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林权虽然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但已被我国的林业政策和实务部门普遍接受。现行法上的林权制度,具体包括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以及森林或林木使用权,虽然其中有些权利的法律性质或权利内容在物权法中尚未明确,但是应当认定这些权利均属于物权,具有物权的法律效力,可以适用或类推适用《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 标签: 林权 物权法 使用权 所有权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以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即物权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物是物权法律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客体,而物权法律关系中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客体非常广泛,这就决定《物权法》在调整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等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时会与林业法发生密切联系。

  • 标签: 物权法 林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关系 法理 视野
  • 简介:是奥地利作家费兰茨·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小说.从存在论的哲学角度来看,小说反映了荒谬世界的非理性和非人性.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因而他的存在是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在异化成非人化的甲虫后,更是处于被家人抛弃的生存困境中;最后,他选择了死亡,并在死亡中摆脱了人性的异化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存在.

  • 标签: 《变形记》 存在主义 荒谬
  • 简介:把环境问题上升到文化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能够以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来把握生态环境问题.该文在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中选择了两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文化哲学把生态文明看作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农业文明对应于自然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工业文明对应于社会历史因素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生态文明对应于后工业社会--社会历史因素占支配地位的工业革命破坏自然,生态文明则是在保持工业文明积极因素的前提下回归自然.由此人类历史将呈现为"自然一超越自然-回归自然"的螺旋形上升.其次,当前生态问题成为诸多价值观念冲突的场所,该文仅涉及三个观念冲突:市场价值观与人文价值观的冲突,类价值观与群体(国家、民族)价值观的冲突,绿色祟拜与为人的生态主义的矛盾.

  • 标签: 生态文明 生态领域 价值冲突 生态环境
  • 简介:本文从分析我国南方“杉木文化带”内各族林农历史上盛行“十八杉”民俗的文化源流人手,应用民俗学、历史学、森林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的学术观点,剖析了“十八杉”民俗的生态文化内涵,阐释了“十八杉”民俗的生态文化底蕴,寻溯了“十八杉”民俗传承的生态文化轨迹,进而提出“十八杉”民俗在生态文化视域下的重构与调适。

  • 标签: 生态文化 十八杉 民俗
  • 简介:“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人化自然”理论主要阐述了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以及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相互制约这两个观点.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相抗衡及其社会根源,并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类劳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异化劳动”普遍化的这三个角度来解释人与自然相依相抗的社会根源.在当代,人与自然抗衡的过程也使得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在此背景下,科学发展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上,对马克思“人化自然”的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阐述与解释,生态文明将转变单一的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强调人对自然的理性利用而不是片面支配,突出了在人和自然协调进步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从“人化自然”到“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价值在这一转变中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也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作的热情展望,这就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实现全面和谐、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从“人化自然”到“科学发展”,这种方式也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应有的生态觉悟和实践道路:警惕和抵制“生态霸权”、坚持和促进“科学发展”、确立和弘扬“生态”理念.

  • 标签: 马克思 人化自然 生态文明 实践道路
  • 简介: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词汇、学界集中讨论的焦点话题,但相关讨论大多都停留在经济学、生态科学领域之内,对循环经济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技术发展等重要问题言之甚少。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是在当代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表现为对现代性模式和现代理性精神的一种反思和超越。

  • 标签: 循环经济 现代性 绿色科技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从环境伦理学视野提出了评价日常消费方式的环境道德标准,并循此思路透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消费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其所隐含的环境道德问题;确立了新型的环境伦理消费观;揭示了追求绿色消费方式,共创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意蕴.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日常生活消费 绿色消费 环境道德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当前,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女性犯罪现象激增,成为一个困扰全社会的严重犯罪问题。日本学者菊田幸一在其所著的《犯罪学》一书中指出:"因为犯罪的是女性,所以才说成女性犯罪的。"因此,女性犯罪是指女性实施的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根据分析犯罪现象的一种依据。

  • 标签: 犯罪问题 社会转型 女性 视野 日本学者 性别特征
  • 简介:学术视野的拓宽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为例,从3个一级资源指标(国际、科研和产业)及其相关的11个二级资源指标(学生出国学习、导师出国研修、聘请海外专家、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机构、招收优秀留学生,创建科研平台、举办学术会议、承担科研项目,强化产学研合作、聘请产业教授或企业导师、参与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的活动)研究了学生学术视野拓宽的基本方法。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整体得到了提高。

  • 标签: 食品 学生 学术视野 资源
  • 简介:目的:观察益母草对晚期小视野青光眼病人,改善视神经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结合小梁切除或晶体摘除手术,使眼压控制,从而促使部分尚未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方法:对这组病人40例,72眼,分为治疗组(益母草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均给予检查:视野、前房角、眼底、眼压、视力、出凝血时间.术前先给予降眼压,视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加用益母草注射液10ml加5%GS250ml静脉点滴3~5天.当眼压控制正常,眼部炎症静止,再行小梁切除术或小梁联合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继续采用神经营养药及益母草静脉点滴10天.结果:术后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追踪复查,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治疗组视力相对提高,眼底与术前相同,视野比术前扩大5~20度,15例28眼,有效率70%.对照组视野扩大5~15度6例12眼,有效率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在晚期小视野青光眼术前、术后应用,有利于视功能恢复.

  • 标签: 应用 益母草 治疗 晚期 小视野青光眼手术患者
  • 简介:邓周平教授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已有十多年,且研究成果较为可观,累计发表论文10篇,并提出过一系列富有创建的新思想。眼前邓周平教授所著《科学技术哲学新论》这本长达40余万字的专著由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出版,是他对自己多年研究心得的系统梳理。

  • 标签: 科学技术哲学 教授 周平 文化视野 2010年 商务印书馆
  • 简介:现今,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的经纪人在推动此行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经纪人队伍,显现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力度和区域经济兴旺的标准,我们浙江就拥有这样一支活跃的富有生命力的花木经纪人队伍.

  • 标签: 经纪人 浙江省 花木 视野 国际 花卉产业
  • 简介: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为了进一步加强关于“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江苏省自然辩证法于2016年11月4日至6日在江南大学联合主办了“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 标签: 科技创新 学术研讨会 社会发展 绿色发展 研讨会综述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简介:结合学院实际工作,依托吉林大学研究生海外优质课程、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政策,结合学院学术年会等方式,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意识,形成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达到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的。

  • 标签: 研究生 国际化视野 创新能力 联合培养 实践 探索
  • 简介:2012年10月26日至29日,由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伦理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环境哲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协办的“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在黄山召开。

  • 标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环境伦理学 国际研讨会 环境哲学 年会综述 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