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外科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多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由于影像学、显微手术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底外科的发展,底区肿瘤手术已不再被人们视为禁区。我科1989-2003年共收治前底区肿瘤患者59例,经手术治疗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改善了生存质量,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此同时,相应的临床护理学也呈现多学科特点,并促进了该领域护理学科的发展,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前颅底区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交叉学科 肿瘤患者 临床效果 分子生物学
  • 简介:背景一九六九年莱斯·莱克斯尔在治疗一例前庭神经鞘瘤的病例时首开颅底损伤趋实体放射外科疗法(SRS)之先河。八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RS在良性瘤治疗方面的价值日趋显现。高清晰度核磁共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不规则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显着的进步。SRS的长期疗效证实了这项技术的优势。

  • 标签: 颅内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放射 前庭神经鞘瘤 颅底肿瘤 计算机技术
  • 简介:回顾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经伽玛刀(γ-刀)治疗后再手术肿瘤3例,探讨γ-刀治疗后病理和影像改变与严格γ-刀治疗适应证和随访的意义。

  • 标签: 颅内肿瘤 伽玛刀 治疗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肿瘤89例,其中包括眶沟通瘤9例、鼻沟通瘤7例、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镜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颅底肿瘤 前中颅窝底 沟通瘤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我科对2例骨肿瘤患者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和人工关节重建术,手术期间,我们对患者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使治疗得以成功,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骨肿瘤 人工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本文总结我科10年87例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分析其原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9例,女39例.年龄9~75岁,平均37.8岁.肿瘤病理性质:脑膜瘤28例,胶质瘤32例,垂体腺瘤8例,咽管瘤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转移瘤6例.肿瘤部位:幕上69例,其中额叶17例,颞叶26例,枕叶7例,鞍区13例,侧脑室3例,三脑室及其后部3例.幕下19例.

  • 标签: 术后早期 颅内肿瘤 二次手术 临床 再手术治疗 原因分析
  • 简介:背景和目的: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眶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入路切除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入路手术切除的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入路切除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眶沟通性肿瘤 球后眶内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患者,女性,42岁,农民,主因间断头痛10年,烦燥、情绪低落、厌食10天,于2002年9月24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一),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阳性体征。心电图检查正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无幻觉、妄想,接触被动,情绪低落,自知力尚可。

  • 标签: 颅内肿瘤 情绪低落 肝脾 精神检查 入院 正常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瘤切瘤技术在巨大型肿瘤切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的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的较小创伤的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瘤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切除肿瘤;最后牵引瘤壁,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瘤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切瘤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高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一般全身情况较差,常伴有心脏病及糖尿病,同时颌面部血运丰富,肿瘤极易转移至,并且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极高,我科1998年-2001年共收治70岁以上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2例,无1例死亡。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高龄患者 颌面部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固定器材的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骨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内固定器材 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肿瘤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总结25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肿瘤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时间、发生年龄、发生部位及其与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25例肿瘤术后脑梗塞平均年龄50.5岁,其中21例出现在术后24h;22例发生于底和深部肿瘤手术后;15例位于基底节区.恢复良好20例、症状改善3例、死亡2例.结论肿瘤术后脑梗塞是由于血管损伤、脑牵拉伤、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脑灌注压下降、脑血管闭塞所致.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肿瘤 脑梗塞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134例老年人口腔颌面肿瘤手术临床护理;方法:术前解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心理,使病人主动配合手术,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感染;结果:术后1例行三次手术后切口一愈合,另1例皮瓣皮肤部分坏死,余132例切口一愈合,术后因心脏病、肺感染死亡2例,死亡率为1.49%;结论:增强术后护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颌面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病人非常痛苦,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伤口的处理和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所以非常重要。

  • 标签: 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