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海上作业人员疲劳发生率及中医体质与疲劳发生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关体质调理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和改良疲劳评定量表,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25名在海上作业50 d的男性海员进行疲劳与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平和质人数最多,占49.18%;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是气虚质(11.29%)、阳虚质(9.41%)及痰湿质(9.18%)。总体疲劳发生率为16.71%。平和质人群疲劳发生率最低(0.96%),偏颇体质中气郁质人群疲劳发生率最高(58.33%),其次为气虚质(45.83%),基于疲劳得分平均秩次的统计分析显示,平和质人群疲劳得分明显低于偏颇体质(P<0.05)。结论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是长期海上作业人员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与疲劳产生具有一定相关性,气郁、气虚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疲劳。

  • 标签: 中医体质 疲劳 海员
  • 简介:目的研究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2月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的临床资料,对2007年前已完成肾移植手术且接受过PRA检测的肾移植受者进行临床随访跟踪,共有707例患者进行了肾功能观察,分析抗HLA抗体与肾移植受者移植物长期存活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评估完成时间2014年10月,707例肾移植受者中PRA阴性共403例,肾功能正常共347例,肾功能异常共56例;PRA阳性共304例,肾功能正常75例,肾功能异常229例,707例移植物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中抗HL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对肾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5,P〈0.0005)。结论抗HLA抗体的产生可能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及存活质量。

  • 标签: 肾移植 抗HLA抗体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接触对早产儿母婴关系长期影响,以评估早产儿早期接触对母婴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儿童成长的潜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病例。这些早产儿及其母亲在出生后早期便接受了各种程度的早期接触,包括皮肤接触、母乳喂养和早期亲子互动。采用量表评估了母婴关系的发展,并记录了儿童在接受早期接触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到了一些显著性差异。在早产儿3月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智力发育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然而,在6月龄和12月龄时,观察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此外,观察组早产儿与母亲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更高的亲子互动水平。在生长发育方面,观察组早产儿呈现出更稳定的趋势。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接触对早产儿母婴关系长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接触有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展,尤其在智力发育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接触 母婴关系 长期影响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术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8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前1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估其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5分表明存在长期睡眠障碍。术后进行舒芬太尼镇痛。术后根据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无痛觉过敏组(NHA组,NRS评分<4分)和痛觉过敏组(HA组,NRS评分≥4分)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痛觉过敏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和术前长期睡眠障碍是术后痛觉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睡眠觉醒障碍 痛觉过敏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J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 标签: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电图室间隔q波存在与否对长期预后的影晌.方法:共有145例,平均年龄71±6岁,NYHA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5%的CHF病人纳入本研究.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导联I、aVL、V5和V6是否有q波进行分析.根据有关记录及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4年)分析病人的生存率.结果:无q波病人83例,有q波病人62例;总体死亡率为38%(54例);无室间隔q波病人组死亡率为50%(42%),有q波病人组死亡率为20%(12例);运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发现室间隔q波缺失是CHF不良预后的强有力标志(P=0.004,RR=1.50,95%CI=1.12~1.7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q波的缺失是独立于年龄、NYHA功能分级、VO2峰值、及QRS时限的危险因素.结论:12导联标准心电图间隔q波缺失,可能标志病人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肌纤维化,是老年CHF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室间隔q波缺失 老年人 心力衰竭 预后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检测却。根据蛳检测结果将3809例入选对象分为却阳性组和Hp阴性组,随访2年,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Hp阳性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抗Hp治疗根除咖后分组,分别给予法莫替丁40mg睡前顿服(干预组),或不加干预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2年,观察其再出血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Hp阳性组2802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146例(5.21%),Hp阴性组共1007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为30例(2.9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患者根除Hp法莫替丁干预组72例,上消化道再出血2例(2.78%),对照组72例,上消化道再出血8例(1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Hp感染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法莫替丁干预能有效降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风险。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ASA分级Ⅱ、Ⅲ级。术前24 h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估患者近一个月的睡眠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尿量等相关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术后第1天~第7天每天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OD,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谵妄组(POD组,35例)和非谵妄组(NPOD组,150例)。分析患者发生POD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POD的关系。结果POD组术前PSQI量表评分及合并酗酒史、脑梗死病史、术前长期睡眠障碍的患者比例高于NPOD组(P<0.05)。POD组较NPOD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长期睡眠障碍和酗酒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POD的发生,术前纠正睡眠障碍对于POD的早期预防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睡眠障碍 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胃肠肿瘤
  • 简介:“再也不敢喝酒了,这次出院回家前我已经让老婆把家里‘库存’的好酒统统处理掉了。”42岁的李明站在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病区门口,笑咪咪地向精心医治他近一个月的医护人员挥手告别。

  • 标签: 喝酒 杭州市中医院 康复病区 医护人员
  • 简介:长期饱食对人的危害食量大并不意味着营养摄入就多,长期饱食,可能引起人体一系列反应,带来种种疾病。第一,人吃饱并不一定意味着所需的营养物质就够了。比如,吃一餐营养不均衡的食物,也许食物体积很大、脂肪很多,但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摄入量可能还不够。这也可称作一种饥饿,叫隐性饥饿。

  • 标签: 长期饱食 伤身 隐性饥饿 营养不均衡 营养摄入 营养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l)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脑十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与预后清醒的关系。方法分析63例重型TBI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患者的BAEP表现,主要为BAEP中Ⅰ、Ⅲ、Ⅴ波各波峰潜伏期(PL),Ⅰ~Ⅲ、Ⅲ~Ⅴ波峰间潜伏期(LPL)及Ⅰ波与Ⅴ波波幅比。预后以TBI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分为清醒组与未清醇组,组间运用两独市样本t检验以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清醒率为34.9%(22/63),BAEP指标异常焉夏为66.7%(42/63)。双侧Ⅰ、Ⅲ、Ⅴ波PL,Ⅰ~Ⅲ波、Ⅲ~Ⅴ波IPL及Ⅰ/Ⅴ波幅比均正常的21例中有16例清醒(清醒率为76.2%),双侧Ⅴ波PL异常的8例及双侧Ⅲ~Ⅴ波IPL异常的7例均未清醒.单侧Ⅴ波消失的2例未清醒。清醒组与未清醒组间比较发现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Ⅴ波PL及Ⅲ~Ⅴ波IPL。结论BAEP的Ⅴ波PL及Ⅲ~Ⅴ波IPL变化可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 简介:长期持续性高血压、长期治疗和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长期趋势1950~1990,费明翰心脏研究[英]PamelaA.Sytkowski…//Circulation,-1996,93-697~703心血管病(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高血压的慢性过程。很多...

  • 标签: 高血压 长期治疗 心血管病 全因死亡率 持续性 抗高血压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长期输液患者静脉血管的选择和保护极为重要,本文从针头的选择与进针的技巧以及液体外渗的处理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长期输液 静脉 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对于两餐间隔在5~6小时的人来说,第一餐后3小时左右吃上两块黑巧克力(2厘米×4厘米大小),能快速缓解饥饿感。"北大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常翠青博士为饮食不规律的"加班族"开了一个最佳"能量补充处方"。相信很多"加班族"都这样安排过三餐的时间表:8点早餐,下午1点午餐,晚上8点晚餐。中午12点,明

  • 标签: 能量补充 北大三院 运动医学研究 饥饿感 黑巧克力 日常饮食