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姜颖先生送给我一本她的新著,题目叫作《山东丝绸史》(齐鲁书社2013年12月出版),我很高兴。首先是她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科研上又获得了新的收获,取得了学术研究的崭新进步;其次是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发达地区,《山东丝绸史》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其价值和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两项收获,于公于私都足以可喜可贺。欣喜之余,以为有些话可以写出来,一方面希求获得在相关朋友、同仁们指正过程中的思想进步;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而与姜颖先生共勉。

  • 标签: 丝绸史 山东 成果 学术研究 齐鲁书社 教学工作
  • 简介:众所周知,古代的东西方,宗教信仰传播途径是同当时的商业贸易路线的走向相同的。说到佛教或别的西来宗教,都与古代中亚的丝绸之路息息相关。看看基督教与摩尼教等,无不证实,贸易之道上来往的商人都是最初的宗教传播者。

  • 标签: 丝绸之路 宗教传播 宗教信仰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 简介:古代的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新丝绸之路在文明交往的全球化时代以积极的姿态充当着全新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中国连接中亚、沟通欧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继承丝绸之路物质遗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弘扬丝绸之路给人类留下的精神资源,以便为新丝绸之路以及当代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往提供历史的借鉴。总体上看,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精神资源 物质遗产 文化区 经济带建设 接壤地带 高昌古城
  • 简介: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首先,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第二,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贸易在满足不同人群、民族和国家对商品的需要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了解其他民族精神世界的窗口。第三,它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非洲文明以及亚欧草原带的游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以及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 标签: 欧亚大陆 商品贸易 新航路开辟 人类精神世界 草原带 经济发展基础
  • 简介: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LU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与文化史上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交通交流规模跨越了亚非欧大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 标签: 丝绸之路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大会 东西方文明 宗教 吉尔吉斯斯坦
  • 简介: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经典名著 永徽 圣训集 圣训学 贞元
  • 简介: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 标签: 宗教传播 基督宗教 宗教文化 佛教僧侣 中国宗教 有容乃大
  • 简介:在世界化的过程中,由于佛教是一种跨越国界、民族、语言、习惯、审美的大面积推进的宗教,它因此也带来了艺术的多样性,统治者、供养人、寺庙住持等人的艺术品味、工匠的技艺水平、民族审美嗜好、风俗习惯等,都为不同时代的佛教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增添了特殊的因素。从印度的笈多王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佛教,人们跳出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局限,创立了大乘佛教,并逐渐地成熟。

  • 标签: 笈多王朝 艺术品味 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 技艺水平 信仰佛教
  • 简介: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 标签: 文化交流 新航路 彭树智 华夏文明 历史进程 地理大发现
  • 简介:初秋的一天,我与几位师友相约去终南山凤凰山净寺参访考察。数年前我曾单独到过那里,断壁残垣,一片败落,只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僧,一座年久失修的大雄宝殿,全然没有庄严雄伟的气象,也根本想不到这里曾是历史上有名的律宗祖庭。

  • 标签: 佛教 净业寺 客堂 禅堂 建筑结构 文物遗迹
  • 简介:四、力是一种关系力之关系论较复杂难讲,兹画一图以表明之。下图为七个次第之大小圆周所组成,每一圆周代表某一界次之力圈。最外圈(第一圈)为最大的一个圆周,表示最普遍、最大

  • 标签: 业力 皮尔 一界 关系论 释迎牟尼 业报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历经了二千多年沧桑变化,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到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代的朴素内敛、明清时代的浮华繁复诸相,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能追寻到一定的历史印记,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

  • 标签: 佛教造像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 代的延续 隋唐时期 佛教传入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历经数千年沧桑演变,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的朴素内敛,到清时期的浮华繁躁,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能追寻到一定的历史印记。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

  • 标签: 佛教造像 国人 浮华 印记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 简介:11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前所长、荣誉学部委员陈筠泉编审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局、国际合作局、政治学研究所等单位及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有关人员、媒体记者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经济文化交流 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文明
  • 简介:第六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主要有如下三个议题:第一,现代丝绸之路:未来十年合作和对话的基础及潜在挑战;第二,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青年合作的新目标和新机制;第三,民间交往和公共外交。正如所见,所有这些议题都很重要,每个议题都需要召开专门研讨会来商谈。这份研究报告主要针对第二个议题,我们试图依靠中阿合作论坛自2004年建立以来积累的经验和双方共事的尝试,为适应下一阶段活动的需要,迅速确定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青年合作的新目标和新机制”的大概内容。

  • 标签: 中阿 民间交往 文化中心 公共外交 研究报告 轮流举办
  • 简介:七叔是爸爸的亲兄弟,因为家庭拮据不得以操起屠刀,干起了屠牛的行当,哪知本小利厚,所以一干就是几年,为此造了许多的杀。如今他受了果报进了监狱,受了许多的痛苦,究竟做了多大的恶业,以致受如此的痛苦呢?这是一个无法量化的问题,如果知道他屠杀动物时出现的残况相信就会有所感悟。

  • 标签: 佛教 杀生 报应 教义
  • 简介:旅游是“朝阳工程”、“无烟工业”。由于具有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发展期长等优势,所以倍受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青睐。旅游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切人点和最佳突破口,是绿色文明的大趋势,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因此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者便把发展本地区旅游作为重中之重的财源建设来抓。

  • 标签: 旅游业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 产业关联度 持续发展期 地区旅游业
  • 简介: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西北大学、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与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承办的“弘扬玄奘精神·推进文明互鉴——玄奘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研讨会综述 玄奘 西北大学 佛教协会
  • 简介: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给中华民族增加一份坚强无比的活力。这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得异常明显,而于印刷术,尤其彰著。

  • 标签: 佛教 中国 印刷业 佛经 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