判断标准是,该健康的差别事态是可避免的、非个人自由选择的且归因于一个责任主体。

  • 标签: 健康公平 结果公平 手段公平 责任
  • 简介:1859年11月,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公开发表生物进化理论。这在英国科学界、思想界和宗教界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不乏其人,反对者更众,俨然形成两大对立阵营。1860年生物学家赫胥黎和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围绕进化和神创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史称"牛津

  • 标签: 神创论 生物进化理论 《物种起源》 宗教与科学 威尔伯 基督宗教
  • 简介:本文主要试图分析和阐明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的主要内容,尤其着重剖析和阐明了图像的本质和表现关系,指出图像是实在的模型背后所隐含的语义内涵,并且分别辨析了图像的摹绘关系、摹绘形式和逻辑形式等图像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揭示了图像如何具有意义的逻辑依据。

  • 标签: 图像 模型 表现 摹绘形式 逻辑形式
  • 简介:作为人类大脑的功能属性思维,是人类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差别所在,由于它是存在于大脑中枢的神经活动,无法解析它的活动内容,使人们觉得它既神奇又不可思议。其实,思维在人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发挥_兀可估量的作用,就在于思维的功能属性上。因此可以说,阐明思维的功能属性是突破思维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当我们认清了思维的功能属性与各种表现之后,思维之谜也就解开了,人们在科学认识指导下,可以主动自觉地建构与完善自我思维功能,又能结合实际使用思维功能,从而使人们提高素质与能力的努力可以有科学的依据,期盼成才与成功的梦想就有了实现的科学路径。希望有志者参与这一讨论。

  • 标签: 思维功能 功能属性 科学研究 素质与能力 神经活动 活动内容
  • 简介:间性是间性被当作与实体同等的甚至更为基础的问题来探讨的学问。中国传统中同样重视"间性"的特性,同时它是与西方传统本体不同的间性的哲学路线。对间性概念的缘起及其含义、间性的研究范围、基本问题和思考模式及其哲学意义进行了规定和探讨,有望为间性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间性 间性论 中国传统 西方传统 本体论
  • 简介:提乾嘉时期全真教高道刘一明在建构自己的金丹时融摄了王阳明的良知,他不仅将金丹阐释为良知良能,还在金丹的修炼路径上融摄了阳明良知,这为金丹的心性修炼和道德教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刘一明 金丹论 王阳明 良知论
  • 简介:伊斯兰推崇知识和理性,故而学者在伊斯兰里的地位非同一般。安萨里作为一名著名学者,他当然认识到了学者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了品行不佳的学者对一个民族的危害。所以,他在《圣学复苏》的“知识卷”中,以大量的篇幅对学者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那个时代里学者的弊病,对于一个“真正的伊斯兰学者”——后世学者应具备哪些品质,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论述之尖锐、犀利,

  • 标签: 安萨里 圣学复苏 火狱 穆圣 后世学者 圣门弟子
  • 简介:邓小平是一个终生为党和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离开领导岗位之际深入思考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他留下的“政治交代”是留给党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财富。本文深入探讨了邓小平做“政治交代”的原因及具体内容,剖析了他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的理论内涵和内在根源,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治党、管党的根据、任务和途径。联系邓小平的“治党”来领会他的“政治交代”、以他的“政治交代”为脉络研究他的“治党”,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他的治党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我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政治交代 治理国家 治党论
  • 简介:信息的基本特点是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这种依赖性在本体意义上是随附于载体上,其基本理由有三点:第一,两个物理载体的属性如果存在着物理意义上的不可分辨性,那么载体之上随附的信息也是不可分辨的;第二,信息与载体之间具有典型的不对称性;第三,从不可分辨性和不对称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信息具有多重实现现象。信息随附性特征的哲学意义在于揭示了,信息在本体意义上是一种随附性存在,在认识意义上它是随附于科学。

  • 标签: 信息 随附性 载体 信息哲学
  • 简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提出来,并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巨大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人民观的灵魂,它体现了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理念、以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作为检验形式的理念和以人民利益为取向的共产党员的道德准则。为民谋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坚持好毛泽东党的宗旨思想,有利于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导,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有利于为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提供思想保障。

  • 标签: 毛泽东 党的宗旨 党的建设
  • 简介: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长期社会主义的实践,邓小平创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要义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分别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发展水平怎么样以及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讨这些理论成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
  • 简介:学界对孙中山先生与儒家思想间的关系已有一定讨论。然仅从儒学立论,远不足以把握孙中山思想之历史意义。迭经挫折而深思熟虑之后,因为独特的身份担当意识,形成清晰而坚定的道统自觉,方为晚年孙中山先生思想中之最为突出者。本文尝试从孙中山革命-建国-立宪者的特殊身份,索解中山先生之道统自觉,略述此一自觉之文化、政治后果,并探讨此一道统成就其现代肉身之可能方向。

  • 标签: 孙中山 道统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