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板栗新品种‘替珍珠’是1990年从迁西县牌楼村近10万株实生树中选出的,母树为60年生实生大树。该品种最大特点是结果后有30%的母枝自然干枯死亡(栗农称为替),由母枝基部的瘪芽抽生的枝条有12%当年形成果枝(栗农称为替结果),由于母枝连年自然更新,树冠紧凑,前后有枝,内外结果,2002年6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替珍珠’,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标签: 母枝 新品种 板栗 珍珠 果枝 母树
  • 简介:如今国家全面推行兽药二维标识防伪,通过扫描包装上的兽药二维,通过网络实现与中央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兽药产品可追溯,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手段。其工作流程为:合法兽药生产企业或进口兽药代理机构等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和ukey登录追溯系统平台注册,

  • 标签: 兽药产品 二维码 辨别 兽药生产企业 中央数据库 代理机构
  • 简介:分析家蚕茧层蛋白质的微量结果表明:其中存在着新构成成分——非纤维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将其精制后,分析氨基酸的排列,有丝蛋白、丝胶蛋白等异质蛋白质,特别是4KDa成分的一次构造与KaZaL型胰蛋白酶抑制剂类似(栗风、平野、1995)。

  • 标签: 酸提取法 茧层 缩氨酸 蛋白质 电泳
  • 简介:据悉,从7月1日起生产的、未使用统一的兽药二维标识和未上传产品信息的兽药产品,将不得在该市上市销售。据了解,兽药、疫苗和饲料一样,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作为治疗用产品,兽药一旦残留在动物体内将会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不合格药品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也损害了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

  • 标签: 兽药产品 二维码 禁售 北京 假冒伪劣产品 产品信息
  • 简介: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日前透露,国内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试点,我国肉类行业有望推行食品安全信用制度。邓富江在全国肉类食品安全形势研讨会上介绍,中国肉类协会已在全国选取60家大型肉类企业作为试点,从征集试点企业的信用信息人手,推行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协会对不同类型试点企业管理技术系统进行调查,制订个性化的食品追溯制度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包装上附着的安全信用,使消费者了解原料、

  • 标签: 食品安全 肉类行业 信用 码制 推行 信息服务系统
  • 简介:通过不同摊放种茧试验表明,尾蛹、驼背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茧未能粒粒横摊造成。对尾蛹、驼背蛹、正常蛹进行制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蛹的造卵数基本一致,羽化率、产卵量、产卵率均以正常蛹高,不受精卵低。

  • 标签: 缩尾蛹 驼背蛹 种茧摊放 制种
  • 简介:对沙棘树干真菌种群的筛选与培养,表明Trichodermasp.与Penicilliumsp.对沙棘干病的病原菌有明显的拈抗作用。研究Trichodermasp.制剂的增效与稳定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其防效在70%以上,复发率为10%左右。

  • 标签: 沙棘干缩病 真菌种群 培养与筛选 拮抗作用 防效
  • 简介:山羊子宫脱出是山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产科疾病,引起子宫脱出的因素很多,其中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不恰当的使用宫素,也会引起此病的发生。笔者对我县某养殖场出现的这种病例做了详细分析,以供同业者参考:

  • 标签: 山羊 缩宫素 不当治疗
  • 简介:饲料原料掺假,一般是指有目的的、人为的向原料中加入一些非固有成分,增加其重量或某些组分,或改变原来外观,以降低成本,获取较高利润。我国尤以蛋白原料最为匮乏,价格较高,掺假情况最为常见,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想法设法进行掺假、造假,并且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掺假的重点自然应该成为检验的重点。

  • 标签: 快速测定 蛋白质 双缩脲 反应 特性 饲料原料
  • 简介:文章通过对肉松蛋糕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和信息采集,设计一份简易的二维可追溯查询系统,为中小食品企业提供参考。

  • 标签: 可追溯 二维码 肉松蛋糕
  • 简介:笔者从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悉,4月17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农药商品二维编码规则座谈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孙叔宝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员部曾途主任主持。

  • 标签: 农药工业协会 编码规则 二维码 商品 中国 化工
  • 简介:陕西的零售终端营销管理系统具备了“微商圈”功能,支持零售客户面向社区微商圈开展消费者服务,很多零售客户已经学会应用多种手段吸引并锁定消费者,建立消费者档案,分析消费者偏好,主动推介品牌,有些还开通微博、微信与消费者互动,利用二维进行店面营销和个性化推送服务。国家局副局长何泽华对于西安现代终端借助“微商圈”营销,表示充分肯定。

  • 标签: 营销管理系统 二维码 零售终端 卷烟 消费者
  • 简介: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病重发生,给水稻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从栽培管理措施和外部发生条件2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重发生原因既有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早、早期迁入虫量大、带毒率高、晚稻白背飞虱占比高等外部诱发因子,也有药剂拌种不到位、露天育秧、秧田和大田施药防治不当等栽培措施的影响。而白背飞虱带毒率、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白背飞虱发生期高度吻合是造成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病重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早稻发病程度及虫情监测、秧田避害治虫防病、大田初期病株清除及介体防治等防控建议。

  • 标签: 赣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带毒率监测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